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容
2020年新年伊始,党中央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将“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作为重要建设目标之一。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作为党和政府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殷切向往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进一步夯实党的群众路线,高水平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英明决策部署。同时,高品质生活是国内外民众的共同追求,诸多国内外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借鉴,值得参考。
一、制定前瞻性规划布局,绘制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发展蓝图
(一)政府构建管控体系,形成宜居地发展明确蓝图
如新加坡规划部门精心编制了《绿色和蓝色规划》,确保新加坡在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同时,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成都从规划入手,改变城市发展格局,在市域内构建“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的生态格局,让绿色成为建设公园城市最厚重的底色。
(二)控制都市核心区增长,提升中心城区建设发展质量
如温哥华在城市发展建设中遵循“精明增长”的理念,走“紧凑型”都市之路,避免低密度城市扩散,注重城市规划建筑密度和色彩搭配等。巴黎注重对老城进行居住环境改造,在市区建设大块绿地,同时对旧住宅进行功能性改造,使其达到现代化生活水平。伦敦持续更新棕地,建设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鼓励城市副中心和小城镇发展,分散城市中心区压力
如巴黎在新城郊区设立卫星小城镇,吸引居民外迁,使人均住房面积大大增加。上海致力于构建更加科学的城镇布局,大力建设城市副中心,分流部分中心城区的功能,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布局。
(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调空间的混合利用
如纽约注重城市用地的内部挖潜,着力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程度与利用效率,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西雅图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西雅图”模式,通过控制增长,节约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高效利用基础设施,保护环境,保护地方特色及整体规划等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奠定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物质基础
(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北京大举进行产业生态化结构转型,实施绿色发展,传统产业比重大幅降低,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提升。广州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效益优先、生态优先的发展新路,按“三二一”的产业发展优先次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宜居宜业宜游同步建设
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高度关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打造中央活动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都将产业功能区打造和城市社区营造相结合,围绕主导产业个性需求完善相应生产服务功能,科学布局教育、医疗、商务、文体等生活配套设施。
三、鼓励节能减排,构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生态环境
(一)注重节能减排,促进高新技术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
维也纳推进“智慧”与“绿色”融合,一方面对现有能源设施、交通设施等进行智慧改造,另一方面重点落实气候和能源问题的“智慧”解决。伦敦注重重点排污场所监控,并改善空气质量,促进技术变革,倡导更节能公共交通发展,制定排放控制计划。
(二)依托公园和绿化带的打造,积极营造健康环境
温哥华注重对绿色地带的保护,圈定大都市绿色区的长期发展边界,同时积极营造开敞空间。新加坡将城市建在花园中,发展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加强人行道遮阴树的种植,要求所有部门都必须承担绿化责任。成都构建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现代的城市形态,彰显公园城市美学价值。
(三)高度重视环保宣传,将环境健康化作为城市发展目标
东京政府推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为指导思想的环保政策,政府致力于节能减排,积极应对环境污染,促进环保观念深入民心,超过九成的日本人都关心环境。深圳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市,不断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培养环保意识,共促环境综合治理。
四、以人为本,提升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一)提高就业率,促进就业均等化
温哥华通过刺激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促进就业岗位和住宅数量之间达到平衡,不仅有助于形成更加紧凑的城市形态,还提高了就业质量。纽约围绕通过建设基层居民自治组织来解决失业以及待业人群的就业问题。深圳以设计为依托,激发人的创造性发挥,通过提升文创产业发展活力,以较小的环境代价提升了就业率。
(二)提升医疗普惠水平,提升就医便利度
东京医疗保险支付标准细化,且具有普适性和强制性,以必要、最小限度为基本原则,提升医疗保险普惠水平。上海构建15分钟生活圈,生活圈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配套,还要提供医疗健康、生活服务、公益互助等服务项目。
(三)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尽量实现基础教育免费
东京实行教师“定期流动制”,每个教师约7年更换一次任职学校,促进了校际均衡发展,确保绝大部分学生教育质量公平。纽约实行免费学前教育计划,不仅关注免费入学儿童数量,同时注重学前教育质量,低收入家庭的参与度很高。
(四)经济适用房及保障房兜底,实现“居者有其屋”
伦敦由当地收入和房价动态决定经济适用房价格,提供给买不起商品房的家庭购买,提供保障性住房给符合条件的家庭,或提供可循环利用的补贴。新加坡政府设有建屋发展局,专门解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问题,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建屋发展局在“组屋”的地址选择、样式设计及配套设施建设上都颇费心思。
(五)建设“智慧”服务,提高公共服务创新水平
广州将智慧建设与加强社會服务管理有机结合,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建立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四级政务服务网络。深圳用创新机制加快特区一体化进程,通过政务资源共享来实现互联互通,力图通过融合跨行业数据来实现新型“智慧”,推动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通过大数据应用为政府公共服务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五、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基础设施
(一)空间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
维也纳努力将基础设施建设与正在制订的城市总体规划实现无缝对接,约束城市快速扩张,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慧改造水平。新加坡制定和完善城市交通总体规划,投入巨额资金,加快城市陆路交通网络的建设,将道路基础设施网络延伸到新城镇和居住区中心,获得整体有效的交通系统。
(二)保持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协调发展
温哥华基础设施建设保持与住宅数量之间的平衡,社区配备绿色空地、活动中心、体育休闲及娱乐设施,同时增加公共交通供给。纽约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水平,采用移位左转规划模式,最终使整个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建设海绵城市及蓝带,促进基础设施功能持续有效发挥。
(三)构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鼓励发展公共交通
巴黎政府首要发展公共交通网络,延长现有地铁线、轻轨,新建郊区高速铁路、公交换乘枢纽,持续推动交通配套基礎设施建设,增设自行车道等。伦敦建设包括地铁、国铁、公交、轻轨、有轨电车、轮渡形成的衔接邻里社区、旅游观光、接驳长距离交通出行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系统。东京大力建设和发展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东京圈的轨道密度和长度都居世界大城市首位,高峰时市中心有90%以上的人乘坐轨道交通。
六、尊重既有特色,创造性推进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文化建设
(一)文化与艺术结合,注重可持续保护开发
维也纳音乐氛围十分浓厚,每年从4月份的复活节到10月底,每天都有免费的约翰·施特劳斯音乐会,塑造了维也纳“音乐之都”的美称。伦敦有100多所博物馆和画廊,是世界上拥有博物馆最多的城市,而且绝大多数博物馆是公益性的,对公众免费开放,在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市民素养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二)保护城市建筑遗产,促进老建筑改造升级
巴黎注重城市文化与历史遗产的保护,将其放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方向的第一位。政府实行“再居住工程”,对于老住宅区的内部功能和外部空间进行更新改造,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哥本哈根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新兴的现代工业标准化建筑与中世纪经典的古老建筑物交相辉映,现代化大都市气息与古典特色气质相得益彰。
(三)注重文化资源保护,大力发展文创产业
北京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要支柱性产业,激活故宫等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创产业,引领全国文创产业的发展。注重将文创发展与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结合。深圳注重岭南文化的传承,又注重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以设计为依托,激发文创产业发展活力,率先加入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设计之都,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七、注重精细化管理,保障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公共安全
(一)树立“管理”和“服务”两大理念,突出精细化城市治理
杭州在微观营造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如“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垃圾清洁直运、礼让斑马线、公共自行车系统等,获得了国内外称赞。成都围绕“安全、清洁、有序、便民”的管理目标,着力提升社会动员、智能管理、服务专业、美学运用“四种能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夯实城市安全基础。
(二)激励公众参与,提高服务人性化,城市安全度
东京着力构建城市安全保障管理系统,包括地方自治政府管理系统、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企业系统以及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民间组织系统,自发组织设立了24小时民间治安岗亭——“青色灯”。西雅图切实保证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参与行动随具体项目进程分阶段分解到整个过程中。治理流程由政府、专家和利益相关人共同协商制定,效果由公众进行评判和监督。
(三)创新社会治理,发展智慧服务
纽约开展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基层民众治理计划,建立当地招募和管理志愿者的能力,利用基层社区组织来提高社区内家庭的生活品质。杭州创新机制加快社会治理一体化进程,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力图通过融合跨行业数据来实现新型“智慧”社会治理。
作 者: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
责任编辑:胡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