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要:《矛盾论》撰写于1937年8月,文章首先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宇宙观对比阐述,进而详细讲解矛盾的几大特征,并列举大量事例,指导人们摒弃教条主义思想,学习掌握并灵活运用辩证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篇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纠正了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并广泛应用到后续的政治工作中,为统一全党思想、扭转革命形势、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直至今日依然能不断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得到检验,成为指引我们前进的一盏明灯,同样也为做好军事人力资源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引。
关键词:《矛盾论》;新型作战力量;人力资源
《矛盾论》是共产党员的理论指导武器,事物可以看成是矛盾借以实现和解决的载体或矛盾本身的对象化,事物也因此而必然处于运动之中。《矛盾论》包含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新型作战力量人力资源工作是以高技术人才为主体,充分运用多种举措使高技术人才在强军兴军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运用《矛盾论》的科学思想指导新型作战力量人力资源工作,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关于两种世界观的问题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宇宙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变化的原因,只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我国古代“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欧洲机械唯物论和庸俗進化论皆是形而上学的思想。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之相反,是用运动的、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运动和静止、联系和孤立的对立观点,就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所在。
人是战斗力构成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战斗力生成最重要的支撑。军事实践中,要着力解决思想观念“靶子不清”问题,切实用打仗心态以战领建。一是治“偏”,扫除偏离中心的和平惯性,强化为战而建。确立以战选才、为战育才理念,切实把战斗力标准落到人才建设实践中。比如晋职晋级、专家评议、职称评审等工作中,切实克服唯成果论,客观看待成果对战斗力提升的转化促进效益,客观看待一些不容易出成果奖的岗位在作战中发挥的效益。二是治“粗”,扫除管理粗放的陈旧理念,强化精准抓建。精算人才需求,依据军事岗位需要精准测算干部补充、兵员补充的专业、数量需求,按照坚持人岗匹配、突出紧缺急需的原则,精准调控人才流动。三是治“怠”,扫除被动滞后的等靠思想,强化超前预建。紧贴实战和备战打仗需求,破除看上面、等政策的依赖心理,特别是在当前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和深化的形势下,既要严格执行政策,确保各项工作不违规不越界,也要主动思考探索,作出有益尝试,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经过科学反复论证,拿出切实可行建议,等待时机纳入军队改革总体方案,靠上级政策制度来解决。
二、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1]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但是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和相对性,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其特点。
人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层次多,情况复杂,既有人才建设的普遍规律,又呈现出其自身人才成长的鲜明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把握共性要求与个性需求,坚持以体系推进为原则,优化人才建设整体布局,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保持传统与创新思路的关系。长期以来,在人才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成效明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要一以贯之坚持下去。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人才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挑战,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去有效应对。二是高端人才与其他人才的关系。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对抗,更多的表现为体系对抗,必须依靠整体的力量,把全部智力资源“联成网、聚成拳”。既要高度重视培养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专家、大家,也要有工匠、巧手,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谋划、同步建设。三是分类评价与统一标准的关系。在人才评价上,每个单位专业方向不同,从事工作不同,成果获取难度不同,迫切需要“特殊”的人才评价机制,做到精细评价。但在推进分类评价的同时,不能仅仅看到特殊而忽视一般,这个“一般”就是“战斗力标准”的“硬尺子”,不论是哪个行业,都必须围绕提高打胜仗能力来评价,与战斗力建设要求合拍同步,用这个标准衡量工作,就不会存在片面的情况,才能做到精确掌控、精准评价。
三、关于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问题
“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抓主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同志指出,“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其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2]
坚持以破解难题为重点,以重点问题的突破带动人才建设质量效益的整体提升。一是着力解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不够平衡的问题。高层次人才是各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在事业建设发展中发挥顶梁柱作用。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年龄趋于老化和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助推年轻骨干人才的成长成才。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为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开辟直通车。同时充分用好“师傅带徒弟”等传帮带机制,引导老专家老同志言传身教、甘为人梯,传思想、传作风、传技术,不仅要做科技创新的开拓者,更要做提携后学的领路人。另一方面,要促进人才评价机制的优化完善。研究细化不同行业分类评价的具体要素和标准条件,切实重视“隐性成绩”,科学评价业绩贡献,推动各专业领域人才平衡协调发展。改变职级职称人数不平衡、不协调的局面,改善人才晋升空间。二是着力解决新型作战力量人才补充数量不够质量不高的问题。随着职能任务拓展,对新型作战力量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部分专业人才补充缺口较大,补充质量不高。分析原因,主要是:其一,新专业人才预置不够,编制下达与人才培养有周期性时差;其二,军校相关对口专业学员接收数量还不够充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做到区分轻重缓急、有计划分步骤地予以解决。一方面,盘活现有人才资源。采取院校培训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对现有人才进行全域全程全员培养;推进人才配置柔性流动和动态组合,引导人才向重点战场聚焦、随重大任务集结,促进智力融合、能力升级。另一方面,采取扎实举措引进。人才引进要主动作为,只有筑好“巢”,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向上的竞争环境、团结紧张的工作状态,才能激发各类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要主动分析谋划人才引进举措,依靠数据支撑,做好人员流转与人才引进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5,322.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