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凤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重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承民族文化一直以来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美术是人类艺术的瑰宝,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积极主动地去发掘美术作品背后的深刻意义,进一步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专业素养。目前,很多高校已开始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传承与融合民族文化,但大多存在两个不足[1]:第一,部分美术院校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一味地灌输基础知识与技能,导致部分学生缺乏民族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难以创造出融合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第二,部分美术院校一味地讲解西方美术观,很多学生被西方美术作品地新颖时尚所吸引,而忽视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学应当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将西方美术作品的艺术性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美术是民族精神和人民思想感情的载体,具备独特的人文性质。美术课程是将美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结合在一起的重要途径,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并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宝贵素材。部分高校已率先开始将民族文化融入美术教学,开展了如书法和国画等一系列课程。但某些传统工艺却常常被教育工作者忽视,如刺绣、印花和泥塑艺术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建议开展民族传统美术作品展览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2]。
将民族文化融入高校美术教学主要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地的地域特色,将乡土教材引入美术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为美术课堂注入新鲜血液,提高教学质量;第二,通过民族传统美术作品展览会,学生对民族美术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民族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3]。
将民族文化融入高校美术教学即以教育的眼光、运用美学思想审视传统艺术作品,尝试为其增添新的民族特色,促使美术教学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而言,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能够充分理解传统艺术作品背后的深刻含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对高校而言,通过将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特色融入美术课堂,大大带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对民族文化自身而言,有助于将美术的艺术性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
民间美术取材于生活,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的产物,不仅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艺术价值,而且还能为人们所用。我国多民族的文化环境使得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内涵丰富,民间美术作品能够反映当地的艺术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鉴赏价值。高校美术教学为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了机会,深入挖掘民间美术,并将其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有利于高校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还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5]。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多元化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化受到西方思想的较大冲击。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很多专业人士受西方美术观念影响较大,具有传承性的美术综合人才很少。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美术工作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大,民族文化的美术内涵较之前有了较大改变;第二,部分高校未意识到将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很多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尚未意识到传统民族文化对于美术发展的重要性,更无法积极引导学生;第三,很多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缺乏教学经验,没有能够将美术教学和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具体手段,难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为此,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观念,珍视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并积极探索将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融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底蕴,积累创作素材、拓宽创作思路[6]。
为了更好地将高校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相融合,首先高校领导班子应当意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加大对民族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带动教师队伍和学生都能意识到民族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领导班子应当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不能只重视应试科目而轻视美术教学,可以考虑实施学分式教学模式,以引起教师和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视;第二,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具体而言,可以将美术资料与民族文化相关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从而在课前制定出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案,使教学课程的安排更加合理。教师不能仅仅重视应试科目而轻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讲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人文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民族文化对于美术创作的重要性,并继续发扬民族精神和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文化素养。
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第一,应当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交流会,增强教师队伍间的交流与团队凝聚力,以更好地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第二,开展美术作品鉴赏会,由教师负责向学生讲解传统美术作品,通过同行交流、学习,教师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民族作品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第三,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对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价,定期评价、及时改进,使教师能够在反馈建议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灌输式地传授美术知识,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美术知识,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艺术水平都难以得到较大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多问题,亟需改进。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切实从各方面改进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具体如下:在教学方向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传统美术展览会,在大师的国画作品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教学实践上,教师从素描、国画开始讲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西式美术作品中融入民族文化特色。
在高校美术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例如,对于人物肖像的绘画课程中,教师应当摒弃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可以在课前准备好着色彩多样民族服饰的人物,供学生进行临摹,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自己总结绘画技巧。同时,教师应当支持学生自己搜集喜欢的人物进行美术创作,推动高校美术教育事业的个性化发展。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少数民族人物的细节特点,利用图片、道具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艺术造诣和人文素养。此外,在美术作品鉴赏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较为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将融入地民族文化传递给学生。
在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将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注意将民间艺术引入美术课堂。一方面,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方面的实践活动,如参观传统美术作品展览会,体会国画大师的艺术素养,参观博物馆、地方馆,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为艺术创作积累素材。此外,教师还可以考虑组织学生去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实地考察,深入学习不同民族艺术的文化底蕴,分析当地艺术作品蕴含的图案、花纹以及色彩搭配等,通过一系列艺术文化实践活动,加深民族文化在美术课程中的具体实践。
在高校美术教育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融合下,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高校美术教学和民族文化加以融合,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民族文化对于美术创作的重要性,并继续发扬民族精神和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文化素养,推进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