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杰
提及天桥经济发展史,绕不开国棉往事。
国棉四厂曾是天桥国棉系“四朵金花”之一。
20世纪30年代,苗氏资本集团苗杏村、苗星垣等人,由商而工,后来工业重点放在了轻纺领域。
1932年,成丰面粉厂经过十年发展,董事们已家底雄厚。成丰面粉厂铁工部已具备了制造面粉、纺织设备的能力。此时,在英国攻读纺织工程专业的苗海南也学成回国。万事俱备,于是,以成丰面粉厂董事为主的50人,发起创办成通纱厂。同年7月28日,成通纱厂创办大会在成丰面粉厂召开,济南成通纺织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成通纱厂)正式组建,成通纱厂的铁工部也很快设立,并陆续生产出纺纱设备。
据郇起鸿编著的《天桥历史文化概览·工业卷》记载,1933年5月11日,成通纱厂开工生产,当年获利68000元。一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企业迎来第一个兴盛期。但随着日军入侵,日本人控制成通纱厂,企业陷入飘摇周折期。直到济南解放后,1948年10月15日才开始恢复生产。
1954年,成通纱厂纱锭达30000枚,并实现公私合营,济南成通紡织印染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改为公私合营济南成通印染厂。
1960年,公私合营济南成通印染厂与公私合营仁丰纱厂合并,改称公私合营济南仁丰成通纺织厂,同时将成通纱厂染厂并入济南人民染厂。
1962年7月26日,成通纱厂与仁丰纱厂分开,10月1日恢复原名。分厂时,成通纱厂全部织布机留给仁丰纱厂,成通纱厂又变成单纺企业。
1966年12月1日,公私合营济南成通纱厂改成国营济南第四棉纺厂,这也是“国棉四厂”的由来。1971年重建织布车间,更名为第四棉纺织厂。
就是在1970年12月,300名来自老三届知青及应届毕业生被分配到济南国棉四厂布场车间,当上了纺织工人。
济南国棉四厂布场车间于1970年建成,次年投产。拥有300台窄幅布机,职工300名。1980年初进行了扩建,新增840台宽幅布机,之后又引进了100台喷气织机,职工达到1000余人。当时产品销往美国市场等,为国家出口创汇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8年11月,济南第四棉纺织厂生产的“聘贤”牌J19.4TEX、J14.6IEX针织用纱获国家金质奖。这是建国以来全国棉纺织业的第一块金牌。这不仅是济南第四棉纺织厂的骄傲,也是济南纺织行业的骄傲。1990年10月,“聘贤”牌C18.2TEX纯棉普梳纱、布产品再获国家金质奖。
自1995年开始,国家压锭限产,至1998年砸锭职工下岗,生产能力所剩无几,1975年前进厂的职工全部提前退休。
没有退休的职工,在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的艰苦环境下,硬撑着拼了十年,直到2008年12月31日下午,企业宣布关闭破产。从此以后布场车间也结束了它年轻的生命。
在此期间,第四棉纺织厂改组为成通纺织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6月,又归属中国华诚集团,更名济南诚通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但不管怎么变换,济南市民还是愿叫它“国棉四厂”,因为它承载了济南人对纺织工业的记忆。
如今,虽然国棉四厂已经关闭十多年,但是当年在一起工作的国棉女工们姊妹情意不变,每当大家相聚的时候,提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无不感慨万千:我们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纺织事业,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我们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