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儒贞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否需要舞台表演,历来都是从业人员争议的话题。不可否认节目主持是一门艺术,这个艺术构成包括主持人本身的文化修养、道德素质以及后天的技术训练[1]。新媒体形势下电视主持人在舞台上究竟需不需要表演呢?多数意见是节目主持人可以学一点表演,这对主持节目有一定的用处,但不可过度表演。
电视节目演播过程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是统一的,具有很强的形象感、现场感、过程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动作的时候,人们的表现应当是随意的、自然的和不加任何修饰的。但是当你的动作或表情要展示给别人看的时候,动作或表情就会不自然,要克服这样不自然的动作或表情,并把其熟练地展示出来,这就是一种表演。
成为一个成功的节目主持人,需要软技能和技术的结合。软技能指人际交往能力、自信的即兴表演能力、清晰的声音以及在压力下能镇定工作的能力、快速思考和说话的能力。一旦出现不可预知的状况,节目主持人可以快速反应来适应新情况。节目主持人还需要具有教学技能,因为主持人将引导受众,并在介绍相关的专业知识时教导受众。技术技能包括电视术语和操作程序的基本知识,比如通过耳机听指令时保持表演的能力,与提词提示器一起工作以及操作声音和视频设备的能力[2]。例如《幸运52》的已故主持人李咏,他的个性在节目中表现的就比较鲜明,独特的外型,有创意的手势,以及其表演的个性化满足了受众的娱乐心理。
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可以强化自己所需的舞台表演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进一步让自己的表演能力炉火纯青。至关重要的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及表演过程中要感到自信和自在,这样才能使受众感到自在、不做作。主持人在与人交谈时要有自然的好奇心和真正的兴趣,节目主持人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技能(例如发声和发音)以及移动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并通过身心进行交流[3]。
节目主持人应具有如下技能。演讲技巧:出色的演讲技巧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至关重要。节目主持人必须有清晰的声音,并且能够冷静、专业地展示所播出的内容,尤其是在现场直播和需要快速反应的条件下。采访技巧:作为播出过程中重要的角色,电视节目主持人可以在工作室或演播室里采访他人,在采访过程中,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具有人际交往能力,以使受访者具有放松的心态,并鼓励受访者为该采访做出有益的贡献。为了准备采访,电视节目主持人还必须研究采访主题和受访者,以便提出有实质意义的问题。表演性技巧:表演性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重要属性。主持人必须能够通过表演快速、冷静地应对变化。如果发生不可预见的问题,例如到视频剪辑的链接断开,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能够快速、平稳及不动声色的完成节目过渡。
一个成功的节目主持人,能否站稳舞台,首先要能摆正自己在节目中的位置,才能有合理的主持行为和调控手段。当一个节目主持人,位于不一样的社会关系及不相同的社会环境时,应当能够发挥出与其能力相匹配的社会角色作用。主持人是社会角色而不是舞台角色。他既是电视中的媒介任务又是社会中的公众人物,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角色,并对广大电视受众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社会角色是人类现实生活中履行不同的社会责任和权利的公民。舞台角色是演员在虚拟的艺术场景中塑造出的艺术典型形象。电视节目主持人可以去借鉴他人表演方法和表演形式,然而这些表演方法和形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突出地表达实际生活中真实形象,以达到在主持节目时形成真正的思想交流和表达。社会角色的责任主要在于改造客观世界,而舞台角色则主要影响人的主观世界。主持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社会角色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基础,满足物质或精神的具体目标而承担一定的义务。舞台角色则是在完成剧情或导演所规定的角色义务,以追求艺术创作的角色形象为目的。
无论是时政、民生节目还是其他节目的主持人,在完善自己的主持功底时都需要附加上一定的表演成分。有些人认为主持人一旦带有表演色彩就会不真实,显得空洞、做作,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主持人注意表演度的把握[4]。
新媒体形势下电视主持人的舞台表演形式,有其特殊的一面,因而这种形式的表演和电影或电视演员的艺术表演具有实质性的区别。这是因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演时展现的是真实自我,这是一种非角色的演出。这种表演无需展现或塑造具体的角色,不是对他人或其他角色进行模拟,从而不能过度演出,无论何时何地以及在任何节目中,他都应该是自己,演示出自己吸引观众的独特性质,在考虑与节目特性一致的前提下,做到恰如其分的表演,从而不导致电视受众的反感。
因此,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不应当有过于夸张的表演,也不可过于自我,而要做到两者结合,让电视受众感觉到亲切以及自然。在进行会议主持的时候,要切合会议主题,不应高谈阔论与会议无关的主题,在开场白和过渡引导的环节应掌控全局,收放自如;主持活动过程中肢体动作幅度应适中,不可动作幅度过大及手势夸张,这样的节目主持人给人的感觉是过分表演,过于自我。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当是节目的焦点,但却不应该是节目的主角。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作用更多的在于使整个节目环节衔接紧密,气氛融洽。一旦表现超出正常的范围,会让电视受众及在场嘉宾感觉到不尊重,不是礼貌之举。
我们知道主持人是来源于生活,又有别于生活中的普通人,生活中可以随意的交流,表情可以夸张的显现,动作可以不拘泥于小节,但当你成为一名主持人后,这一切的随意与夸张均要收敛和规范。无论是主持人的口语训练、形体与体态的训练,或是形象设计,或现场感的培养,以及主持人的现场调控能力,都是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培养,日积月累成就的[5]。这些训练是需要主持人在舞台上的表演而显现,正是通过舞台的表演,由观众的反映才衡量出主持人基本功的扎实与否。
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如敬一丹、白岩松等,他们在节目中的表现的是平淡朴实,于是有人就认为他们的主持缺乏表演。恰恰相反,正是这种朴实,不带任何表情的讲述、评论,才是他们作为一名评论主持人特有的表演能力。因此节目的类型决定了主持人的表演风格。
综上所述,新媒体形势下电视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无论是时政、民生还是娱乐性节目,都应当要力求与受众形成良好的共同体验和心灵相通,其表演要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不能夸大其辞,不能扭捏作态,对自己的表演要有度的把握,这种张弛有度的把握是节目主持人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这种张弛有度的把握能使受众在心里和视觉上感觉主持人在屏前幕后是真实一致的人,而不是扭捏作态,戴着面具在表演。因为过分表演,必然造成主持人脱离自我形象而形成一个不切实际的屏幕形象,不仅导致主持人不是本色演出,从长远来说也不可能获得受众的认同和喜爱。另外,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对电视受众进行舆论引导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言行很可能影响电视受众并被其传播和模仿,因而主持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本色演出进行适度的表演来符合节目的定位和节目的宗旨,并在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完善自我、积累知识,从而更加与电视受众贴近,最终被受众接收,在增加节目收视率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主持事业锦上添花,达到趋于自然流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