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升路径探析*

2020-11-29 23:55李晓林徐方正
法制博览 2020年19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党性学生党员

李晓林 徐方正 彭 弘

重庆大学,重庆 400044

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1]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生力军,其党性修养一直是党关注的重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切实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从分析当前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现状中,探索新时期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创新措施,对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现状

本文为探究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现状,对重庆大学的近千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设计的问卷题目有针对大学生中的中共党员和中共预备党员,也有适合共青团员和群众学生的。在参与调查的同学中,包含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和研究生三个年级共五个年级的学生。经统计,学生党员占35.71%,共青团员占60.6%,群众占3.69%。男生占77.19%,女生占22.81%。共发放无记名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8份。除问卷调查外,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访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调研方式进行分析,有利于后续研究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有效的提升措施。

(一)关于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经调查,310名大学生党员在针对自己的入党动机进行多项选择时:大多数选择了“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占96.13%;“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占83.87%;“寻求政治荣誉感”,占47.1%;“周围申请入党的人比较多,随大流”,占14.84%,“方便求职和升迁”,占3.87%,“家长要求”,占3.23%。558名群众学生中有33人认为“身边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情况”是“不够纯正”的,占比5.91%。本科学生党员多为毕业于高中后刚升学到大学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过程中。部分学生在网络空间和社会大环境中易受到国内外不良思潮的影响,加入党组织的动机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的特点。

(二)关于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经调查,关于“身边大学生党员是否积极主动、自觉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认为“非常积极”占67.74%;“一般”占21.15%;“不够积极”占11.11%。关于身边大学生党员日常表现(如考试诚信、课堂出勤、早操等)情况方面,认为“非常好”占85.48%;“一般”占12.58%;“不好”占1.94%。关于“大学生党员在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多项选择题中:“信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重专业,轻党性”分别占90.68%、83.51%;“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占14.53%。在作为党员是否了解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内涵方面,“非常了解”占21.94%;“比较了解”占“76.13%”;“不了解”占1.93%。由此可知,一些学生党员党性意识比较薄弱,平时只顾忙于所学专业,不愿花时间全面深入地学习政治理论,缺乏对党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其理论素养亟待提高;少数学生党员的日常表现不好,在组织生活中,因课业缺席或者开会迟到,组织观念差,未做到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三)关于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经调查,关于“身边大学生党员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多项选择中:“宗旨观念淡薄”和“个人主义严重”分别占59.14%、占62.37%;“享乐拜金思想严重”,占30.11%;“组织纪律松散、法律意识淡薄”,占42.65%。关于大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认为“能够”,占55.88%;认为“比较能够”,占21.78%;认为“一般”,占17.97%;认为“不能够”,占4.37%。个别学生党员以自我为中心,宗旨观念不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复杂问题存在畏难情绪,遇事则躲,不愿意发挥模范作用;部分学生党员的党员身份意识较差,不敢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缺乏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关于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经调查,在关于“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的多项选择中:“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国家的未来”和“构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必要”,分别占88.39%、61.29%;“大学生党员党性不够强”,占52.26%。“大学生党性教育活动存在很多问题”,占44.52%。关于“目前大学生党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多项选择中,认为“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和“多以教育者为中心,党员被动受教育”分别占77.42%、70.32%;“内容陈旧,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和“流于形式,缺乏效果评估”分别占36.77%、33.55%。关于“所在党支部是否有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规章制度或者计划”:“有,全面科学系统”,占66.45%;“有一些,零散杂乱”,占31.61%;“没有,从不知道”,占1.94%。大部分学生党员能够认识到加强党性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在参加党性培育时,多以被动接受教育为主,认为理论学习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部分党支部开展党性教育缺乏计划,存在“松”“散”等问题。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弱化的归因分析

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存在诸多问题,可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党员入党态度不够端正、身份意识不强、自身修养不足等;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多元文化冲击、高校党性培育不够有力等。

(一)大学生入党态度不够端正

大多数学生党员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高度的组织观念,符合党性原则要求,但有少部分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亟待提升,关键点在于入党的思想认识和态度。从前文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少数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入党的认识和态度有问题。入党后,缺乏主体意识和责任感,遇事则躲,不能严于律己,给其他群众同学造成不好印象,无法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大学生党员自身修养不足

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员中的年轻力量,基本是在进入大学后经过学校的党组织教育培养一年的基础上发展的。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不足,缺少社会阅历,且入党时间较短,实践锻炼少,因此他们的理论洞察力较弱、政治敏锐性较差,思想上不够成熟,党性观念不强。此外,大学生党员往往仅意识到自身的学生角色,更倾向于关注自己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自己的党员身份,没有深入地思考过如何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在工作中表现为重学业、轻党性,缺乏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社会环境的干扰与影响

其一,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价值追求,催生了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党员信奉实用主义、追求个人利益,责任意识缺失。此外,由于大学生党员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辩证的科学的思辨能力,遇到负面现象易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政治信仰不够坚定。

其二,多元文化的冲击。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化,以及新媒体环境下海量信息的快速传播,多元文化和负面信息不断地冲击高校学生党员的思维观念,多元利益需求下呈现的历史虚无主义、精致利己主义、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等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侵蚀学生党员的价值追求。

(四)高校党性培育未形成完整机制

其一,从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来看,存在一些不足:理论学习内容与社会现实和国内外时事政治结合度不够,时效性不强;在教育形式上过于注重党课学习、专题讲座等传统方法,形式呆板,缺乏吸引力;教育过程流于形式,缺乏党性锤炼的实践环节等问题。目前在校学生党员中的大部分人是在网络环境下长大的“95”后,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渴求接触新鲜事物,[2]而高校在组织开展党性教育过程中,不能使党性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导致大学生党员在党性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度较低。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效果。

其二,从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来看,由于没有明确的监督管理制度,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缺乏提升党性修养的前进动力,党性修养无法得到提高。此外,党员组织生活没有时间和质量上的保障,导致大部分学生党员缺乏组织生活的概念,党员身份意识逐渐弱化,在党性修养上缺乏主动性。这些原因直接制约着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水平和程度。

三、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路径选择

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面临着新的挑战,其党性修养也有新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五个过硬”要求,即: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3]“五个过硬”要求不仅是对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共产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是全体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努力方向,更是高校加强党性培育,学生党员加强自我修养的风向标。

(一)加强学生党员自我塑造的能力

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本质属性的内化。大学生党员的自我历练、自我塑造的能力是有效提高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内在保障。当前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自我塑造能力需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其一,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克服主观主义,做到实事求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这是对学生党员提出的新要求,学生党员要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并帮助自己不断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其二,自觉加强党内生活锻炼。大学生党员应在严格的党组织生活中加强党性锤炼,主动接受严肃的党内思想教育,积极参加党内组织生活,切实履行好作为党组织的成员应承担的职责与义务;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组织的一份子,自觉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组织意识、责任意识及表率意识,充分发挥党员作用;要向党组织讲真话,自觉积极汇报自身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决同各种不良倾向作斗争。

(二)完善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管理机制

学生党员的党性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一体化的党性教育培训制度、科学的党性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共同作用。高校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入党前培养、入党后考核的一套完整的长效机制,对于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至关重要。

其一,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的全过程党性教育培训。第一,严抓入口关,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党性“启蒙”教育。入党前,要重点进行政治信仰与入党动机教育,结合实践锻炼方式进行入党动机考察。第二,严格培养关,做好发展对象的党性考察工作。在对发展对象的党性培养上,重点开展宗旨教育、党纪作风教育、先进性教育,通过对党的理论知识的了解,做到情感上的认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第三,严格再教育,做好学生党员党性“锤炼”工作。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党员进行纯洁性教育、组织纪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表率意识,锤炼党性意志,培养合格的共产党员。

其二,建立健全党性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党性教育的成效需要通过科学考核和评价体系进行评估和巩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健全日常性监督考核体系。应完善日常性的督导考核体系,应充分发挥普通学生对学生党员的监督作用,对身边党员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实时监督,帮助学生党员自我改正。第二,建立党性修养多元评价体系。应通过开展谈心谈话、问询群众意见等了解学生党员整体行为情况,进行定性分析;关于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应通过党性教育考试、志愿服务实践任务分配等进行定量考核;而关于理想信念、对党的情感认同等思想状况的考核,则需将定性与定量有机融合,进行科学全面的考察。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党性学生党员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