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那便是屏蔽父母、长辈的朋友圈以及家庭群。不是年轻人不想和长辈交流,而是家庭群里长期占据着大量土味视频、鸡汤文和洗脑文:“抵制这类食品,为家人健康转发”“震惊了!老年人、年轻人都应该看”......不仅如此,这类信息还紧跟“社会热点”及“时代潮流”,不断刷新老人的认知。子女如果去跟老人驳斥、解释这类信息,只会落得一个惹对方生气的下场。
那么,这些投其所好的内容,都是什么机构、什么团队制作的?土味内容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利益链条?
长辈的喜好这些人最懂
李乔(化名)曾是一家营销机构的文案写手,对于面向中老年人的营销号运作模式十分清楚。
她表示,想让年轻人转发、传播土味内容相对困难。因此,近几年许多营销机构都开始瞄准了中老年用户。之所以会选择他们作为土味内容的传播载体,是因为这个群体获取资讯的渠道有限。重要的是,中老年人鉴别信息真假的能力很低,加之观念固化,容易先入为主,年轻晚辈很难劝说。
“公司每天开会,都是探讨中老年群体爱看什么,喜欢什么,如何把社会热点融入他们喜欢看的内容中去。”李乔透露,中老年人大都有较强的传统观念,因此有关家风道德、夫妻相处、育儿之道、养生保健的内容,基本上都能迅速打动他们。
但同质化的话题多了,中老年用户也容易出现阅读疲劳。因此,策划团队也开始将AI、区块链、数字货币、流行性疾病、国外政要的相关内容,融入到中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养生保健、道德伦理等内容中。
“时政热点也是老年人热衷的话题。”李乔表示,中老年人都比较关心国家大事、国际政局,尤其是那些极富民族情绪的热点话题,只要煽情、热血一些,阅读量就能輕松破十万。
李乔所在的机构发现,近年来中老年用户都爱刷短视频,因此,机构“炮制”的内容基本都会先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上。
除此之外,相比正规的官方新闻和视频,土味视频、推文的字体都会特意调大、加醒目颜色,配音要求柔和、语速适中,这些都只为中老年用户在浏览内容时,能有更良好的体验,“别小瞧这些细节,这都是老人们喜欢看营销号的原因。”李乔说。
随着长辈们的每一次转发,机构营销的基础逐步形成,土味内容背后的利益链条也渐渐浮出水面。
点击加转发,机构赚分账
深圳的贺女士,很反感母亲每天都往家庭群里转发大量营销味道浓厚的土味视频。可是,母亲并不听贺女士的劝说,甚至认为转发这些内容是为晚辈好。
贺女士还发现,母亲的订阅号里面有数十个类似的营销号。在母亲手机的短视频应用里,她同样看到了很多营销账号。但母亲坚持认为,这些账号都会分享有用的生活内容和技巧,让她能了解社会热点、学习新知识。“除了几则煞有其事的时政解说视频,账号里还有大量的广告。”贺女士表示,广告里推荐的商品繁多,大多是中老年保健品和衣帽鞋袜。母亲承认,偶尔觉得好奇会有选择地看一看这些广告链接。
贺女士和周围人交流后发现,其他人的长辈群里也都塞满了这些内容。贺女士觉得,大量夸张、失实的土味视频、推文,为的是赚流量。“赚流量无可厚非,但手段太缺德了。”
不过,在从事营销工作的小马眼里,“缺德”这样的词显然有些言重了。他表示,自己和团队每天都会策划、制作土味推文,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中老年用户分享、转发,通过流量赚取广告分账,“只要有流量,有用户点击,就会有广告分账。”
因此,每则看似土得掉渣却经过精心策划的土味推文,都会含有三、四则营销广告内容,以图片形式安插在推文中间。对此,小马坚持认为,因为用户可自主决定点不点击广告,这样的方式完全称不上“缺德”。不过,若是利用这种方式坑蒙拐骗,可就是真的缺德了。
保健用品兜售,藏身内容背后
广州市李女士的父亲在社区老年活动群里添加了一位自称老医生的好友。这位“老医生”每天都在群里发布大量的土味视频或推文,大部分内容都与中老年人健康养生有关。不久后,父亲花了八百元,向对方购买了一套号称纯植物配方的三无染发剂。可是,李女士上网查阅后发现,类似的染发剂只要三十元一瓶。
无独有偶,李女士的姨妈也花了几百元向群友买了一串号称有磁疗功效的佛珠。“一开始,姨妈也是看到群友发了一则关于疫情的分析视频,觉得观点很尖锐、很在理,所以添加了对方为好友。”李女士表示,她的姨妈添加这位好友之后,对方就开始推介各种保健用品了。
“这些人发的视频和推文只是引子,为的是让中老年用户关注对方,有的推销保健品,有的推介医疗、保健机构,有的卖中老年学习课程。”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一些保健品微商、医疗保健机构开始从线下转到线上,并通过大量炮制的时政视频、养生推文,赢取中老年用户的信任,借此大发“银发经济”的横财。
(摘自《中老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