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口的妈祖信仰

2020-11-28 07:40许阳威
西部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民俗

摘 要:文章以海口的妈祖信仰为写作对象,首先介绍妈祖信仰在海口的发展,其次分析妈祖信仰在海口的部分分布,最后阐述妈祖文化对海口的影响。

关键词:海口;妈祖信仰;民俗

一、妈祖信仰在海口的发展

(一)妈祖介绍。妈祖原名林默,也叫林默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根据明正德《琼台志》卷二十六《坛庙》有载:“海口天妃庙按《灵著录》,妃莆田人,都巡检林公愿第六女。母王氏,于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生妃于湄后林之地…”

林默是家里的第六个女儿,从小聪明颖悟,在塾师启蒙读书时不仅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以行善济人为终身志向,矢志不嫁,父母虽无奈,但也顺了她的意愿。

林默热衷慈善,热心助人,平日里精研医理,治病救人,乡里乡亲都感激她,遇到困难,也都愿意找她帮忙,因为生活在海边,林默不仅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还会预测天气变化,时常会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因而人们都说她有“乘席渡海”、“预知休咎事”的本领,称她为“神女”、“龙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为救遇难渔民,被台风卷入大海中,与世长辞,享年二十八岁。因她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后因屡显灵应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林默被尊为“通灵神女”,庙宇遍迹海甸。

林默的故事由民间传入朝廷,之后还被列入国家祀典,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对她有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先后共获三十六次册封。

(二)信仰起源。沿海人民常年靠海吃海,以海为家,由于当时的航海技术并不发达,未知的海上凶险随时都可能危及他们的性命,于是他们希望能有神明能够庇佑他们,使他们平安往返。早期沿海人民将龙王视为海神所供奉,但因龙王 “褒贬不一”的传说和其令人畏惧的长相,让他们又敬又怕,时常担心惹怒了龙王,落个掀船翻舟、浪没人亡的下场。到了南宋初期,妈祖的事迹流传沿海,再加上妈祖慈眉善目,令人们心生好感,在面对惊涛骇浪时也能处事不惊,于是妈祖逐渐取代了龙王的地位,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海神。

妈祖信仰在海口的兴起,可追溯到宋元时期,据《海南岛史》记载,海口早期的妈祖庙始建于宋元时期,一处在白沙门,一处在海口所。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大量移民入迁,妈祖信仰得到了迅速的传播,甚至流传到海外。

二、妈祖信仰在海口的部分分布

(一)中山路。海口中山路妈祖庙位于现中山路87号,始建于元代。元代时期的中山路并像现今地貌,因其与当时的毓秀坊(现在的水巷口)相通,是商船停泊的码头,因此有诸多闽粤商人往来于此,也将妈祖信仰带入了海口。

早期的妈祖庙规模并不显眼,也曾在明朝洪武年间经过多次修葺,据《海南岛史》记载:“…在海口市的繁华街道中心靠北的东西向的中山路,在路的南侧。因为四面已被民宅所包围,多数时候是不为路人所注意的。庙是向北的,其正面被中山路南侧的各种店铺所阻隔。其正面的延长线上,有小路(叫作中兴街)可以到与中山路平行的沿海的长堤路…”

中山路妈祖庙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如今已经过重新修缮,对外开放,它是早期海口最为兴盛的祠庙,即便是在现在的海口,它也是最繁荣的庙宇之一。

(二)西门外街。西门外街妈祖庙坐落于海口市潮州会馆旧址后面,修葺于乾隆四十八年,一室一院,占地仅有50多平方米,虽比不上中山路妈祖庙那般华丽显赫,但也历经百年,现仍是西门外街一带居民祭祀、休闲的精神家园。

(三)白沙门一带。白沙门作为海口妈祖信仰的“入海口”之一,在此有两座历史悠久的妈祖庙,一座位于白沙门中村,另一座位于白沙门上村。

白沙门中村妈祖庙也叫婆祖大庙,是海南历史最悠久的妈祖庙,现位于海口市海甸岛白沙门中村,始建于元朝初期,曾在明洪武二十八年、清嘉庆七年、咸丰五年、民国十六年以及上个世纪80年代、2003年分别有过大规模修葺。

该庙内有五通石碑,详细记載其由来,同时也记录下了海口商埠发展演变的历史和妈祖信仰的发展情况。据碑刻记载,白沙门妈祖庙是由元代闽粤商人渡海到海南是所建造,当时船户出海经商,在船上供奉妈祖神像,白沙门作为当时停泊船只的港口,商人们因停留时间交久,又不能抱着神像四处奔波,于是便在白沙门建造起了妈祖庙以便祭祀,久而久之,妈祖信仰由白沙门一带传播,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妈祖从此也从闽粤海神变成了全国海神。

白沙门上村妈祖庙也叫兴潮天后宫,始建于元明时期,曾经历了乾隆二十年、嘉庆十八年两次重修,该庙由兴化、潮汕的商船户共同捐资修缮,因此它不仅是座供奉妈祖的庙宇,也是当时潮汕商人的会馆。目前该庙宇因于年久失修,部分已基本坍塌。

三、妈祖信仰对海口的影响

(一)凝聚世界华人的共同信仰。晚清时期,因清政府的无能腐败,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海口作为被迫开放的港口,许多人为避战乱不得不背井离乡,他们有的移居香港、台湾等地区,有的漂洋过海去往东南亚或是其他国家,妈祖信仰随着他们迁移的地域而不断向外传播,其中原因除了寻求海神庇佑外,更多的是希望能够通过妈祖信仰,让不同血缘、地缘、身份的人之间能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能在异国他乡找到安身之所,能在面对恶劣环境的欺压或是侵袭时保持团结一致。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都有琼州会馆建立的妈祖庙或天后堂,随着华人华侨的地位不断提高,现在的妈祖庙已经不单单是座普通庙宇,而是具有权威的自治机构,因为拥有共同的妈祖信仰,使得世界华人有了更多交流沟通的契机,在同宗同源的文化基础上,拉进的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是对乡土的思念和寄托。

在海口民间也与两岸三地举办过多种多样的妈祖文化交流,尤其是在台湾当局允许民众到大陆探亲后,许多台胞走上了返乡寻根的路途,妈祖信仰将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紧密联系到了一起,她是中国人内心中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二)增强航海人的自信心。对于沿海人民来说,海上生活既有风险也有机遇,为了生存,养家糊口,他们只能与天“赌”一把,在当时航海技术并不发达的时代,沿海人民可谓是在拿身家性命作赌注,而妈祖信仰,却让他们相信幸运女神始终是站在他们身边的。每次出海,沿海先民们总会怀揣妈祖令旗,供奉妈祖神像,坚定的相信妈祖会一路保护他们顺利完成今日劳作或是到达目的,由此在面对惊涛骇浪时,他们也能有着足够的镇定和自信。

从妈祖信仰中增强自信的不仅是沿海人民,还有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就是郑和。相传在明代时期,郑和七下西洋,他的官船上时刻都供奉着妈祖,每次遇到险难时,他都会求妈祖庇佑,尤其是在收复台湾的时候,他还特意选择了良辰吉日,祭祀妈祖,最终使得军队大获全胜。

正是因为妈祖不畏艰辛、仁爱无私的精神,给予了航海人勇往直前的信心,让妈祖信仰长盛不衰,成为了航海人心中的精神力量。

四、结语

妈祖信仰是先民留给我们的精神宝藏,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和海南自贸港发展的契机,妈祖信仰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如今在海口老城区,妈祖信仰已成为了宣传海口历史文化的重要“名片”,每逢民俗节日,民间会举行妈祖巡街游行等活动,对促进民间文化、丰富群众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了文化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 陈佩 郑翔鹏.南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M].海南出版社.2018

[2] 小叶田淳.海南岛史[M].海南出版社.2017

[3] 《正德琼台志》.卷二十六《坛庙》

作者简介:许阳威,单位: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管理处,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民俗
寻梦江南春 热闹的民俗节日
漫画民俗
漫话民俗
漫画民俗
民俗街迷阵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