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科普节目创新发展研究

2020-11-29 01:07宋岩君
科技传播 2020年13期
关键词:科普

宋岩君

1 国内电视科普节目发展进程及概况

国内的电视科普节目发展较早,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播便开始了科普节目的试运行。当时“宣传科学技术知识”是电视台重要任务之一。1960年先后推出《科学知识》《医学顾问》两个专栏,成为我国最早的电视科普节目。此后近20年间,由于技术原因,这一时期电视节目还依靠胶片拍摄制作而成,所以数量有限,加上电视普及率低,影响力很有限。从整体上来看,这一时期出现的科普节目内容符合当时我国国情,内容比较浅显,涉及到的题材较为狭窄。

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邓小平在会上强调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这标志着科普节目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科学与技术》,之后又推出《中学物理》《学拼音》等栏目,节目中的知识传播,对于经历了“文革”的人们来说,如同久旱后的甘露,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是这一阶段科普节目依然采用的是讲座或者专题片形式,实用功能很强,但艺术表现手段陈旧。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经济振兴,适时推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由此科普类的电视节目成为热门节目,受到了来自国家层面各机关的大力扶持。1997年,中央电视台在一套黄金时间推出日播科普栏目《科技博览》,第二年又推出大型杂志型板块科普栏目《走近科学》,促使全国科普类节目迅速发展。2001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正式开播,成为国内首个科教类型专业频道。此后不久,地方电视台也紧跟央视步伐,开办科教频道,全国出现20多家科教频道。从这一时期开始,国内的电视科普节目无论是从重视程度,还是从电视科普节目的质量、形式、内容等方面,均有了较大进步,这也揭示了我国电视科普节目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深化发展,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应用,原本的电视受众群体在审美需求、知识需求、媒介平台使用等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要求广大电视科普节目人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以电视受众的需求为核心,转变传统的电视科普节目形式与内容。

2 融媒体背景下国内电视科普节目发展出现的问题

2.1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形式流于表面

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国内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已经完成了初步融合,通过网络检索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搜索到电视频道中播放的科普节目。由此可见,电视科普节目已经由传统的单一电视渠道传播转向了多平台多渠道的传播方式,但也仅限于此。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形式流于表面,无论从技术手段还是从制作理念方面,二者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电视科普节目的选材、宣传和制作依然遵循的是传统做电视节目那一套,没有很好地借助和发挥出新兴媒体背景下的传播特点。在众多电视科普节目中,也有一些电视科普节目在尝试着通过社交媒体,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来推介电视科普节目,试着走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传播思维方式,事实证明这样的推广方式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节目本源的问题却依然没有太多涉及,例如节目的环节设置和节目的互动反馈依然没有结合当前融媒体传播的特点实施。

2.2 为博眼球 丧失掉了科普节目的严谨

融媒体时代下,媒体市场呈现百花争鸣的景象,由此也使得媒体市场竞争极其激烈,各个平台都在绞尽脑汁的出台一些更具趣味性的节目内容,传统电视科普节目栏目组也没能免俗,在节目内容的选择上也向着趣味性方向发展,又或者以另一种视角或方式去解读原本严谨的内容,使之变得更加诙谐和更接地气儿,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降低了科普节目当中的科学内容含量,一定程度上有悖于科普节目的制作和传播初衷。另外,还有一些节目为求持续的收视率,往往会在节目中设置大量的悬念,以此使整个节目内容跌宕起伏,但这样的故事性情节安排违背了科学传播要求的科学性原则。

2.3 科普节目内容形式单一

我国的科普节目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时间,然而在节目形式上仍旧缺乏创新。从最初的讲座、纪录片形式到中期的故事讲述型、专家访谈型,乃至近期开始出现的科普节目真人秀等类型,依然是独属于科普节目表现形式的范畴,与其他类型电视节目结合教少。例如动画片、情景剧、大型活动类等形式,科普节目与其的结合几乎没有。

3 融媒体背景下国内电视科普节目发展策略

3.1 实现电视科普节目完成融媒体形式转化

融媒体时代下,电视科普节目需要与时俱进,加快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以新兴媒体的特点、优势等带动科普节目的发展,实现节目的跨界互动,扩大科普节目的宣传推广渠道,实现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效果。

首先,电视科普节目向融媒体方向发展,不能完全抛弃优秀的传统媒体时代下积累的宝贵工作经验和工作方式,要积极发扬传统媒体在采编与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以此保障电视科普节目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其次,融媒体背景下制作和宣传电视科普节目,要积极应用当前主流的社交媒体,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平台进行宣传,增加电视科普节目曝光度,提升收视率的同时,致力于使更多观众能接收到科普知识。此外,互联网思维的应用不应当局限在电视科普节目的宣传层面,还应当从电视科普节目的制作之初,便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节目内容的安排与制作,使之能更符合互联网时代下的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例如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近期尝试与央视频联合推出了节目拍摄过程的直播活动。2020年4月15日,栏目组在湖南湘潭拍摄有关抛秧机新发明项目时,组织了一场百人参与的人机大战。这一节目中的亮点在此次直播中得到放大,不仅现场人员参与节目,更多线上观众参与了节目。积极的评论、胜负的预测、知识的解读,实时互动,这些都是科普节目前所未有的突破。这次融媒体传播为传统科普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尝试。

3.2 不盲目追求娱乐性,保障电视科普节目严谨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下,充满噱头的标题和新颖的内容固然能够吸引更多的流量,但作为电视科普节目,产出的内容应当符合科学性、可靠性等基本原则,不能因为提升收视率而对电视科普节目娱乐化编排,使电视科普节目科学性、可靠性下降。在实际制作和推广过程中,融媒体时代下的电视科普节目要在保障节目科学性的前提下,再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广大电视科普节目制作人要加强对电视科普节目内容科学性与真实性的审查,要将复杂晦涩的科学技术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受众,使电视科普节目真正做到落地生根,而非曲高和寡。《透视新科技》是中央电视台新推出的一档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全球科技前沿,聚焦重大科学工程的高端科普栏目。虽然选题比较高深,但是公众关注度高,节目表达方式注重百姓视角和理解能力。《5G来啦》《刷脸生活》《“捕捉”黑洞》等节目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专家与百姓的认可。

3.3 借短视频火爆之机,开拓科普节目形式

电视科普节目想有效提升收视率,便需要立足自身节目建设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和学习互联网思维方式。近几年,短视频以其简练独特的形式迅速火遍各类媒体,善于循循善诱徐徐道来的科普节目也应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中央电视台及时推出了短视频科普节目《时尚科技秀》,这是国家媒体推出的首档融媒体科普节目。节目时长3分钟,以展示科技创新的新创意、新产品、新发明,服务百姓生活为宗旨。智能家电、无人驾驶、各类时尚黑科技,都给观众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节目制作精致,画面唯美,节奏欢快,在央视频等手机平台同时推出,让人们在碎片化阅读中得到知识需求、生活需求,成为科普节目新现象。

4 总结

国内电视科普节目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经历了数十年的曲折发展,在节目形式、宣传效果、受众范围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国内开始进入融媒体时代,传统电视科普节目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风险,需要在融媒体时代下依据融媒体的特征与受众的需求积极进行改革,从改善主持人素质、开拓电视科普节目形式、实现娱乐化与科学化平衡等方面着手,为传统电视科普节目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科普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
微科普
微科普
微科普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