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精品出版,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
——以一家古籍社的四个项目为例

2020-11-28 20:36:40徐娟娟
科技传播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古籍整理古籍精品

徐娟娟

1 古籍整理和传统文化读物出版现状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近几年古籍图书的市场越来越繁荣,各种叫好又卖座的电视节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热爱传统文化的观众和读者。读者群呈上升趋势,普及类的古籍图书遍地开花。市场繁荣的背后同时也存在很多忧患,单就出版社来说,除了专业的古籍出版社之外,很多出版单位都开始做古籍整理、传统文化普及出版项目。这些项目有利推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对继承我国优秀精神食粮有着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目前出版单位以经营效益为重,利润是出版单位的生命线,因此某些出版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追赶市场热潮,而出版大量“短平快”的古籍图书和普及读物,代价就是忽视图书质量,导致了出版的图书良莠不齐;同时,很多项目重复出版,不仅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更会让读者难以选择,造成出版行业乱象丛生、竞争无序的状态。

实际上,传统文化普及项目的专业性很强,需要古籍整理扎实的专业知识,需要专门学习背景的人才。学术和普及二者互为支撑、相辅相成。“对于学术性的古籍整理图书,不仅要做到很好地服务学术,而且更要力争做到推动学术进步,引领学术发展;对于普及性的古籍整理图书,不仅要严谨准确,更要努力按照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赋予古籍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出版社在做强、做精古籍整理项目的同时,更要考虑传统文化普及,这是惠及更多读者的巨大工程。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什么方式向更多的读者去传达,吸引现代人去感兴趣阅读,这就是对古籍社编辑人才提出新的挑战——创造,创造新的、优秀的文化形式。

2 古籍整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出版的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出版行业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一环,就要坚持正确导向、打造时代精品、打造文化经典。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下,出版社一定要担负起四个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质量责任,出版思想精深、内容精湛、制作精良、经久不衰的精品出版物。

2.1 坚定正确的政治意识,把好导向关

出版物属于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明白出版是政府行为,不是个人行为。出版社不是我们个人自由发挥的平台。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是编辑工作的前提。正式出版物的内容与观点传播范围广,“白纸黑字”留存的时间较长。“编辑出版优质的精神食粮,有益于社会发展,促进公民素质的提升,但是,倘若出版物有文字错误乃至思想错误,就会误导读者,甚至危害人们的精神与心灵,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2]

因此,一个好的出版社、一个好的编辑,应当具有为党和社会主义建设大局服务的政治责任。作为出版社,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学习教育,能够准确判断时代的舆论导向,能够严把稿件的政治思想关和专业质量关;作为编辑,就是要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培养出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政治素质、深厚的专业技能、敏锐的前沿洞察以及强烈责任意识、规矩意识。

2.2 坚定担负起社会责任,把好价值关

其一,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留下来的古籍数量庞大。作为古籍出版社,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延续,发扬光大,我们更要扎根在五千年古老文明的沃土里,通过标点、注释、索引、影印、释读等进行十分重要的出版工作,便于现代人以及后代的阅读、学习、研究。

其二,不能因为是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我们就照搬全收,认为古籍图书和传统文化出版物不存在导向问题,特别是一些所谓国学类读物,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宣传封建迷信、庸俗价值观,比如各类讲算卦、预测、风水等的图书,将传统文化和迷信商业捆绑,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其三,古籍整理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展示历史,保留历史,让人们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中还可以把握住民族发展的脉络,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为了复古,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扎根深厚的文化沃土中寻找灵感,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传承文明、传播知识、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优秀出版产品。

2.3 坚定出版的文化品位导向,把好品质关

出版业是内容产业,决定了它的导向性、传承性要始终如一,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中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文化使命也是空前的。传播主流声音,也赋予了出版业崇高的政治站位、学术站位。因此,出版社出版物的品质至关重要,这既是我们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出版社自身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

其一,在讲究品质方面,出版要制定自己的标准,要有底线意识,不能拿来就出,有钱就出;图书要讲究格调,追求文化的品质。娱乐八卦不是文化,他人的隐私也不是文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打造时代精品,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经典,就是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优秀资源,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中的精神标识提炼萃取出来,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在与世界文化交流中,体现当代中国价值、展现中国气质,培育中国的品牌和声音,打造一批传世之作。

其二,在严把质量关方面,要坚持质量是生命线。编辑要有文史哲的通识背景,针对具体书稿,懂得其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编辑要有自学意识和勤勉精神,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其三,在基础保障方面,也是比较关键的,就是需要出版业不断从出版机制、优化出版结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退税待遇上持续优化,进一步建构切实可行的质量保障体系。

3 优秀传统文化出版要专业、规范,出精品

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怎么做?首先我们要做的是选择,选择什么样的中华传统文化?不能说所有的文化都是优秀的,编辑要具备辨别的能力,选择优秀的文化来继承和发扬;再者是创造,在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有些文化不能完全按照原来的样子去照搬,这对我们编辑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创造新的形式、新的载体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下面所举事例是黄山书社这几年在传统文化普及上所作的创新,分别获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推荐奖、国家古籍整理(普及读物)资助。

1)《中国古典诗词曲古谱今译》(乐府歌诗、唐宋词、元曲)。这是一套系统综合的我国古代诗词曲音乐总集。诗、歌本为一体,古代的乐府歌诗、唐宋词、元曲,当时既是以文学作品出现,也是作为一代音乐作品流行于世。我们将乐府歌诗、唐宋词、元曲中具有“音乐经典”性的作品,从诸多的乐谱文献中选译成现今广为流传的简谱和五线谱对照的谱式。选译所依据的古代乐谱有《白石道人歌曲》《事林广记》《魏氏乐谱》《曲谱大成》《九宫大成》等。我们从这些晦涩难懂的古籍曲谱中挖掘今天还能歌能唱的乐谱,既能还原古音原貌,再现古代诗词音乐精品之风采,又可以为读者提供可读可唱的古代音乐作品,我们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有其学术研究的价值,更有惠及读者的实用价值。

2)《唐诗风神及其他》。“风神”是文艺作品内在特质之艺术外现,是文艺作品给予读者的一种总体艺术感受,偏重于言外象外的、能给读者以无限想象余地的艺术感发力量。以“风神”二字概括唐诗,探讨唐诗内在特质的艺术外现,从而发掘唐诗的艺术精髓。作者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整个唐诗的气象风神的论述,也有对诸如《春江花月夜》《琵琶行》等唐诗名篇的赏析,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回望和总结,更是一次尝试和创新,对于激发当代读者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弘扬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3)《明月几时有——宋词音乐之旅》。这个项目可以说是第一个项目的升级版。《中国古典诗词曲古谱今译》出版后,其中的《唐宋词》卷的市场反馈最好。当时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基于此,我们策划了这个《宋词音乐之旅》。延请高水平的演唱者配乐演唱,转化为可欣赏演奏的影音格式,通过光盘或扫描二维码等多媒体的形式呈现,以期达到文学与音乐结合的最佳效果。宋词这一段过去只作为文学来研究和欣赏的阶段,将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改变,还原了宋词作为歌曲的价值,而音乐的传播要比纸质文献的阅读更为快速,范围也更广阔。

4)《历代题画绝句评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中国古代诗歌的题材中,形成了一种以诗画融通为特征的题材——题画诗。题画诗隽永超逸,题写在中国画上,使笔情、墨趣、画意、诗境和谐地融合起来,构成富有东方文化神韵的艺术品。题画绝句因为短小精悍,语言精炼,易于记诵,书写在画幅上,占用篇幅不大,不伤画局,所以最易流传,也适合普及推广。我们从历代题画绝句诗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千余首佳作,请作者解读的时候尽可能地反映出创作的基本面貌,突出重要诗画家的艺术成就,有利于普通读者方便地解读、品赏历代题画绝句,又能欣赏中国画之韵味。

4 结论

我们通过各种新的形式和载体,让这些古籍活起来,文化能普及开来,让更多人领略它们的魅力。但是我们也明白打造精品出版物是一项系统工程。这4个项目只是我们传统普及读物的一些探索。古籍普及读物做精品做专业更要从选题策划到文稿加工、产品推广,再到后期维护,需要经历很长的周期。同时,只有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读者评判的产品,才能称得上是精品。特别是人们阅读习惯的转变,电子阅读的更广泛接受,传统出版面临更大的冲击和挑战。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出版社的优势是内容,决胜武器也是内容。

我们追求的出版物目标是思想精深、内容精湛、制作精良、经久不衰。坚守四个责任,坚持精品出版,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在唱衰出版的今天,传统出版社依然可以突出重围,迎来春天。

猜你喜欢
古籍整理古籍精品
斯盐最灵,此籍可餐
——盐业古籍整理新成果《河东盐法备览合集简注》出版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论“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古籍整理工作
西藏研究(2021年1期)2021-06-09 08:09:50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06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08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7期)2017-09-05 10:01:26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出版人(2017年7期)2017-07-20 16:24:54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 11:09:31
我是古籍修复师
金桥(2017年5期)2017-07-05 08:14:41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2期)2017-05-17 06: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