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 慧
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创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实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关系我国战略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应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激发官兵创新活力相统一、坚持目标引领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统一、坚持自主发展与兼收并蓄相统一。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这是在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创新型人民军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实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关系我国战略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完善国防科技创新和武器装备建设制度,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①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37、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聚力推进创新型人民军队建设,是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的重要支撑。
90多年的峥嵘岁月,人民军队一路披荆斩棘,如今站在了强军兴军的新起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进入新时代,要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迫切要求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一支创新型军队。
2006年,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②参见《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历史的回顾(简明注释本)》,278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FAST天眼”“悟空”“墨子”号、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中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并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了具体部署。2019年8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等机构发布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中国排名第14位,较2018年上升3个名次,实现连续4年排名攀升。①参见《厄瓜多尔在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列第99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2019-08-21。全面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涉及经济、社会、生态、国防、安全各个领域,需要人民军队紧跟创新型国家前进的步伐,聚力推进创新型军队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把创新作为突出要点来抓。我军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国防科技创新加速推进,军事力量运用进取性主动性显著增强,军队管理、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实战化军事训练等领域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现代化战斗力生成模式加快转变。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同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相比,我军在创新的视野格局、能力水平、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军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并特别强调科技创新、人才创新。
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劲头,也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善于创新的智慧。创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自强之要,要赢得优势和未来,必须坚持向创新要战斗力、要质量效益。人民军队90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正是靠不断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具体军事实践结合起来,建立了一整套建军治军原则制度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形成了独特的强大优势。“支部建在连上”“十六字诀”“游击战”“持久战”“十大军事原则”等,都是战争年代我军创新实践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人民军队的历次军事战略方针调整和重大军事改革,独立自主发展“两弹一星”等,无一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创新之举,为我军发展壮大和赢得胜利提供了不竭动力和可靠保证。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创新驱动作为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力量对比、世界竞争格局和战争形态面貌。对此,应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调动积极性、解放创造力,加快创新型人民军队建设进程,实现军队建设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的根本转变。
根据世界主要国家创新型军队建设实践和我军的历史经验,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的自我革命,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因此,必须把党的领导这一最大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广大官兵的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强大的持续的创新动能。
创新,是要更好地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更好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更好地激发军队建设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因此,决不能有丝毫差池。各级党委应加强对创新的领导,把好政治方向,搞好科学统筹,完善工作部署,抓好任务落实,激发创新动力,团结带领官兵一心一意谋创新、抓创新,推动部队建设创新发展。
创新决非少数人的事,人人都能创新。我军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不少好战法、好训法,以及重大理论创新、技术革新成果,都来源于官兵的自主创造。官兵在部队建设实践中提出的新需求、好想法,就是一种创新。应尊重官兵的创新主体作用,发扬官兵首创精神,激励官兵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充分解放创造力。切实让部队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既要着眼未来、登高望远,又要立足当前、直面问题,始终把提高部队战斗力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现代战争的制胜观点、制胜要素、制胜方法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智能化战争已初现端倪,战场空间加速向太空、电磁、网络、认知等空间拓展,新质战斗力和新型作战力量对战场胜负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成为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核心要素。进入新时代,我国安全的内涵外延、时空领域和内外因素发生了深刻变化,安全需求的综合性、全域性、外向性特征更加突出,我军肩负的使命任务也更加艰巨繁重。因此,创新的眼界决不能局限于过去的战争,创新的思维决不能被眼花缭乱的军事迷雾所迷惑,创新的标准决不能满足于眼前的事实。必须准确把握现代战争发展趋势和制胜机理,设计战争、塑造未来,加强前瞻布局,努力赢得军事竞争战略主动。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应把问题导向贯穿始终,抓住突出矛盾和问题,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一个一个地突破和攻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当前,应紧紧扭住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短板弱项不放松,着力解决军事斗争准备“五弱”、指挥员“五个不会”等问题,着力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高训练实战化水平,着力攻克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效益低下的顽症痼疾。以创新这个利器突破我军建设各领域的瓶颈制约,把我军军事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是一场从内到外、从软实力到硬实力的重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军队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应找准影响军队建设全局的重点和关键,把握好各项创新的关联性和耦合性,统筹谋划、协调推进。
一支勇立时代潮头的军队,必然是一支具有先进科技水平的军队。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核心在于国防科技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发展,是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的战略工程。因此,应抓住国防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强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加强科技在各领域的渗透运用,真正落实以先进科技支撑和引领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建设。
军事理论、军事管理、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对于增强战斗力、提高军队建设质量效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以科技创新引领和带动全面创新;以理技融合为重要抓手,打造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以提高效能为目标,深入推进军事管理革命;以强军文化为内核,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把创新的动力引擎全速发动起来,推进军队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历来是我军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我军勇攀高峰的逻辑起点。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涉及的核心理念、基本制度、关键技术,是要不来、抄不来、买不来的。我军越是发展、越是强大,别人对我的封锁就越厉害,可以借鉴别人的东西就越少。因此,必须坚定创新自信,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勇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扩大非对称战略优势,决不做思想附庸、技术附庸、行动附庸,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同时,要有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成果,决不能闭门造车、排斥学习先进。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当前,我国已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能力大幅提高。应合理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推进创新型人民军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