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用户朋友圈的自我呈现研究
——以富士康员工为例

2020-11-29 01:07李静爽
科技传播 2020年13期
关键词:务工者富士康身份

李静爽

1 研究背景

对于工作环境封闭和社交圈子狭窄的富士康员工而言,社交媒体作为一种多元化的人际交往模式,使得他们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除了提升其自身的职业技能与素养外,还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社会交往活动。但是当前有超过一半的务工者的自我身份认同模糊,对未来的城市生活没有明确的身份定位[1]。微信朋友圈的出现为富士康郑州园区员工的身份认同、人际交往和城市融入等提供诸多便利。有研究表明以微信为代表是社交媒体是务工者中使用率最高的应用软件,那么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进行自我表达,构建网络人际关系,有利于重塑外出务工者的身份认同,减少社会成见和刻板印象,增强与城市市民的人际交流,更好地融入城市[2]。

2 文献综述

微信作为使用率最高的社交媒体软件之一,呈现的信息内容具有真实性、私人化和生活化的特点。对于富士康郑州园区的员工来说,微信朋友圈是反应他们城市流动生活的最佳参照物。有调查显示,务工者的人际交往情况、职业生活体验、社会资本的积累等都与社交媒体的使用有一定的关系。王锡苓等人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可以帮助迁徙人员扩大社交圈,构建新环境下的社会关系网,然而即使获得这种社会资本,却并不能促进城迁移者改变其身份认同,他们更看重的是政策性的身份认同[3]。周钰[4]针对湖北省黄冈市的务工者所展开的问卷调查得知,他们使用微信朋友圈首先接触的内容是与家乡相关的信息,其次是与职业有关的内容;在呈现方式上倾向于易解读的视音频结合的信息和图文信息。有学者将影响务工者身份认同的因素概括为职位特征、乡土记忆、城市经历和发展预期的4个方面[2],但并未考察社交媒体上自我呈现行为对他们身份认同的影响。

3 研究对象简介

本文选取了富士康郑州园区员工作为研究对象,该群体呈现年轻化、知识化和迷茫化的特征。笔者在郑州富士康的官网和实地调查中发现,普通员工的年龄在16至45岁之间,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没有务农经历,拥有高中或职高学历,很多人都是直接从学校进厂务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他们对微信的使用率极高,人际交往主要以家人和熟人为主,存在社交媒体依赖现象。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本文通过虚拟民族志的方法,观察10位受访对象在2019年7月15日到8月20日期间所发布的微信朋友圈。通过统计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富士康员工,重点分析他们的自我呈现情况。其中,选取的观察对象年龄在16~29岁和29岁以上的各5人;他们当中有4人未婚,6人已婚;均为高中以下文化,收入在2 800~3 800元之间,且在富士康园区的班别为白班员工;所发布的微信朋友圈总数量至少在15条以上。通过对他们微信朋友圈的呈现内容的统计整理,试图总结出富士康员工进行自我呈现的行为特点。根据社会资本理论的观点,本文将研究对象微信朋友圈的内容分为流动生活体验和文化资本两个大类。其中,富士康郑州园区员工的生活体验包括人际交往、家庭关系、厂区生活体验、职业生活体验以及乡土记忆5个方面,文化资本包括身体资本、物质语言、兴趣和技能3个方面,共计2个大类,8个小类目。

4 研究对象的自我呈现行为特征

通过观察发现,富士康郑州园区的员工在进行自我呈现时主要使用图文并茂式发布朋友圈,随着移动短视频的出现,他们似乎对音视频+文字的形式更为偏爱,转发分享链接的形式男性会使用的多一些;从发布频率上看,休息日和非工作日的使用较多;从发布数量来看,女性员工发朋友圈的频率要高一些,这可能与女性的先天生理结构和认知思维偏感性化有关。此外,年龄小的员工更倾向于展示自我,年纪较大的则较少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自我呈现。

从富士康员工微信朋友圈上发布的内容来看,在以文化资本为主的信息内容呈现上,女性员工对文化资本中身体资本的呈现较多,通过展示自我形象,扩大人际交往对象。由于工厂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单调,未婚女性发布的有关自拍的朋友圈数量非常多,发布意愿明显高于未婚的男性富士康员工。艾雪[5]基于身份认同理论,认为女性务工者在结婚生育后,会遭遇到身份认同的危机。基于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具有深度亲缘关系的社交媒体熟人圈,未婚的女性富士康员工更乐于在熟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美好形象。因为作为社交媒体的微信是由好友构成的,而这些好友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社交,通过以自拍为代表的身体资本呈现拓展她们的人际交往圈,从而帮助她们获得好的姻缘。

就自我呈现内容而言,富士康员工会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自我表露,建构理想化的自我形象。职业生活体验类是富士康员工们都会接触的信息内容之一,有关的文字大都是一些“心累”“不想说话”“下班了”等内容,态度倾向多为负面情绪,也反映出富士康郑州园区员工们的工作环境单调,工厂生活繁忙。在人际交往维度上,无论年龄与性别,富士康员工都十分擅长使用社交媒体维系原有的以血缘和地缘为核心人际关系网络,重构线上虚拟人际关系网络已经成为富士康员工进行人际交往的一大特色。通过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增加社会资本的积累。在城市生活和乡土记忆这两个维度上,青年男性员工相较于年长者更为活跃,这与富士康的未婚男性员工对城市的认同感强和没有太多生活负担以及初入城市等因素相关。此外,男性员工则更多是通过兴趣和技能的形式进行文化资本的积累和转化,他们对于新闻资讯类、网络游戏等内容有先赋性的优势。在家庭关系方面,已婚富士康员工比未婚的发布次数多一些。男性员工在微信朋友圈上的自我呈现行为,属于外倾型的人际交往,这一趋势在务工者中蔓延开来,社交媒体所承载的前沿性社交网络技术使富士康员工更好地塑造文化认同和社会地位认同,在城市人际交往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5 社交媒体重塑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主要包括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两个方面,个人认同是自我关于自身属性的认同,而社会认同则是对所归属的社会群体的认同[2]。通过对在富士康郑州园区员工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行为的研究,发现微信朋友圈对促进富士康员工的社会关系亲密化,积累社会资本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说,富士康员工在社交媒体的使用上是非常积极的。社交媒体成为促进他们人际交往,增强社会资本存量的重要交流工具,并且通过对微信朋友圈进行自我信息公开对降低初入城市的富士康员工的身份危机有一定积极作用。他们在社交媒体的助力下,按照自己的想象在微信朋友圈上去潜移默化地塑造符合自身的角色,富士康员工使用社交媒体在虚拟空间进行自我呈现,不仅表明他们在积极塑造身份认同和文化适应,更标志这富士康员工在日常生活层面,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因此,富士康员工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效的自我表露,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与相互认知,不要囿于狭窄的社会交往圈,与城市居民开展有效的互动沟通,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鼓励自己多参与城市的各种组织和活动,拓展社会关系的构成,在思想上摒弃“城乡有别”的错误观念,在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人际交往时,主动进行自我表露,积极参与线上公共事务讨论与表达,增强与不同群体的线上沟通,更新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人际交往行为。此外,年轻的富士康员工可以借助年龄优势有效运用社交媒体进行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获取、筛选和批判的等综合能力,尽快学会真正地走出传统的人际交往空间,借助社会媒体塑造美好、理想的个人形象,由此通过线上的自我形象呈现积极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并进一步消除城乡差异,重建社会角色的认同,实现虚拟社交与日常交往相互作用,更好地进行工作和生活。

猜你喜欢
务工者富士康身份
从“沪漂”务工者到创新“技术大咖” 上海工匠、静环环卫分公司李德成的成长之路
富士康高科技转型
跟踪导练(三)(5)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互换身份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
城市外来务工者休闲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的职业差异——以苏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