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探讨

2020-11-29 23:55郭家贤
法制博览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专利防控法律

郭家贤

广东都汇律师事务所,广东 佛山 528200

企业法律风险主要指企业在管理、经营、产品生产活动开展阶段,由于没有遵守法律规章,或者逃避法律监管、疏漏法律审查、没有遵守法律规定行使权利等原因,导致企业出现商业方面的损失,或者法律方面的打击,甚至走上破产道路。基于此,针对现阶段企业在应收账款、专利、合同方面遇到的法律风险,构建完善的企业法律防控防御体系就变得非常必要。

一、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一)劳动人事法律风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概率较高的劳动人事法律风险主要为因不签劳动合同导致员工身份不明发展风险、因工伤事故引起的赔偿法律风险、员工离职后侵犯原公司商业秘密法律风险等。

(二)财税风险

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财务及税务风险主要是指在不同类型财务活动中因各种无法控制的风险因素,或者无法预料的财务状况,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风险。如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导致财务、税务活动中出现流动性风险、没有按时缴纳税款的风险、进账发票异常等风险。

(三)企业家刑事风险

在企业财务管理、投资、贸易过程中,企业家刑事犯罪风险较为多样,主要包括受贿类犯罪(钱权交易)、滥用职权类犯罪、欺诈类犯罪、挪用类犯罪、涉税犯罪等几种类型。

(四)应收账款法律风险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收账款风险主要源于赊销,即企业向债务人收取相应额度款项的金钱债权。应收账款管理中极易因企业缺乏法律保护意识而依靠自己私有力量解决,疏忽诉讼时效、不明确管理责任主体,或者没有构建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及应收账款信息政策,导致企业权利陷入无法落实的困境。

(五)专利法律风险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专利法律风险主要是与专利工作相关的行为、或者事项,对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带来的法律层面的不利影响。如产品研发阶段信息收集不充分或权属约定不明确带来的风险、专利申请阶段专利布局不合理或者专利保护方式不恰当带来的法律风险等。

(六)履行合同法律风险

在企业签订及履行合同整个环节中,存在着多种无法预先估计的风险因素,无签约主体无权代理或超越代理权限、公司章程不允许法定代表人对外签订合同、合同主体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等。上述法律风险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合同最大利益的保护,还给企业合同执行埋下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威胁。

二、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必要性

(一)防范市场经济体制风险的需要

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风险,再加上企业处于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备的发展环境中,无法有效保障自身权益。通过在企业内部构建法律风险防控防御体系,可以强化企业自身法律职能,保障企业法人权益,避免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二)增强企业预防及应对法律风险能力的需要

通过在企业内进行法律风险防控防御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为企业制定计划、制定战略提供依据,避免技术重复研究导致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损耗,还可以增强企业预防及应对重大专利纠纷等法律风险的能力。

三、企业法律风险防控防御体系构建措施

(一)完善应收账款法律风险防控防御体系

为了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应收账款风险,企业可以从欠款前期入手,重新对债务人主体资格、经营范围、偿债能力、合同协议条款、条据、担保措施等内容,进行剖析,以便及时发现债务人经营状况恶化、资金抽逃、履行债务能力丧失等风险,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已发生或者待发生的欠款纠纷问题,企业可以选择协商、仲裁、诉讼、调解等恰当的方式解决。同时为避免部分债权协商时间过度延长导致企业无法收回欠款,企业可选择申请支付令的方式解决。申请支付令的方式具有回收欠款效率高、时间间隔短的特点。但是若债务人在法律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则需要选择最有效保护债权手段——诉讼手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债权人在诉讼前应寻求法律咨询机构帮助,同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而依据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方针,若债权人对自身提出的主张举证不能,则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特别是在欠款争议纠纷中。因此,针对欠款纠纷,债权人应在法律咨询机构的帮助下,进行债务方主体资格证据、债务方签收送货单(加盖公章)、双方协议、债务方欠条及函件、电子邮件等信息。必要情况下,可第一时间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或者调查收集。

此外,诉讼时效主要指权利人在一定时期后无法享有的权利。即在法律规定时间内,若权利人不主张自身权益,就会丧失普通诉讼获胜权或者特别诉讼获胜权,前者为三年,后者与特定民事法律有关,多为一年、四年或五年。

(二)构建专利法律风险预警机制

专利法律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运行,可以指导企业内部各部门事先收集、规整、剖析与企业主要产品、技术相关的技术领域专利、非专利信息,帮助企业针对发生概率较大的专利侵权争端、法律风险预先发布警告。

在专利法律风险预警机制构建过程中,首先,企业应明确专利预警关键时刻。如接受订单进行产品制造前(制造产品侵权、委托加工侵权等)、新产品或技术研发前(权属纠纷、误入专利雷区等)、销售前或进出口前(销售权利侵权产品、侵犯本地专利或出口地专利等)。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全过程监测竞争对象行为,第一时间发现竞争对象专利与授权条件不符情况,并向有关部门申请无效宣告。

其次,在专利预警关键时刻明确后,企业可以采用专利数据库检索的方式,对相关领域国内外专利申请人、权利人状况及核心技术地区分布数据、专利纠纷热点信息、重大项目专利标准等进行重点采集监测。并将所采集到的信息完整陈列在信息采集系统中。随后企业可以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以专利地图绘制的方式,对重要专利进行评价分级。

最后,企业可以构建动态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预警评价分析标准。根据预警评价分析标准,对相关专利信息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指标超出临界阈值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发送警报。在警报发送完毕后,可以制定应急对策。如提高研发起点、明晰专利申请公开界限、确定专利申请权授予后实施方式等。

(三)加强对履行合同法律风险的重视

作为企业,为了最大程度避免履行合同法律风险的存在,应从签约主体、合同主体、合同成立形式及合同标的等方面,强化合同鉴定、履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保证企业合同鉴定、履行过程顺利进行。

首先,在签约主体审查过程中,企业可以从签约人为法定代表、签约人为员工代表两个方面入手,对签约主体审查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在签约人为法定代表时,企业可以对企业《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文件进行逐一审查;反之,其可以探究对方企业授权书(授权范围、代理期限)、员工代表个人身份证明进行全面审查。

其次,若对方企业为自然人,企业应对其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进行深入审查。若对方企业为法人或其他组织,则企业应分别对《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社团、《营业执照》及合伙人进行逐一审查。因此,在分析对方企业概况(性质、区域交易传统、产品阶段、人员构成、组织结构、成本利润比例等)的基础上,企业应对其注册资本、法定地质、实际经营场所、净资产、银行账户进行全面审查。

最后,根据合同成立形式及合同标的等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企业应以口头形式成立的法律风险为重点,结合《合同法解释二》、《合同法》第三十六条及第十条的相关规定,利用书面形式代替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以保证举证恰当合理。同时依据明确、真实、合法、详致的原则,明确商标、标的物学名全程、品种规格、质量任务方法及其他注意条款,保证双方签订合同可以在《合同法》规定限度内发生效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不规范的企业活动充满了法律风险,若无法有效防控,就会对企业生存造成巨大的打击。因此,企业应在严格遵循法律程序经营的基础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防控结合的原则,在内部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法律风险防控防御体系、专利及合同法律风险防控防御体系,逐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法律风险防控防御体制,强化企业自我防护职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运营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专利防控法律
专利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发明与专利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专利
节能——环保——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