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光在摄影过程中的运用

2020-11-29 02:03:33
科技传播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反光板用光光线

沈 毅

拍摄照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随时随地取景拍摄的便捷性记录着生活的每一刻。智能拍摄的功能也越来越强,但拍摄中人为因素还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想拍出好的照片,也需要掌握相应的技巧和观念。不能只是简单地将被摄物记录下来,而是需要拍摄者有一定的镜头语言表达能力和相关的拍摄技巧,特别是对于光的理解和把控。光能传递被摄物体丰富的信息,包括形状、质感、色彩、体积等。根据光的强度、方向和颜色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应理解光对于拍摄的重要性,同时善于运用光去表达所要拍摄的物体是很重要的。好的照片可以传递出美感,给人以更直观的视觉感受,这样的照片可以拉近拍摄者与观者之间的距离。

1 光的分类

可见光塑造了物体,视觉系统使人们从视觉感官上认知了这丰富多彩的世界。当光线照射在某个物体上时,不仅勾勒了物体的形态,还通过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光波,决定了这个物体的色彩。

无论拍摄黑白还是彩色照片,都离不开光。光可以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

1)自然光包括阳光、月光、电光、星光和火光等。阳光是最为常见的自然光,特别是在户外拍摄时,主要依靠阳光的光线效果。随着日出日落,阳光也发生着强弱的变化。另外阳光本身随着一天中早、中、晚的不同时间点而变化。中午的阳光较为强烈,而黄昏、早晨的阳光较为柔和。因此同一场景在不同的时间段所拍摄出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在拍摄时由于天气的阴晴变化也会对阳光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清晨的雾气以及干燥天气中悬浮的尘埃颗粒也会对光线长生影响,使光线变得柔和或躁动。不同季节的阳光也存在着不同的变化。相对春、冬季而言在夏、秋季的光照时间较长,光线也较为硬朗。另外在夜间拍摄时可以通过增大感光度或延长曝光时间的方式,来捕捉星光以及拍摄到朦胧神秘的月色。火光带给人温暖的感觉,闪电的光亮划破夜空。以上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自然光。

2)人造光指的是人造照明设备所发出的光,主要包括室内照明光和户外照明光两种。

人造光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人为的调整。比如一些室内的产品拍摄,可以根据产品的特性进行布光,让光线的强弱控制在最合适的范围里。在场景中使用多种点光源和面光源相互搭配,形成丰富的光影层次。值得一提的是光本身具有色彩属性,光的色彩是随着不同的光源,以及照射在不同的物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人造光源也随着设定的不同色温以及强度而不尽相同。因此人造光更为多变,在拍摄时要对具体的光环境进行把控,才能使拍摄出的画面在达到理想的状态。

2 拍摄过程中光的运用方式

2.1 拍摄中最常用的用光方式

顺光是最为常见的用光方式。当顺光拍摄时,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拍摄方向一致,并将被摄物的主体面照亮时就是顺光的拍摄手法。顺光拍摄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比较容易掌握。在曝光准确的情况下就可以拍摄出效果不错的照片。不过在顺光的情况下,被摄物的主体不会有明显的明暗变化,使画面显得较为相对平淡。此时可以在构图上进行引导,突出中心焦点或是拍摄有趣的场景来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突出色彩或明暗的变化来进行调整。如深色的背景来衬托浅色的主体,使主体较为明确从而拉开与背景物的空间距离。

2.2 塑造体积感的用光方式

通过侧光的运用可以强化体积感。侧光是指来自被摄物左侧或右侧的光线,45°的侧光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被摄物有着自然过渡的光影变化,丰富层次的同时,细节呈现也较为清晰。90°侧光时使得被摄物上的明暗分界鲜明,适合一些强调形体美感的摄影题材。总的来说在侧光拍摄时,被摄物可以产生明显的体积感,被摄物的主体受光面显得十分清晰,与阴影面的形态相呼应。显得层次分明,空间感、体量感油然而生。在运用侧光手法拍摄时,要控制受光面与阴影面的明暗反差,同时还需要协调受光面与阴影面之间的占比关系,协调占比以达到适合的拍摄角度。如在拍摄人像时,要控制好用光的角度。如需要较为强烈的人物面部视觉效果,从而选择90°侧光拍摄,就会在阴影区域产生强烈的明暗反差,牺牲暗部的细节和色彩。

2.3 强调轮廓和剪影效果的用光方式

逆光可以强化被摄物的轮廓并产生剪影效果。逆光是指从被摄物背对镜头的方向照射过来的光线。由于被摄物的阴影部分是以主要的被摄面呈现在镜头面前,加上强烈的光线反差,使得被摄物很容易呈现出剪影的效果。勾勒出轮廓的同时简化了被摄物的色彩和细节,具有提炼画面突出被摄物形态的效果。反之如果需要表现出被摄物的颜色、结构等细节,就应避免逆光拍摄。

综上所述不同的光线对于画面的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例如顺光可以使物体清晰地呈现出来,如要表现被摄物的立体感就要运用测光,通过物体的明暗过渡来塑造体积感。想要突出物体的轮廓,可以用逆光的拍摄手法,拍摄出类似剪影的视觉效果。具体拍摄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用光方式,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3 光的质感

光具有不同的质感,常见光的质感可分为软光与硬光两种。

1)软光环境中被摄物不产生明显的投影。这种光环境,比较适合表达柔和的画面感。软光是一种散射的光,也就是说这种光不是直接照向被摄物,而是通过其他的物体间接照射到被摄物体上。例如自然界中阴雨的天气,阳光透过云层进行的漫反射。这种光环境降低了光的强度,使得被摄物没有明显的阴影,拍摄出的照片明暗区分较小。因此在软光环境中进行拍摄时,能很好地将被摄物的质感和层次表现出来。

2)硬光是直射到被摄物体上的光,和软光的区别在于,光没有通过其他物体进行漫反射。由于硬光环境下明暗区别大,这种光给人以棱角分明的感觉。硬光环境中被摄物有清晰明显的投影,被摄物体自身的明暗反差也很强烈。可以塑造出被摄物的体积感。

4 反光板的运用

摄影过程中为了增加局部曝光量,经常会用到反光板。反光板是通过光反射的原理,将周围的光反射到需要补光的被摄物上。

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反光板通常有银色、金色、黑色和白色的。

相对而言,银色的反光板比白色的反光板反射的光要强,拍摄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可以进行试拍,分别用这两块反光板进行拍摄。根据对比选择当下场景中更合适的反光板。

对色调的影响上来说,使用银色反光板拍摄出的效果偏冷,使用金色反光板拍摄出的效果偏暖,应根据场景的色调进行选择。

另外对于黑色反光板而言,它可增加被摄物的立体感。黑色反光板虽然被称为反光板,但在使用上和其他的反光板作用不同,它是用来吸收光线的。在对应的位置上,消除了反射的光从而使被摄物变暗。也就是说黑色反光板可以吸收多余的光,从而使被摄物增强立体感。

5 总结

综上所述要学会在拍摄前观察光环境,选取适合拍摄的光和拍摄时的角度。通过构思了解被摄物的特征,从而选择适合的光环境。当光环境不同时,拍摄同一物体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同样的光线环境下,拍摄同样的物体,由于拍摄角度的不同,所呈现的效果也有所区别。通过合理运用光的变化,就能营造出各种不同氛围。特别是艺术摄影中对于光的把控更是达到了极致。如利用光和物体之间的角度关系,强化物体的轮廓美。在拍摄中巧妙地运用光,可以使画面变得有趣,生动。在拍摄中可以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当然好的摄影是需要一定的审美认知,通过对光影艺术的理解。在具体的运用中,可以参考一些摄影大师的作品。在生活中寻找相似的场景加以练习,模拟优秀摄影作品的用光方式。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快速提高拍摄时对画面的把控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反光板用光光线
春日暖阳
史蒂文·霍尔:用光重新定义建筑
流量用光了
对光
“你看不见我”
中外文摘(2019年8期)2019-04-30 06:47:36
南向外窗反光板采光设计分析—以张家口地区为例
反光板套装
淘气的光线
流动的光线
多功能反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