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任督二脉很神秘,其实没什么神秘的,它们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何为任督二脉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任脉起于胞宫,出于会阴,沿身体前正中线(身体前侧的正中)上行至人中。督脉也是起于胞宫,出于会阴,不过是沿着身体后正中线(身体后侧的正中)上行,绕过头,与任脉交接于人中。
中国传统文化讲阴阳,人体的经脉系统也分阴阳:任脉属阴,统领全身的阴经;督脉属阳,统领全身的阳经。
通常颈腰椎疼多反映了督脉不通畅,而消化道、肠胃不好,就是任脉不通。任督二脉本应是流通的,督脉不通,任脉肯定也不通畅。任督二脉都起于胞宫,所以男性前列腺问题,女性月经不调,和任督二脉也有关系。
卧姿打通任督二脉
仰卧,两腿弯曲,再双手抱膝,身体来回滚动。做3分钟就会感到后背热热的,并且可以起到自我按摩膀胱经的作用。若练完之后感觉后背疼,可以停一段时间,等恢复了再练,要循序渐进。
俯卧,然后双脚向上,用双手抓住双脚,来回滚动3分钟,可以帮助打通任脉。再左右翻滾,可以按摩五脏。动作不用像图片上那么标准。如果刚开始滚动有困难,不要强求。
坐着打通任督二脉
打坐前的准备
先适当运动十几分钟,或敲打一遍经络,让身体微微发热。着衣宽松,饮食不宜太饱,腿部和颈部用毛巾或毯子盖住,即使是夏天,也要遮盖一层衣物。不能迎风而坐,更不能有电风扇、空调的风吹到身上。光线适宜,过强或过暗均不宜。
姿势
盘腿。双盘是打坐的标准姿势,初学时,一下做不到双盘没关系。可以先练简易式,再到单盘,慢慢把筋络拉伸开。若两腿麻木不能忍時,可以将腿上下交换,盘坐时两腿麻痹的原因是气血不通。双腿盘坐约5分钟,会感到身心安稳宁静;如坐45分钟至2小时,此时下座,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快感难以形容。待打坐静修有了功夫,身心皆会发生不寻常的变化,有待我们探寻感受。
静坐的时候盘两条腿为什么重要呢?人和畜生不同,就在于这两条腿支持着人顶天立地,“精从足底生”,胎儿在母体里,腿就是交叉盘着的,两条腿盘曲,生命的阴阳运动得以圆满。刚出生的婴儿躺在床上老喜欢蹬脚,这是阳气充盈的表现。长大之后,小孩子的手拿不动大的东西,脚却能够一天到晚不停地跑,也不觉得累。中年人就不行了,坐的时候,腿要翘起来才舒服,再老一点儿,步履蹒跚,所谓“人老腿先老”,下元亏虚,精气不足,这时候盘腿是保持精、气、神的重要方法。
脊柱。打坐的时候,背向前倾一点儿,感觉到身体的重量不是落在尾椎骨上,而是落在两条腿上——胯骨上或膝盖上。脊柱是自然挺直的状态,微微地向前倾一点儿,肩膀一定要下沉,全身放松。
采用这种姿势吸气,很容易把气吸进丹田。感觉到从鼻孔到丹田像一个通道。当气沉到丹田不动了,不乱跑了,妄念也就不易产生。同时,前面的气沉下去,后面督脉的力量就容易往上升。当督脉往上升这个过程完成以后,就直接从中脉往上升了。前面下沉得越厉害,中脉的力量往上冲得也越厉害。这股上冲的力量,在意念的引导下,就把尾闾关、夹脊关都打通了。
舌抵上颚。古人将舌抵上腭形象地称为“搭鹊桥”,能连接任督二脉气血的运行,形成“周天运转”。口唇轻闭、舌尖自然地抵在上腭与上牙龈之间(实为龈交穴内侧),舌体宜直不宜卷,宜轻不宜重。现代医学主张有胃病的人,多咽口水,道家把咽自己的口水叫作“玉液还丹”。更高明的是:打坐之后,头顶会感到清凉,咽喉就有甜的口水,甘露水出来,细细咽下去,从咽喉到胃,通丹田,这叫“津液还丹”。打坐到入定的时候,气住脉停,舌头自然会立起来,这时候,不靠鼻子,而靠脑呼吸,缓慢出入,这是玉枕关完全打通的表现,这样的身体比婴儿还要完美。
站桩打通任督二脉
站桩是一种养生的方法,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站桩的时候,人体保持静止,并不像大家常说的健身运动。这正是因为“运”和“动”是相反的,四肢动则人体内脏不运,四肢不动则人体内脏运转。所以,站桩是调理内脏的有效方法。
站桩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找一个安静、避风、温度适宜的场所,面向南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如果不能确认,可以让别人帮你看看双脚之间是否与肩同宽。
双膝微微弯曲,但膝盖弯曲程度不要超过脚尖,长期弯曲过度,可能造成膝盖损伤。双手自然伸开抬起,放于胸前,距离胸一定距离,掌心向里,双手间隔一定距离。
牙齿轻扣,双目前视,不要闭眼,因为闭眼容易上火。下巴微微向里收,头向上顶,面含微笑。重心放在脚后跟稍前,这样头向上顶的感觉最强。
全身放松,不需要任何意念,臀部、肩膀不要用力,自然呼吸即可,最好能坚持28分钟,但刚开始时不必强求。
(摘自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阴瑜伽2:经络瑜伽》 作者:于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