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凯 胡嘉鸣
摘 要:明代是我国手工业最为活跃的时期,经济上开始资本主义萌芽,科技文化上“西学东渐”,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这本书集明末以前农业、手工业之大成,对我国古代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而其中所记载的技术处处都体现着大一统性。
关键词:手工业;宋应星;天工开物;大一统性;
一、宋应星的生平
宋应星,字长庚,明代江西省南昌奉新县北乡人。宋应星出生在一个逐渐衰败的官宦家庭,虽然经济情况不容乐观,但宋应星依旧受到了良好的传统儒学教育。在学习期间,专注于“十三经传”,对于“古文自周秦、汉唐及龙门、《左传》、《国语》,下至诸子百家,靡不淹贯,又能排宕渊邃以出之。”并且在这一时期,宋应星深入学习了“关闽濂洛书”即张载、周敦颐等的理学,并且对书中的内容“无不抉其精液脉络之所存”,这就使得宋应星对传统儒家理学思想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涉猎,其中宋儒理学家的实学思想为往后宋应星创作《天工开物》奠定了思想基础。
宋应星学有所成后,希望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在参加科举期间,宋应星途径江苏、安徽、河北等多个省份对沿途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作了细致的考察,并对一些机械器具以及匠人的手艺作画,这些都为之后创作《天工开物》作了准备。崇祯十年,宋应星完成了《天工开物》的创作,并在好友涂绍煃的帮助下刊刻出版④。崇祯十一年,宋应星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两年后辞官回归故里。崇祯十六年,镇压红巾军起义,后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但不久挂冠归里。明朝灭亡入清后,宋应星拒不出仕,遂避世隐居直至去世。
宋应星长期出任帝国官吏,在任期间还镇压起义军,说明其维护帝国统治的意愿根深蒂固,加上其将传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作为自己的人生指南,因此他的言行都会体现为帝国大一统服务的思想,其所写的《天工开物》也体现着大一统性。
二、宋应星的大一统思想在《天工开物》中的体现
《天工开物》是按照“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来编纂的。粮食对于古代中国来说是税收的重要部分也是国家得以运转的保障,而宋应星能够深刻意识到粮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甚至将自家的书斋命名为“家食之问堂”。一方面宋应星受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影响,例如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写到“食为政首”可见重视粮食的传统由来已久,另一方面是受传统的“重农抑商”的统治思想性影响,只有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才能维持国家的稳定。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帝国时代,宋应星重视粮食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在《天工开物》的序中,宋应星这样写到“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横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耒耜;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1]宋应星认为国家的大一统,才能构建出全国性的交通和贸易网络,南北的商品才能互相流通,南北的商人士人才能自由出行,南方与北方子之间事与物的差异才能为对方熟知,这样才能组成一个国家。倘若出生于东晋、南宋这样偏居一隅的朝代,河北、陕西、陕西、河南的商品看作是外国的商品,会将裘皮帽子等看作为肃慎的东西了,这样很明显不利于国家一统。因此宋应星深刻体会到国家大一统对于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说大一统性是这本书的基调之一。
在宋应星在写作时,对他所记录的这些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无论是技术本身还是这些技术的作用,都会考虑到它们对于维护国家和统治阶级的利益的作用。对于一项技术作者都会注意到它对国计民生的影响,有意无意地反映出它对国家统治的意义,宋应星的大一统思想透过文章中的只言片语可谓展现的淋漓尽致,宋应星自身的大一统性决定了《天工开物》这本书的大一统性。
三、以《天工开物》中的粮食种植加工技术为个案分析
《天工开物》中《乃粒》《粹精》这两部分主要讲述的是谷物的种植与加工所以放在一起讨论。这两篇按照“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将粮食相关技术放在第一个,宋应星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其中涉及的内容也是广而细的。首先在《乃粒》中,宋应星辩证的批判了先贤忽视稻的观点,之后着重论述了水稻的种类“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2]然后论述了水稻的播种及成长时间特点,之后注重介绍了土壤的保护与翻耕,随后是水稻的灾害和预防技术,最后为了说明水对水稻的重要性还加入了许多的水利技术。水稻之后是小麦的种植技术及小麦常见的灾害。然后论述了黍、稷、梁、粟种植技术。最后说了一下麻、菽的种植技术。在《粹精》中主要论述了谷物加工技术,宋应星认为谷物加工是“播精而擇粹,其道宁终秘也。饮食而知味者,食不厌精。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3]是人们追求精细食物的结果。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天工开物》与《齐民要术》、《王祯农书》等前代农书相比可能广度上有所欠缺,但深度上却远远超过他们。但是宋应星都把笔墨集中在了稻麦等主要粮食谷物,并且他还在其中记录了大量当时农业器具、水利机械的制作和使用具有相当的史料研究价值。但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内容。如在水稻灾害防治中有关于鬼火伤稻的记载“凡苗吐穑之后,暮夜“鬼火”游烧,此六灾也。”[4]这种迷信的说法在现在看来纯属无稽之谈,这是作者受限于当时的认知观因此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宋应星对于谷物种植的重视,这其实就是他大一统性的体现。
三、余论
《天工开物》中大部分手工业技术都是为统治阶级和维护国家大一统服务的。《天工开物》作为“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对于前代的手工业技术的总结和收录是具有权威性的。但由于《天工开物》成书于大明朝行将就木时期,因此在明末没有传播开来。清朝时期由于书中有“北虏”、“东北夷”等反清字样以及其兄宋应昇《方玉堂集》的反清内容而遭到禁毁,《天工开物》也没有被收入《四库全书》,直到近代《天工开物》的刊本才从日本引入。如果《天工开物》能够被广泛传播阅览,必定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大一统。《天工开物》的许多技术现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如其中记载的“失蜡法”现在仍被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制造,因此该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研究的问题。笔者做此小论文只为后续对《天工开物》思想及意义的研究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序》,明崇祯十年涂绍煃刊本,第2-3页
[2]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乃粒》,明崇祯十年涂绍煃刊本,第2页
[3]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粹精》,明崇祯十年涂绍煃刊本,第105页
[4]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乃粒》,明崇祯十年涂绍煃刊本,第10-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