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红梅
摘要:从事贯通这个项目的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物理课程的授课方式能否由传统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变成项目教学方式?能否用任务驱动来引领学生们学习?是目前探索的一个内容。我们都知道,项目教学法能够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若要实现这样的改革,就是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设计项目、任务,提出能够吸引学生去自主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贯通;物理 ;项目;任务驱动;问题引领
七年贯通项目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个由初中毕业,直达本科的高速项目,学生可以通过七年一贯制的培养,相当于两年高中、三年职业教育之后,直接升入相关的本科院校,完成七年的学业,最后以大学本科的学历毕业。这个项目是要进行高中相关课程的教学,因为我们是理工科院校,考虑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问题,其中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内容的讲解就尤为重要。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我们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如何在物理的教学中发挥出职业教育优势,是我们一直研究的重点。
一、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
贯通项目高中阶段的学习,物理课程主要学习高中物理的相关内容,包括物理必修一、二、三,和选择性必修一、二,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力的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机械能守恒、电磁感应与电磁波、静电场及其应用、电路及其应用、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电磁振荡与电磁波、交变电流与传感器。由于高中的学习内容一直是为高考做准备,所以高考就是指挥棒,那么这些教学内容中各个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就由高考的考试重点决定。而贯通的学生不需要参加高考,所以关于物理学习的内容安排就可以从今后的专业课需求的角度、实际应用角度、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自主规划与筛选。
物理学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充分体现了科学思维的魅力。现在我们提倡“科技兴国”,如何能够在高中这个重要的启蒙阶段更好的带着学生去体验科学的奇妙,更多的感受科学的力量呢?对于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直在进行,从理工科的特点出发,如果能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二、物理课程目前的上课模式
曾经有学生问我,“老师,学习数学有什么用?”,许多学生认为目前学的内容没有什么实用性,天天就是做题做题,所以对学习的兴趣不高。高中阶段的课程设计体验的少,最多就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大多数停留在理论讲授与大量的习题练习上,学生不能够亲身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运用价值。目前物理课程的上课模式还是传统形式,在教室里上理论课,实验室上实验,实验内容一般是验证原理的。由于物理学属于基础学科,各个学校的物理实验内容都是比较陈旧的,更谈不上与现代高科技相融合,展现科技的魅力。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实现理论與实验相结合,会相对于纯理论的形式更易于学生理解,便于掌握相关理论。基于这点,高中物理课程明显比其他的科目有优越性,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尝试,来拓展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物理课程教学改革
物理学科的教学改革从哪里入手?能否引入专业课的项目教学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们认为是可行的。贯通学生不需要参加高考,教学形式完全不必考虑满足应试要求,可以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参加教学活动,效果又会是怎样?从一些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分析,将做与学融为一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项目教学的尝试。如果改为项目教学,物理课整体课程的结构就要打乱原来章节的顺序,将授课内容整合为模块化,将课程内容分为几大模块,各个模块再细分成单元,教学模式采用一体化教学,全部在实训情境中完成,教师带领学生边讲边做。比如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力与相互作用,能量及其守恒,电磁场研究,电路分析,机械波与电磁波等。由于这些内容作为章节讲授是成熟的,但如果开发成项目,必须得有内容的设计、有资源的支撑,需要教师搜集资料,研究教学内容,悉心开发、设计成教学项目并实施。由于已有的物理实验设备比较陈旧,开发成新的教学项目可能有一些难度,任课教师要成立开发团队,参与项目开发设计的要有物理学的专业教师,最好也要有理工科专业课的教师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这样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是项目更具时效性。
任务驱动的尝试。任务驱动是探究式学习方式,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与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学生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更加适合学生的特点,能够使教与学更加生动有趣、易于学生接受。“任务驱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因此任务的设计、编写非常重要,既要注重方法和知识体系,还要想到融进应用技术的文化性、综合性。
例如,讲到电路分析的模块,需要学生认识电压源、电流源的作用与特性,需要学习电压、电流、电阻物理量,学习欧姆定律,学习电阻的串并连接特性等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设计并利用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导线、滑动变阻器等搭接电路,电路的功能性更强一些,如LED照明电路、智能报警电路,学生更加感兴趣。在改变电路参数的同时,分别测量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学生自己就可以得到关于电路连接中的基本物理量间的变化规律,若设计一些故障的排除任务,增加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炼,从而将所涉及的知识点一个个攻破。
问题引领的尝试。物理学属于传统的基础学科,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比较固定的授课模式,如果在项目的设计中,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会更好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创设主体、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把物理知识的学习置于一个个问题之中,让学生自主地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为学生充分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决问题的尝试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和德育效果,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教师用核心问题引领教学,就能把准学生的思考方向,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提高学生的思考深度,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
课程改革的框架。经过前面的论述与描述,对于贯通物理课程的改革思路基本描绘出来了。课程改革一直在路上!这些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尤其是专业课的建设,教师们在不断的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状况,不断推陈出新。对于贯通的物理学科来讲,它在整个七年的培养计划中,起到奠定理论基础,为专业课的展开提供教学条件的作用,所以在前两年要将物理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基于贯通学生的学习能力,纯粹的讲授不易于学生接收,那么我们就可以尝试采用用项目搭建课程,用任务构成项目,用问题组建任务的模式,对于物理课程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课程框架。
四、成果展望
如果在教师的努力下,课程框架所涉及的项目能够实现,并且可以覆盖大多数的物理课程的知识点,经过前期的准备,学生可以在设计好的情境下学习,通过做项目,完成任务,寻找问题的答案,动手操作-数据分析-理论归纳-个人思考,通过完成项目提炼自己习得的知识,将会达到更为理想的学习状态。
贯通物理教学的改革对于学生的今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对这项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进行学科与职业能力相结合的探索,并且多进行教学方面的实践和论证,为学生物理知识水平提高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