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洋
摘 要:近几年以来,我国的环境监测建设逐渐深入,众多地区都在该趋势之下收获了良好的环境保护成果。而总体而言,我国的环境监测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作为研究主体,通过对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最终突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对策
引 言
自然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环境保护的有效性开展需要以提高环境监测能力作为基础,因而,需要从实质上提高环境监测的能力。所以本文做出以下分析。
一.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环境保护的众多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整体而言,我国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环境监测技术,但其实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还有待提高,基于此,本文做出以下的现状分析。
(一)监测团队日趋扩大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监测团队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的监测队伍相比过去已经有了跨越式增长,目前我国的的监测人员已经达到3万多人,监测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与此同时,由于环境监测团队的人数增多,环境监测工作的进行更加地顺利。
(二)监测技术逐步完善
环境监测工程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远的历史,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监测技术支持,相关的监测部门都出台了相对应的监测指标和管控方法。监测技术的完善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
(三)监测网络连接性逐步增强
由于在环境监测中需要一个监测网络作为基础,因而,近几年以来我国的相关部门都在不断致力于生态监测网等网络的建设,尤其我国的众多行业都具备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监测网络,各行业纷纷通过监测网络积极与其他行业和环境部分联系,如此一来,监测的网络连接性逐步增强。
(四)监测能力得到提升
近几年以来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数量逐渐增多,尤其是生态监测和噪声监测方面的监测站数量增加极为明显,从而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环境监测能力得到了全面性提升。
(五)自动监测发展迅速
现如今,我国建立了众多的自动型监测站,加之我国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逐渐完善,自动化的监测发展迅速。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环境监测的自动程度逐步加大。自动化的趋势使得众多监测站都有了制度的更新,各监测组织管理结构发生了众多变化。
(六)监测科研成果明显丰富
由于环境监测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很多行业和部门都致力于监测科研。环境监测科研成果是检验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步骤,而近几年以来我国的监测科研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充分展现了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以及我国一直以来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
二.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对策
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总体而言还存在一系列的环境监测问题,因而,本文基于此提出能力建设对策。
(一)加大投入,做好监测能力提升基础
做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首先需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基本环境监测设备的配备,与此同时,应当做好环境监测的经费准备,积极满足环境监测建设过程中监测人员的需求,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监测方案,加强人员管理。而且在环境监测执行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基础工作的落实,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协调各级关系,从而团结一致极大程度上促进监测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监测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监测人员是环境监测过程中的一大主体,因而,监测人员的素质从一定程度上关乎着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所以,各级组织应当强化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培养,积极促进人才团队的建设。如此一来为之后的环境监测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人员的培训中,应当遵循个体主体性的原则,基于个体充足的交流学习时间,从实质上做到监测人员的专业化培养。
(三)提高监测监督力度
在环境监测落实过程中,资金的配备十分重要,有了资金的支持才能够从实质上避免资金不到位的环境监测进行受阻的情况。与此同时,资金的使用极为重要,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应当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增强环境监测队伍透明化的建设。此外,资金的良性使用还可以促进环境监测设备的配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但在监测监督力度提高的同时,还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做到有迹可循。
(四)完善设备共享制度
监测设备共享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加之环境监测需要精确性作为支持,所以,监测设备科技化程度高,成本也就随之升高,而设备科技化程度的提高也带来了维护成本的增加,因而设备共享方式极为重要,包括环境监测过程中各部门的设备使用都需要一个完备的设備系统。
总 结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环境保护需要环境监测的支持,由于我国普遍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因而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将环境监测工作作为一个工作的重点,只有加快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才能从实质上做好环境的保护。而本文则从环境监测角度做了分析,旨在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彦松.浅析环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2] 张洪国.论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的不足[J].北方环境,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