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与创新

2020-11-29 02:03:33
科技传播 2020年16期
关键词:馆藏图书图书馆

李 鹏

“互联网+”一词是由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先进模式,对图书馆的运营管理模式和数据收集共享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需逐步构建新的基于“互联网+”体系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模式。通过线上模式吸引公众的阅读兴趣,在线下举办丰富的活动提升图书馆的人气。高校联盟馆藏资源的共享和国内外优秀数据库的引进,可提高文献的检索效率。运用高校联盟图书馆大数据系统,获取用户的喜好画像,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推出各种定制化的服务。本文基于高校图书馆的三要素:馆藏信息、服务体系和人员素养,通过对用户阅读习惯和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方法,为打造“数字智慧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1 高校图书馆的用户习惯调查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本次高校图书馆用户习惯调查和用户画像摸底采用了线上“问卷星”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主要针对高校师生的阅读习惯、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和图书馆的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人群中,99%以上的人每天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和4G、5G 网络获取信息,可见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已发生改变。7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利用过学校网络图书馆资源,包括馆藏图书的借阅和数据库资源的查找。用户前往图书馆的目的有70%的人是为了自习或借助图书馆看书,只有30%的人是为了查找资料和文献。从这里我们就能发现,高校图书馆的线下功能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虽然图书馆通过校内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积极推送活动信息,但超过50%的用户仍然不知道活动的资讯,以至于无法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近年来,图书馆已多次开展活动树立全员的服务意识,还是有25%左右的用户对图书馆的服务不满意。

1.2 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高校图书馆用户习惯和满意度调查可知,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互联网+”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极快,高校图书馆为公益服务类单位,每年的预算经费有限,这就会导致工作人员有限,馆藏图书的周转率就会较低,归还的图书资料不能及时整理上架。其次,新购外购图书和资源的流程较长,导致馆藏资源更新缓慢,一些资料可能因此错过其时效性。再次,“互联网+”时代节奏快,人们的阅读模式已变得碎片化,高校图书馆仍未完成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导致用户不能在图书馆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图书馆的利用率下降。最后,学生对于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了解渠道较少,不知道是否能够通过图书馆获取到有效信息。

2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用户的新特征

2.1 用户层次不同,信息需求、类型多样化

现今的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场所,更承担了教师科研资料查找的重任。大学生和“互联网+”时代紧密结合,可快速的通过网络搜索和物联网终端等快速获取到自己所需的知识。一些老教师喜欢纸质版的阅读,依旧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辅助查找。大学生多以拓展课外阅读为主,需要经典的知识、理论和最新的文献资料。教师则需要大量的最新版的国内外本领域的文献资料。

2.2 信息检索方式的转变

高校图书馆的检索以前必须依靠图书馆内部的检索计算机进行,由于计算机数量较少,通常都需要排队进行。随着网络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今较多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已经能够在校内网上或者校园VPN进行访问,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时间成本。另外,图书馆之间的馆藏资源和文献数据库的共享,使得用户的信息检索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互联网+”时代,某些信息化走在前列的高校已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支付宝上的小程序对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检索,提升了检索效率。

3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策略

3.1 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智慧高校图书馆

在“互联网+”的平台上,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应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加大对图书馆网络的改造,必要时利用5G 通信技术等,保证图书馆的网络带宽。通过阶段性的规划,在一定的时限内将现有馆藏图书通过文字识别等技术进行录入,建立高校图书馆自己的数据仓库,重点打造电子书和电子期刊,以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潮流。通过改造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现有的用户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每位用户画像,甄别出各自的喜好,有针对性的提出服务方案。善于应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和支付宝小程序等,健全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如将图书馆的座位放置校园公众号上进行预约,通过网上投递、网上送达等方式实现图书的借还等。在图书馆的大厅,设置智能语音机器人导航的方式,方便读者快速的找到馆藏图书的位置,最短时间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图书借阅和摆放的环节,可以轻易的对违规者进行查处,实现大数据信息的保存。

3.2 学习互联网电商,重树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

“互联网+”时代,电商的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公益性服务类的高校图书馆,在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应多向互联网电商学习。总的来说,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走出去”即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等方式,把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文化推广出去。组织与学院、社团的活动,有针对性的将各组织需要的知识输出。“请进来”则要通过前期的宣传工作,和定期举办的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等活动,将读者吸引至图书馆。尤其可以邀请一些知名教授,将他们的成果放至图书馆大厅或举办师生互动的书法、绘画比赛等形式进行。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可以采用送书上门、上门取书的贴心管家式服务。要学习电商的互动式服务和客户评价体系,在系统中加入服务评价,交流互动的模块,及时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现场服务也应该将现有的服务拓展开来,提供诸如咖啡、果汁和零食等付费服务,实现手机点单,送至座位的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师生的需求。

3.3 创新人才模式,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

曾经的高校图书馆,几乎都是一些教师家属,对馆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一般。“互联网+”时代对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他们必须是精通档案学、信息管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有深刻的了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提升,在一些非关键岗位上,机器人取代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现如今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已走在前列,在客服、引导,甚至图书梳理等岗位,机器人已经开始逐步替代人类开始这类工作。它们可以客服人类情绪波动等障碍,高效的完成好本职工作,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4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进程,图书馆需转变自己的发展理念,创新自身的管理模式,为读者提供优质、便捷的知识获取渠道。着力将高校图书馆打造成为数字化信息传播和搜索的综合性知识服务机构,助力学习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馆藏图书图书馆
馆藏
现代装饰(2022年6期)2022-12-17 01:07:32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 09:06:18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班里有个图书角
飞跃图书馆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文物春秋(2014年2期)2014-12-24 21:23:05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