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方法

2020-11-28 07:50黎子菁
文存阅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而在实际研究中,发现运用心理学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许多积极作用。所以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将心理学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际中,这样既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又能拉近与高校学生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1.1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一致

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和一切社会实践领域都是相关的,因为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人参加的,而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的调节下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是人的思想现象。所以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一致,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的人。

1.2心理发展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着重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而人们的思想意识与心理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心理是思想意识形成的基础,思想意识是心理的高级形式,是在心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前提和基础。

1.3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基地

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检验,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心理学的良好试验基地。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心理学的运用是大量的。现在在许多高校普遍开展的心理咨询也是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重要体现。

2.心理学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1有助于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随着社会形式日趋复杂,社会压力日益增加,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困惑和精神危机日益凸显。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帮助高校学生走出思想与心理的困境,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因此,合理运用心理学有助于解决新时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矛盾和新挑战。

2.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符合人的心理特点才会富有成效。在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强调产生思想政治理论体系,而忽略了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与规律,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情感变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差强人意。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相一致,才能取得效果。

2.3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有30多年了。在此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培养了许多本科生,还有硕士生和博士生,并出版了大量的教材和专著。但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和成熟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发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还处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心理学是目前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已渗透到各门学科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与心理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引进心理学原理和心理学知识,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3.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3.1结合心理疏导方式,创新思政教育的方法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主要还是运用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法,这其实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学生头脑,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灌输教育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中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形式,是有必要的。但在教育过程中,一味地进行灌输,缺乏引导,则会出现学生被动接受,被动吸收的不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种情况下,结合心理疏导不失为弥补现有教学手段的一个好的选择。心理疏导的进行必须与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保持,运用言语或其他方式的沟通手段,解决  学生的心理疑问和思想困惑,进而解除学生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

3.2健全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健全自我意识是学生完善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活动系统。大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会迅速发展,得到确立并趋于完善。在这一重要时期,学生要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自己的不完美持积极接纳的态度,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性。同时也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反思、分析,敢于自我批评,勇于重塑自我,努力发展自己。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完善自我,从而塑造健康的个性倾向心理品质。在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下,提升学习的需要层次,同时,理想、信念、世界观作为个人倾向的较高层次,决定着一个人的态度和积极性。良好的心态,正确的思想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学生要注重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自觉追求高尚的思想道德,坚守信念,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3.3提升心理环境的感染导向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一定的心理环境中进行,心理环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家罗杰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而良好的教学气氛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要创建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首先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同时还要做到民主公平,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懂得为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平台,培养学生之间的和谐同学关系,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困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也达到了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作者简介:

黎子菁(1995年—)女,汉族,江西抚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没有用”的心理学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跟踪导练(二)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