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0-11-28 07:52王静邓小龙史静邵逸川
商情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经济

王静 邓小龙 史静 邵逸川

【摘要】我国地域广泛,民族众多,在各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历史与文化的演变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瑰宝。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大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能否与现代经济融合与相互促进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着其重要的作用。反之,在发展、推动多元化的区域文化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是地区文化的发展,历史文化这个“软实力”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文化遗产 区域经济

我国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具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几千年的发展中为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艺术文化遗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极其重视,2011年6月,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法的施行,对继承、保护、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肯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做到依法可循。法律规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1.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

a、口头传述与表述

与一般性的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其特殊的传承渠道。大多数非遗都是采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来进行传承。在传承的过程中,由师傅以口述的形式将非遗的技巧、特点、内涵等知识传授给徒弟,很少以书面的形式流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证非遗的可追溯性,口头传述方式的传播范围以及传播速度较慢,可以让非遗的流传范围得到有效控制,保持其自身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就是保密性,与书面记录相比,口头传述具有更好的保密性,能够有效保证非遗的竞争力。

b、表演艺术

除了口头传述这一特点外,非遗还具有很强的艺术表演力。很多非遗其本质就是一种用于表演的艺术,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活动都是通过艺术表演来进行展现。通过表演体现出本民族的特点。而另外一些非遗虽然不是以表演为主要表现形式,但是其制作或者生产的过程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为非遗增加了另一个观赏角度,人们不仅可以在非遗艺术品中读出文化遗产的独特韵味,还可以透过其制作的过程来了解非遗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底蕴。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非遗的形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非遗形成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供人们欣赏,而是要达到某种现实的需求,比如说农业生产需求、人际交往需求、明确社会地位需求等。加之不同地理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风俗以及礼仪习惯。这些风俗与习惯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通过观察这些风俗、礼仪来了解一个区域或者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及人文情怀。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非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历史性,一些非遗项目以文字的方式被记录在纸张或者石碑上,其内容是古代人探索自然界以及尝试了解宇宙运行。这些尝试与探索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产。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世界各地的人类会结合本民族发展特点以及地理特征,尝试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来了解世界。比如说东方民族就是以“阴阳五行学说”来阐述自然界运行的规律,而处于北美洲的玛雅人则使用祭祀与草药,试图与宇宙产生某种链接。对于人类来说这些都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在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性的大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非遗对于经济发展以及民族前进的重要作用,如何保护并传承非遗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想要对非遗进行‘更为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就要从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政府要重视非遗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一方面要出台与保护非遗有关的政策,比如说扶持非遗项目的发展,建立非遗保护工作监督管理制度等,通过出台明确的规章制度,比保护工作变得有章可依。另一方面就是要建立与非遗有关的基础公共设施,并且尝试运用新的传播媒介来拓展传播渠道。

第二,要通过多元化的宣传矩阵,激发年轻人对于非遗的兴趣。在介绍非遗特点的时候已经提到过,口头传述是非遗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传承方式的一个缺陷就是容易出现人才断层,如果一项非遗不能被年轻人所接受,那么它的传承范围只能局限在某一個或者某几个家族内,有随时消失的风险。为了确保非遗能够稳定传承,需要在年轻人中进行普及,让年轻人了解非遗,并学会如何欣赏非遗,提高受众面对非遗进行不断的改良。在保留其核心理念以及核心技术的前提下,根据受众的不同对非遗进行不断改进,为非遗注入新鲜血液。想要做到这一点,政府相关部门就要通过各种大型演出,比如端午晚会、春节晚会等,推出非遗项目,提升其影响力。此外,要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一些年轻人聚集的平台,比如说微信、微博以及各种论坛上介绍非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拍摄纪录片或者访谈的方式来扩大其影响力。

三、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将其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实际力量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非遗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很小,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非遗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其影响力有限。事实上,得到了妥善保护与传承的非遗是一股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已经明确说明:对文化遗产投入1,所得到的产出是8.1,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非遗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杠杆,某一区域的经济发展想要完成“弯道超车”就必须要重视非遗的保护与继承。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的今天,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增多,传统发展模式中,均以该地区的“硬实力”为基础,比如说当地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人口结构以及交通条件等。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对于该区域“软实力”也越发重视,比如说人口素质、区域政策以及文化特征等。这其中非遗就是很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具有高知名度的非遗,其隐含的经济价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对于吸引资本注入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借助非遗来提升当地的文化输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存在的经济价值可以被发扬

非遗不仅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备良好的经济价值。其经济价值一直被埋没的主要原因是传播途径过于单一。传统的传播途径依靠电视新闻的宣传,外地人很难快速领略非遗的美学价值,因此非遗的影响力始终无法提升。而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这一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方面当地政府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制定更具现代特征的非遗宣传方案,聘请专业宣传团队来包装非遗,以电影化的叙述风格来介绍非遗,提升其渲染力。另一方面通过多元化传播矩阵将当地的非遗项目向全国、甚至全世界进行传播。这样的宣传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非遗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出非遗衍生产品,或者组建非遗文化展示区来挖掘其经济价值,不仅为本地区打造了一张全新的名片,提升本地区的软实力,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就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开拓出新的道路。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来发展旅游经济

在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会选择旅游来进行放松。因此旅游市场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成为了一股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非遗项目是旅游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非遗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旅游宣传点,这一点在少数民族地区体现得非常明显,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以民俗旅游为主,而非遗项目就是当地民俗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非遗能够带动当地手工业的发展,通过销售与非遗项目有感的艺术品,实现旅游业的增值,对于扩大旅游市场,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有着显著的帮助。

四、结束语

非遗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想要充分发挥民俗的经济价值,一方面要做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另一方面要提高非遗经济价值的利用率,利用非遗来带动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为调整经济布局结构,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章永林。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遗产类型结构、分布特征及成因[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5).

[2]张岚.浅议我国少数民族非遗和旅游产业的结合[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9(4):12-16.

[3]黄健发.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几点启示[J].北方文学,2019(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HB15SH006。

作者简介:王静(1973.10.08-),女,汉族,河北沧州人,副教授,研究生学历,学位: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声乐、音乐学。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经济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Tough Nut to Crack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经济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