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华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長极、优化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决策,是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优化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大行动,是保护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是重庆市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和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讲话精神,精准考量全市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更是武隆必须担当的重大使命和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重庆市武隆区立足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全国全市发展大局中提高站位、找准方位、把握定位,打好区位、旅游、生态、融合“四张牌”,充分发挥承接重庆主城都市区、联通黔北的重要联结点功能,加快打造渝东南旅游集散中心、主城都市区后花园,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携手重庆南川合作发展,联动贵州道真协同发展,在奋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中强化武隆担当、展现武隆作为。
一、打好“区位牌”,充分发挥承接重庆主城都市区、联通黔北的重要联结点功能
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部乌江下游,距重庆主城内环137公里,是重庆通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东盟地区的主要通道。武隆将立足发挥区位优势,打造服务主城都市区的城郊型经济,成为承接主城都市区、联通黔北的重要联结点。一是推进互联互通。大力推进渝湘高铁、白马航电枢纽、白马货运码头、渝湘高速复线、渝怀铁路二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力争武道高速、武两高速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渝涪柳铁路、武丰高速、武务高速、武隆至涪陵连线高铁、白涛—白马—豹岩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仙女山机场年底通航后,争取3年内开通8条国内航线、2026年开通国际直飞航线,加快构建“铁公水空”立体交通格局。二是丰富承载平台。在位于重庆三环高速以内的西部四镇丘陵地区规划建设“凤来新区”,主要承接主城都市区产业配套和产业转移,打造绿色农副产品、家具家居家纺等专业市场、民俗旅游商品加工包装交易基地、天然气页岩气全产业链基地,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打造“既看得见繁华、又闻得见稻香”的现代宜居宜业田园城区。围绕度假区、园区、景区、城区,主动对接全市保税港区、自贸区、西部科学城、两江新区、中新示范项目等国家级开放平台,争取更多平台功能和项目内容延伸至武隆。三是提升集聚能力。统筹兼顾交通“大动脉”和“微循环”,整合提升城区、仙女山、白马山游客接待中心功能,完善交通换乘、线路对接、导览导游等配套服务,加快打造渝东南旅游集散中心。大力推进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一批总部经济、研发机构、数字企业落户。
二、打好“旅游牌”,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武隆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是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4块金字招牌的地区之一,旅游业先发优势明显。下一步,武隆将继续坚持走文旅融合型高质量发展路子,扎实开展全市旅游国际化发展试点,突出“人间仙境、度假圣地”主题,着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助推巴渝文化旅游长廊建设。一是优化产业体系。按照“深耕仙女山、错位拓展白马山、以点带面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切实打好“自然遗产、休闲度假、人文历史、乌江画廊、美丽乡村”五张牌,推动全域旅游提档升级。扎实做好A级景区梯次储备创建,加快推进阳光童年、仙女半山太阳谷、天下鹊桥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羊角古镇、“老街记忆”、白马山高端文化休闲度假小镇等项目建设,提档升级归原、天坑寨子民俗村寨等,推出“飞天之吻”“懒坝大地艺术”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打造好串联全区的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积极培育冰雪旅游、研学旅行、户外运动、徒步骑行、文创娱乐、会展论坛等新场景新业态,不断丰富面向“双城”市民和世界人民的旅游产品供给和体验内容,力争到2025年文旅产业对GDP综合贡献率达25%以上。大力培育养生养老、运动康体、旅居康疗等大健康产业,持续办好“绿色发展实践国际论坛”“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等论坛节赛活动,打造户外运动和避暑休闲康养基地,推进大健康与大文旅深度融合。二是深化联动发展。紧密对接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大武陵山旅游度假区和长江三峡黄金旅游核心带,深度参与组建成渝地区旅游联盟,共同构建一批精品线路,推动客源共享、互利共赢。以推动“休闲观光”为主向“国际化度假”为主转型,着力“开展国际化旅游营销、加强国际化友好合作、增加国际化项目供给、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等工作重点,推动“巴蜀世界遗产联盟”建设,强化与乐山、都江堰、威海、烟台、张家界、遵义等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全面拓展日本、韩国、东盟、欧美、非洲等国际旅游市场,力争到2025年境外游客占比7%左右,成为全国首选的入境旅游目的地之一。三是强化配套服务。积极推进国际化度假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旅行社、消费购物、文旅景区、住宿餐饮、应急处置等与国际惯例“无缝”接轨。以“一部手机游武隆”全域文旅智慧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强云计算、区块链和AR、VR等在文化旅游领域的深度运用,推进景区、度假区5G网络和WIFI“全覆盖”,提升智慧服务水平。强化旅游软件提升,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抓好行业管理,强化旅游安全保障,提高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加大与瑞中友好协会、瑞士国家旅游局等合作力度,深化与白俄罗斯明斯克州等“友城”合作,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打造全国旅游业对外开放高地。四是加大营销力度。围绕全球化定位,以国际化旅游产品为主题,加强武隆旅游国际形象策划,整合国内外旅游开放合作平台和外宣资源,联合开展境外推广,努力开辟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影视植入等新技术、新媒体,开展全方位、高强度、宽领域、多媒体的宣传营销,推动更多优秀文旅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三、打好“生态牌”,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
武隆区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获评第二批“國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下一步,武隆将持续巩固提升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途径新机制,打造成渝地区乃至全国“两山”示范地、“两化”试验区。一是夯实绿色本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谋划实施一批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土地综合治理、消落区治理等生态系统治理保护重点工程,切实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跨区域联防联治,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严守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加强乌江、芙蓉江两大水域和仙女山、白马山、弹子山、桐梓山四大山脉重点生态功能区域保护,保留好山脊线、水岸线,守护好世界自然遗产地,建设好芙蓉湖国家湿地公园,构筑乌江画廊“风景眼”。严格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按照国家退捕政策,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务求禁渔工作取得实效。深入推进“五大环保行动”,打赢打好几场标志性重点战役,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95%以上,森林覆盖率提升并保持在65%左右。深化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让武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二是培育绿色动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围绕“一部手机、一个园区、一朵云、一批产业、一座城市”五个重点,因地制宜选择性发展智慧旅游、智能穿戴、芯片制造等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大力推进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建设,做好太空太阳能电站、地外生态圈模拟系统装置研发,力争到2025年全区数字经济总量达50亿元,建成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重要配套基地和“两群”智慧城市典范。积极探索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把空气变财气、青山变金山、绿水变富水、林地变宝地。大力发展论坛会展、旅行商务、车辆租赁、特色餐饮、文化剧场、高端酒店等旅游消费服务业,积极培育直播带货、新零售、数字金融等“三线”服务新模式,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增长点。三是放大绿色效应。推进能源、旅游商品、大数据智能化、家具家居等“4+1”生态工业集群发展,量质并举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运用循环化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加快推进企业、产业、园区绿色化转型,既为环境减负又给生态增值。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巩固提升“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成果,推动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等建设,探索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持续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赋能。把握自身资源和市场需求两个标准,围绕“多品种、适规模、有品牌、高品质、好价钱”,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生产结构,积极发展以高山蔬菜、精品水果、有机茶叶、高山药材为龙头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大豆干、苕粉等地方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让生态资源变“现钱”。强化与四川乐山、眉山等友好城市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形成高效分工、错位发展、相互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打好“融合牌”,加快建设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归根到底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产城景融合两片区”协同发展,提升城乡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在建设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上先行先试,彰显“主城都市区后花园”形象魅力。一是提升城市品质。统筹“三生”空间和“四宜”环境,按照建成区30平方公里、30万人口“双30”目标,高标准搞好城市设计,高品质打造城市景观,高水平提升城市功能,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山水·滨江休闲”旅游城市。东部山区打造以生态旅游为主的“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涵盖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产城景融合发展核心区”;“中心城区”围绕“一江两岸”梯度拓展,建成“特色山水·滨江休闲”旅游城市,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打造国际高品质城市组团,白马山片区按照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错位打造,羊角古镇升级打造全国首个纤夫文化滨江古城。因地制宜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山地风光、民族风情、地方风物特色的绿色小镇。深度挖掘延续民俗文化、乌江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脉,建设好乌江博物馆和渝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进一步做好民族村寨、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彰显城市人文美,增加人文底蕴,让城市更有特色和灵气。二是扎实推进融合发展。东部“产城景融合发展核心区”与“凤来新区”强化互联互通、互补互融,加快实现以产兴城、产城一体、城景互动。做好仙女山临空经济区、保税展示店商业街区和棉花坝高铁商贸小镇、城区商贸综合体建设,扎实推进旧城改造和城区拓展,加快北滨路、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瓦厂坝、铁厂坡、复烤厂等片区文旅综合体和龙江花园片区旅游商业街、中堆坝片区星级酒店、油房沟片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等,打造一批中高档购物场所和城市商圈,精心策划灯光秀、演艺秀、夜市餐饮娱乐等项目,打造武隆九街等滨水夜间旅游经济带,不断聚集人气和商气。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加快推进“武隆南川”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市“区群”融合发展示范样板。加强与渝东南各区县、贵州道真等协同联动发展,打造一批跨区域市场平台,进一步提升服务助推武陵山片区发展的能级。科学测算未来人口数量和城镇发展规模,加快推进撤乡设镇和撤镇改街道等工作,促进更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推动城乡扩容提质发展。三是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抓实抓细以“六稳”促“六保”具体措施,着力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尽力而为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环保、殡葬、物管、社会治安等问题,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强化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地灾隐患监测预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注重“三治”融合,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深入实施好“孝贤洁序”公序良俗工程建设,切实培育塑造和谐乡风、淳朴民风。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大乡村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加快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相结合的养生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扎实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村组通达通畅工程,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加快推进农村电网线路升级改造、5G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旅游扶贫模式探索,抓好全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工作和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区”建设,精心打造国家脱贫成效展示示范带,确保脱贫攻坚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作 者:中共重庆市武隆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