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学辉,文 云,罗玉恒,薛小娟,李秋霞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工程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2019年是高职教育“双高计划”实施元年,同时也是高职百万扩招的第一年,“双高计划”和百万扩招为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职业院校的双创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
环境工程专业是特色鲜明的工科学科,其专业核心课围绕各环境要素(如水、气、固废等)污染物的产生、控制与处置展开,作为实践与应用相结合的工科专业,要求学生要具备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知识结构,学生通过应用专业知识赋予实践能力,而且同时具备创新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及创业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1]。
“重创新、轻创业”是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阅读文献、收集资料、修改方案、补充实验上,导致创新学习先行但创业开展滞后,有限的创业教育与实际脱节,没有针对性,致使双创教育的开展大大缩水,对高职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很不到位[2,3]。尽管部分院校细化了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但二级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差,没有实施的必要措施,双创教育开展的持续性得不到保障。完善当前双创开展不力的现状,必须推进跨界创新和多方联动的融合[4]。
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供给侧和需求侧在传统价值链的中的地位已发生了改变,理顺专业跨界、技术协同融合是当前各行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环境工程”是交叉融合性很强的专业学科,该行业领域的双创工作必须依靠各行业领域的跨界联动,“环境工程”高职生的教育必须在培养理念、培养策略和实现途径等方面与“多方联动”的“双创”培养目标保持一致[5,6]。
多方联动、双创、融合、协同已逐渐成为各领域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但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引起一定的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是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培养教育的软肋。各部门、各学科没有协调、交叉融合的保障措施,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创新创业教育顶层引领力度不够,缺乏活力,“多方联动”的“双创”教育体系不能真正实施起来[7,8]。因此有效激活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融合体系,通过“多方联动”强化各行业交流合作,共享优势资源,扩大资源效能,实现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出环境工程专业高层次的“双创”人才[9,10]。
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通过政、校、企的“多方联动”来实现。政府提供政策上的倾斜鼓励与必要的经费支持,企业为“双创”教育的开展提供实践平台,学校开足开齐“双创”教育课程,是“双创”教育有效实施的力量源泉和智慧源泉。以利益链为核心和原动力,通过拉动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保证政、校、企三方同向同行,进一步推动“双创”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双创”能力的“多方联动”必须考虑到专业技术的跨界和知识、政策等方面的融合。因此学校要做好整体的规划,各二级部门配合实施。“双创”教育开展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各部门联动,不能局限于所在学科和所属部门,做到知识跨界、师资跨界和培养模式跨界,深化学生的“多方联动”思维,系统培养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双创”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建设方面,按照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系统建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将“理论+实践”课程体系贯穿高职生培养的全程,从高职生一年级开始,组建3~5人的梯队化团队,激励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双创”意图结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意实验,拓展实践能力;依托“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组织团队开展学术讨论,深化创意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项目实施、撰写材料等,参与各类各级科技创意大赛和训练计划项目,培养初级科研能力,将双创实验与教师科研项目结合,确定毕业论文选题,提高题目的先进性和新颖性,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培养,“链条式”环环相扣的方式将创新创业精神渗透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其成为学生本能的自觉。各专业学科深度融合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将学科前言、发展动态、知识素养、商业管理等与创新创业课程协同融合,跨行业、跨领域、跨师资共同开展。
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组建“多方联动”服务指导机构,对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培养。通过参加比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扩展创新创业思维,从而将探究成果导入创新创业实践,激励高职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创新创业实效。要保证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成果,必须建构“多方联动”的保障机制。以政—校—企—行深度融合为依托的保障机制可以为高职生“双创”教育提供必要的政策激励与指导;以“双创基金”“高职生创业专项贷款”、“企业圆梦基金”等方式提供的经费保障机制,为高职生创新创业确保了资金来源。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多方联动”协同发展,消除政—校—企—行之间的壁垒,完善优质资源的二次组合,形成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激发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力,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社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