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常超
内容提要:随着军改成果的逐步深化,各级机关“需求牵引、问题导向”理念树得越来越牢,基层部队“想战、研战、议战”氛围日益浓厚, 机关和基层形成了良性互动,调查研究的质量明显提高,但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不强,成果利用率、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全面提升调查研究的质效,必须科学运用“互联网+”,把调查研究的目的真正明确出来, 把调查研究的计划真正联合起来,把调查研究的专家真正挖掘出来,把调查研究的方式真正丰富起来,把调查研究的成果真正共享起来。
习近平主席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①《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载《光明日报》,2018-02-24。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随着军改成果的逐步深化,各级机关“需求牵引、问题导向”理念树得越来越牢,能够聚焦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战”服务的味道越来越浓。基层部队“想战、研战、议战”氛围日益浓厚,立足不同使命任务需求,在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优化、武器装备性能改进和管理保障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机关和基层形成了良性互动,调查研究的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调查研究工作还存在着针对性、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不强,调查研究成果的利用率、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可喜的是,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逐步形成,军事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运用融军事论坛、军用微博、军队知网、项目管理系统、专家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且可根据需要不断拓展的“互联网+”,必然能够推动调查研究质效产生新的、质的飞跃。
提升调研质效,明确调研目的是前提。目标明,才能思路清、方法实。随着军改的顺利推进,服务型机关的理念逐步得到认同和强化,“服务基层、用户至上”“基层就是上帝”等理念出现的本身,反映的就是思想观念的巨大进步。但是,由于当前正处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攻坚期,工作矛盾千头万绪,“乱花迷眼”“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为基层服务帮不到点子上,找不准、抓不住调查研究主要方向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由于使命任务、军种特点、主战装备等各不相同,不同类型部队存在作战需求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那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以为跑过两个基层单位就掌握了作战需求的全部,打着基层旗号怼专家,甚至打着基层旗号怼基层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由于调研的主责单位经常互不隶属,因此很难全面了解掌握其他单位组织的类似调研活动成果,往往导致后续调研不是对前次调研成果的深化和优化,而是大量重复前次调研的相关内容,难以实现调研质量的根本性突破,重复调研、低效调研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用好“互联网+”,应利用大数据把基层指战员在军事论坛、军用微博等军用媒体上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真正梳理出来,把军队知网上已有的调研成果汇总出来,利用数据模型和专家系统把制约战斗力生成的关键要素和需要调查研究的典型部队挖掘出来,改变以往“凭经验”作决策,“拍脑袋”定目标的传统调查研究决策方式,真正带着关键问题沉到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
提升调研质效,联合调研计划是重点。需求来自一线,一线指战员是调查研究最主要的对象,对调查研究的内容最有发言权。但是,对一线调研少了掌握不准全面情况,调研多了又给基层部队增添负担,这个平衡点很难把握。当前,各级机关普遍感到,下基层调研的请示越来越难批了,这是因为“为基层部队减负”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基层部队对此交口称誉。专项工作组少了,但调查研究工作又不能不做,那就必须走联合的路子,通过联合以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但由于体制机制问题,机关各部门对彼此的调研计划通常不甚了解,基本上处于不知道总体调研计划安排、不知道什么时间有调研活动、不知道调研什么类型部队、不知道调研什么内容的“四不知”状态,层层协调、反复报批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既增加了调研活动承办和主管单位的工作量,又有可能因协调不到位导致调研计划难以通过。用好“互联网+”,各级机关应依据上级总体部署,结合年度业务计划安排,提前筹划并依托网络上报调研需求,主管单位对相关需求进行汇总,把调研时间、调研单位、调研内容相似的调研需求进行合理合并,组成联合调研组,并将计划安排进行网络公示,以便相关单位提前筹划准备,改变以往反复打电话了解情况,找熟人帮助协调,人工递送请示报告等传统的调研计划承办方式,通过“互联网+”真正把机关联起来,把需求联起来,把计划联起来,提高调查研究的合理性。
提升调研质效,挖掘调研专家是关键。在专家的人员组成上,要树立“联合一体”的意识,既要有不同军种代表、也要有不同方向代表,既要有专业技术专家、也要有作战理论专家,这样的专家组更容易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和灵感。在专家组的综合能力上,要坚持“理技融合”的要求,既要掌握前沿的信息化作战理论,又要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要坚持“双懂”的要求,既要“懂基层”能够和基层呼声形成共鸣,又要“懂高层”能够明晰顶层战略规划。如此,才能正确把握调研的大方向,才能从零散的个性化的问题中找出共性的需求和规律,才能进行理论化、体系化的提炼和升华。客观上讲,当前各类调研专家组的组成普遍不够科学,还存在专家选择范围窄、类型搭配不合理等突出问题,这固然与主管单位的观念、视野和选人用人权限息息相关,同时也与没有科学选拔专家的工具和手段有关。用好“互联网+”,应当挖掘“大数据”、建好“人才库”,让岗位、学历、经历、参加大项活动、完成科研成果等客观数据信息作“考官”,通过大数据把符合条件的专家从浩瀚的人海中挖掘出来,彻底改变“小圈子”里选人、凭经验选人、靠推荐选人等传统的专家遴选方式;通过专家管理系统科学地选配专家,灵活搭配成符合不同调研需求的专家团队,提升调研专家团队总体质量,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
提升调研质效,丰富调研形式是保障。座谈交流和问卷调查历来是调查研究的主要方式,也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方式。但长期以来,习惯于“搞座谈就必须面对面”“搞调查就要发试卷”,由此带来的往往是一个调研组十几人甚至几十人,浩浩荡荡东奔西走,不仅调研主责单位组织管理难度大、耗费高,而且被调研单位实施保障也非常困难,导致组织和参与调研的积极性都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没能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没能利用信息化新手段对调查研究的方式进行改进创新。用好“互联网+”,应依托军队专用网络,开发软协议网络流媒体视频会议系统,根据调研的密级和范围,进行异地同步网络视频交流座谈;开发网络答题系统,通过网上发题、网上答题、网上提交、网上统计,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开发军事论坛和军用微博,研讨主题网上发布,基层单位和受邀专家根据授权参与网上讨论。通过网络会议、网络问卷、论坛微博等新手段的灵活运用,既能有效避免调研组反复转场缩减机动时间,又能在较大范围内灵活组织基层部队参与调研活动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还能有效减轻基层部队的保障负担,提高调查研究的有效性。
提升调研质效,共享调研成果是捷径。基层部队所反馈的、未经任何主观修改的、原汁原味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是调查研究的最宝贵资料,经过各领域各层次专家系统梳理和科学取舍、进行理论层面的提炼和升华而得到的调研成果,更是不可多得的财富,两者相辅相成在不同阶段、不同层面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客观上讲,当前这些宝贵的资料和成果,往往只能在当次调研中发挥一次作用,尔后就被束之高阁,影响面窄、利用率低,十分可惜。用好“互联网+”,应通过军队知网把各类调研组的调研成果实施网络共享,各单位根据授权进行网上查阅,就既能有效缩减调研组的数量,解决重复调研、低效调研的问题,还能使调研成果在更大范围、更久远的时间段内发挥作用,提高利用率和转化率。同时,把调研资料和成果的被引用次数作为调研质量评定的依据,根据引用次数多少对调研主责单位、专家组成员和被调研单位实施表彰奖励,更利于激发其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