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屏障与公私导管:现代耳机的场景控制

2020-11-29 01:07
科技传播 2020年13期
关键词:耳机噪音身份

高 艺

媒介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人类的各种器官,其中耳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重要听觉工具。它辅助人类实现对日常听觉信息的主动选择与控制,改变传统自然性听觉信息的被动收听,人类对世界的经验感知随之改变。

1 作为感觉屏障的耳机

1.1 生理性的技术武器

狭义上的噪音是指工业社会中永不停歇的都市运转噪音。铁路带来视觉的加速刺激,电报带来信息的持续涌现,视听媒体带来听觉的极大扩充,噪音也随之加剧,而耳机通过隔绝这些噪音实现对声音的控制。在很多情况下,听觉信息的接收并不是听者自己的主动选择,而是强制性的灌输。如果不加选择地接受,这种听觉的“暴政”会给人类带来处理过载信息的生理、心理疲惫。为了适应现代都市生活的噪音环境,在过度的刺激性信息中寻求暂时的逃避和休息,人类培养出“充耳不闻”的文化技能,作为生理性武器来保护自己,而这也可以依靠耳机这种技术武器来实现。很多时候戴上耳机已不是为了收听信息,而是为了用耳机里的声音来覆盖噪音,实现与外界的隔绝。

广义的噪音是指在多元的现代社会中众声喧哗的观点市场。在不同文化交融的现代社会,多样的观点可能导致信息冲突。在对某些听觉信息产生抗拒却又无法阻止其表达时,人类用耳机进行屏蔽和注意力的分散。这是在富媒体环境中对持续涌动的信息的控制,耳机帮助人类实现有礼貌的不关注,以此避免观点冲突对现有和谐秩序的打破。

因此,耳机作为感觉屏障,是一种生理性的技术武器。事实上人类一直尝试发明不同种类的耳机,方便在不同的场景控制听觉器官。在噪音极大的场景中,降噪耳机在系统中产生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中和,或包围耳朵形成密闭空间,以此实现对外界噪音的隔绝。而在远程听觉感知的场景中,无线耳机仍然可以帮助人类选择和屏蔽听觉信息,实现对生理器官功用的控制。

1.2 双耳驯化的反控制

在通过耳机来控制噪音的过程中,耳机也加剧了声音对耳朵的驯化。与噪音相比,耳机传播的声音包裹着糖衣,在心理上更易于接受,但对于疲惫的耳朵来说仍然是一种负载。因此,用声音对抗声音时,耳机看似是安定剂,实际上没有帮助我们实现根本的清净。在学习、工作、入睡时,播放无法激起情绪反应的音乐或白噪音,是为了使注意力更集中、更容易入睡。这时重要的不是声音的内容,而是一种有声音存在的氛围,以此实现生理和心理上的陪伴感和自我遗忘的愉悦感。在白噪音干预对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医学研究中,结果显示白噪音确实对其拥有改善作用。从生理上说,人类耳朵已经习惯了各种声音的存在,完全的安静反而不同寻常,在声音的存在中才可以回到日常的现实状态,占据意识的是有声音存在的正常现实,而不是绝对安静带来的对异常的敏锐感知,人类实现自我遗忘,达到意识的专注。人已经被耳机这一听觉技术所驯化。正如拉图尔提出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技术不是社会功能的占位符号,在人与技术组成的网络中,人和技术始终互相控制与形塑。耳机作为能动的行动者,通过不断的声音输入,改变了人们对声音环境的认知,让人们难以适应绝对安静的场景。

1.3 强化的孤独感

充耳不闻的屏蔽加剧了人类原子化的孤独状态。在私人关系中,本意是通过耳机的屏蔽作用避免冲突,但却因此导致人际关系之间的沟壑更难逾越。周杰伦的歌词“你耳机听什么,能不能告诉我”是失去共同话题的恋人隔阂,家长对孩子“每天插着耳机不和家长交流”的批评是代际之间沟通的消失。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耳机成为拒绝交流的借口和技术助手。面对隐形的观念不合或明显的争论,用耳机作为屏障是对人际关系问题的消极抵抗。此外,公共场合中的感觉屏蔽也加剧了都市人的冷漠心理,处于相同物理空间的人拒绝与他人产生联系,亲手消解物理空间上与他人的共同拥有,每个人都变成流动现实中的冷酷过客。因此,耳机的屏障作用与人类对联结的抵抗形成共谋,阻碍自由交流、充分沟通的媒介的形成,缩小公共领域形成的空间,减弱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兴趣,难以在舆论场形成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共识和批判。因此这种排外的原子化冷漠,将从物理空间扩展至心理习惯,消解共同行动的潜力,降低社会凝聚力。而声音陪伴对人耳的驯化导致人类丧失与自己独处的能力,习惯声音的耳朵会敏锐地感知到绝对的安静,孤独的情绪在声音的接受上得到了具化,变得无法忍受。

2 作为信息导管的耳机

2.1 促进人际沟通

耳机作为信息的传输导管,在公私场域的交界处满足人类对私密听觉信息的需求。在公共场合中需要收听私密语音信息、安静场合中需要收听音乐等,耳机是中间的调和角色——在对声音本身以及对声音所传递信息的控制极为严格的外界环境中,耳机的使用可以在保护已有声音环境平衡的同时,满足迫切、即时的收听需求,不再受限于与需求不匹配的物理场景。

而这种相对自由的声音信息传递,通过对私密信息的分享,减少了人际之间的心理距离,耳机成为私密关系的象征物。苹果公司研发的技术允许在一部手机上同时连接两副Air Pods,两副耳机的拥有者可以共享当下物理空间内将别人屏蔽在外的隐秘信息,这种共同经历和共享信息带来的排他性,促进亲密关系的形成。

2.2 强化群体认同

除去增加人际关系亲密性之外,耳机还可以增加群体关系的联系度。作为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的辅助,耳机打破物理空间上的限制,使远距离精准传播成为可能,因此将更容易实现观点的传播和互相确认,小群体合法性的确立成为可能。这种共享信息的纽带联结力虽然没有现有的血缘、契约纽带一样强大,但至少为非主流群体及其观点的表达和倾听提供可能。QuestMobile发布的在线音乐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移动音乐用户规模渗透率为65.9%,其中在线音乐月活跃用户数已达到6.6亿,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途径。不仅在中国,在全球,这样的趋势也早已有之。而嘻哈文化从美国黑人群体发展到全球,离不开移动音乐的商业推广。耳机作为在线音乐的辅助,帮助嘻哈文化实现小群体的成员认同,在这一过程中群体逐步扩大,最终成为全球的流行趋势。

3 控制场景

3.1 重塑现实感

无论是作为感觉屏障,还是作为公私导管,耳机都在帮助人类实现对场景的控制。个体戴上耳机脱离当下的物理空间,通过想象为自己构筑新的理想场域。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时空观念发生变化,场景感知不再需要先验的物理存在作为支撑,感知者与被感知者不再属于同一物理空间,视听感官与主观想象共同加成整合进感知中。影视作品《想见你》中,用随身听耳机内伍佰的《Last dance》作为穿越时空的媒介,便是这种现实感的隐喻。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实体性的物理现实逐渐消解,想象中的现实成为一种新现实,可以产生真实的后果,这是一种全新的现实感,是后现代“一切固有的都烟消云散”之后,认识现实的新途径。眼前的视觉物理景观,耳机里的听觉想象景观,交织缠绕形成一个复合现实,人类在这个现实中实现对感知方式的杂交,据此重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重新塑造行为模式。而这种被媒介技术所塑造的现实感,是一种媒体的奇观。通过梦幻般的仿真世界,实现现实和超现实的边界内爆。

3.2 重构身份感

这种超现实的场景变换,也会带来身份的重新确认。作为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在听觉上的辅助,耳机的信息传递比较直接,扩大观念传递和共同体产生的可能性,有助于形成圈层化的自我身份。自然的物理场景不再束缚场景感知,从自身所处地及地方关系中的剥离变得轻而易举,在传统意义上根据物理时空获取的社会关系和自我身份,被耳机延展出新的可能。正如麦克卢汉的地球村一样,时间和空间的区别变得多余,地域的差异被消除,人类大家庭结为一体。但在将自身剥离物理现实的过程中,原子化的感知更加明显,地方认同感和地方身份感逐渐减弱,依据地理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变得松散,关系形成的纽带不再是地理实体的场景,更多的是漂浮于空中的共享观念。而共同体中的身份认同标准,也从血缘、地缘位移到趣缘。目前的流行音乐分类(俗称欧美风、韩国kpop、中国古风等),多是按照地域进行音乐种类的划分,得益于耳机的使用,不同种类的音乐可以互不干扰地传播,并形成拥有不同音乐爱好的群体。这些群体通过耳机共享同样的音乐风格偏好和音乐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与地理聚合已无关系。基于趣缘的、短时的群体认同,重构了以多重的、碎片化的社会角色为表征的身份感。

耳机的使用这一行为本身也创造了特定群体的新规则,成为划定身份界限的标签,形成排外的他者身份。在公共空间内控制声音的能力已成为都市生活经验中的共识,外放电子设备声音成为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而耳机是人类遵从规则、抑制需求后的救世主,也是界定难堪行为的标志物。对该技术的使用,成为划分自我与他者身份的标准。机器生产、充斥噪音的工作环境使工人需要足够大的声音才能在噪音环境中获取信息,广场舞大妈成长于公共广播时代,对耳机的需求和使用与其他群体自然不同。由于没有对耳机技术的使用习惯,劳动工人和广场舞大妈在公共场合不使用耳机而公放声音,常引起争议。原本正常的传统收听习惯进入现代都市的文明评价体系之后,被剥离自身的社会背景,挤到社会生活的后台,蒙上一层羞耻感,成为“不文明”的行为,处于鄙视链的底端。这种与特定身份及其生存条件相关的生活方式和性情倾向,成为布尔迪厄所说的“品味”,这种“品味”的区隔正是鄙视链的源头。通过将他者塑造为与自身身份对立且低于自身的形象,来确保自己身份的主体地位,即通过他塑实现自塑。在这一过程中,与其他群体的差异性使自身更加明确群体内部的共性。正如社会认同理论中所说,这点深刻的共性使人们想象出一个虚拟社区,社会成员有意识地根据身份寻求相似需求的其他个体,这种共识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认同。即使在这一过程中拥有同一身份的成员之间并无过多交集,但也极有可能给予自身身份更多正向评价,这加剧了对他者的排斥和刻板印象的极化,反过来也加深了所属共同体的内聚力,强化对自我身份价值的认同。

4 结论

耳机的出现、流行,是时代发展和观念转向的凝结,是信息革命带来公私界限模糊之后,人类维持和谐秩序的尝试。但在使用这种技术时,人类也被其驯化,沉浸于虚幻的自我身份、虚幻的自我控制权力和虚幻的社会关系。耳机以及其他技术,始终处于与人类互相控制、改变的过程中。但这种技术及其带来的虚幻想象,能否真正解决社会转型带来的问题,填补弱化的社会关系,重塑新的认知模式,仍有待继续研究。

猜你喜欢
耳机噪音身份
戴上耳机,享受全景声 JVC EXOFIELD XP-EXT1
噪音,总是有噪音!
无法逃避的噪音
唠叨过滤耳机
你的选择是真实or虚拟 简评6款多声道耳机
好东西!值得等待!Focal Utopia耳机、Moon 430HA耳机放大器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跟踪导练(三)(5)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