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武军
(浙江省缙云县括苍山林场, 浙江 缙云 321404)
现代油茶的发展需要科学规划、精细安排,才能保证油茶产业持续发展。油茶的功能多样,具有经济、药用等价值,因此,市场需求量较高,为保证油茶产量,有必要探索出油茶增产的栽培技术。
从狭义角度看,油茶主要指的是普通油茶;从广义角度看,油茶是山茶属类高油脂含量、兼具经济价值的植物总称。由于油茶的主根系较为发达,属于深根类树种,其趋肥和趋水性良好,再生能力与愈合能力较强。油茶喜光,适合种植在湿润、温暖的气候环境当中。对于土壤方面的要求为酸性,可种植在黄土壤和红土壤当中。油茶树的生长周期分为4个阶段,第一,在1~4年为幼年期,第二,在5~10年为生长期和结果期;第三,在10~80年为盛果期;第四,在80年之后,为衰老期[1]。
油茶属于高级的天然油料,我国南方地区为主要的栽培地区,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因此油茶产业具有客观的效益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而言,油茶发展具有如下三点含义。
第一, 从功能角度分析,油茶当中具有丰富的维生素E、多酚和角鲨烯等物质,对于脂肪肝、高尿酸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同时还能软化血管、降血脂。由于油茶属于常绿树种,能够种植在边际土地当中,其具备广泛的利用价值。利用油茶枯能够榨出残油,使用茶壳能够生产出木糖醇、乙醇、活性炭等各类产品,功能价值明显[2]。
第二, 油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附加价值较高,属于保健类绿色食用油,兼具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以及保健价值。油茶在工业方面用途广泛,具有增强人体中酶的活性、推迟细胞老化、改善体质等作用,促使人体对于微量元素、难容纤维等更好地吸收,预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脑血管、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作用,因此,药用价值较高。
第三, 油茶的生态价值明显,大面积种植油茶可对吸收空气中的氟抗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在栽培过程,使用油茶混交技术,可将其防护效益有效提升,提高对茶林地域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同时对于优化茶林质量、改善土壤条件、涵养水源以及调节气候等效益明显。
栽培油茶时,选地为关键,油茶畏冷,适宜栽植在温度为16~18 ℃的环境当中,要求栽植区域内年均降水量>1000 mm,利于油茶丰产。油茶自身抗旱、抗病能力较强,对种植区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在选地环节可重点从土质肥力、酸性程度(pH=4.5~6为最佳)、土层深度以及排水性能等方面综合考虑,不可种植在阴坡位置[3]。
整地也是油茶栽培的重要技术之一,合理整地可营造良好的造林环境,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蓄水能力以及透气性能,优化微生物生存空间,进而提升土壤肥力。整地环节,可将土壤翻松,为其根系生长提供优质环境。整地前按照油茶对环境需求,在坡度<10°的地带,使用全垦方式,将土地整成外高内低的梯田,在坡度>15°的土地上,以环山水平梯为整地方式。之后挖掘长70 cm、宽50 cm、深50 cm的树穴栽植,控制株距为2 m、行距为3 m。使用饼肥或者堆肥为基肥,每株施肥量为1~2 kg。
选择优良树种,健壮树苗,经国家审定的品种。通常良种有赣州油、长林等系列。育苗过程需要选择无病害、无虫害,并且根系发达的树苗进行嫁接,2年生嫁接树苗的高度为40 cm时,嫁接口位置地径为35 mm。
以浙江省红花油茶品种为例,该品种也被称为浙江红山茶,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经过实际测定,其种子出油率高达30%,油脂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85%以上,具有软化血管、滋补提神的功效。为提升栽培技术,需要在种植过程中,进行定种育苗工作,以此促进品种优良、绿色无害红山茶的种植推广。
3.3.1 除草松土
土壤环境能够影响幼林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为保证油茶树苗充分吸收影响,需要及时进行松土、除草等,改善根系的生长环境。造林之前松土1次,在次年和第三年,每年松土2次、除草2次,按照气候环境确认松土深度,保证幼苗良性生长。通常在种植当年5~6月份和8~9月份之间松土50 cm,保证松土对油茶生长起促进作用。使用分年轮换,对松土工作进行改良,不断将松土周期延长。在除草方面,可在杂草生长旺盛时期,适当使用除草剂,喷洒时期,若发现油茶植株死亡现象时,应及时补充,选择相同品种的幼苗于造林时期补植。需要注意的是,7~8月份之间气温较高,地表温度高,此时松土可灼烧油茶根部,影响其生长,此时若需要除草,可适当松动油茶周围20 cm左右的表土,不可触动根部,和幼苗接近的杂草使用手动拔出方式,避免对油茶根部造成损伤[4]。
3.3.2 水肥供给
为实现油茶丰产,需要保证水肥的供给充足,按照油茶生长规律进行水肥供给,防止出现营养不足或者过剩等问题,幼林主要施加营养肥,以氮肥为主,同时配合磷肥、钾肥等,通常在2月、5月、7月底施加复合肥,每年施肥次数为3~4次。随着树龄增加,施肥量也逐渐增加。定植当年既可不施肥,也可视树苗生长状况,在6~7月份施加尿素、专用肥等,单株施肥量为25~50 g。栽植次年,在3月幼林萌芽前15 d,可施加速效肥,每株施肥量为50~100 g。当栽植时使用有机肥料时,可适当将施肥次数减少。在春季3月份前后,在冬季11月份前后,可施加土杂肥,每株施肥量为5~10 kg,在施肥方法的选择方面,可使用撒施、环沟施肥等方式。使用撒施方法时,可以树冠内林地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施撒肥料,在中耕环节,将肥料向土中翻入。使用环沟施肥方法,可在树冠周围区域挖深度25~30 cm、宽度20~30 cm的施肥沟,将肥料施撒在环沟中,保证施撒均匀,最后用土填平、盖好。按照幼林长势情况,适当使用叶面肥。栽植之后浇灌定根水1次,在基部使用稻草覆盖,做好防冻和保湿工作,提升幼苗成活率。幼林管理过程,清晨浇水,干旱期2~3 d浇水1次。
3.3.3 抚育管理
通常需要连续抚育至第3年,每年抚育2次,首次抚育在5~6月份之后,二次抚育在8~9月份。主要以松土、除草、扩穴等方式抚育。以耕代抚,在油茶林地间作其他作物,如:可套种油菜和花生等,需要注意间作物与油茶间距控制在65 cm左右。
3.3.4 修枝整形
新造油茶幼林需要在和地面0.5~0.8 m位置将主杆截短,萌发新芽之后选择不同方位预留新芽,在间距10~15 cm健壮枝条当中,选择4~5个骨干枝。幼林定植之后,按照生长情况在距离嫁接口位置60~70 cm位置定干,栽植当年,在地径50 cm左右位置预留3~4个长势良好、位置合理侧枝作为待培养的主枝,次年在各个主枝上方留3个长势强的分枝,栽植第3~4年持续培养多分枝,保证油茶侧枝群比例协调形成9~12个侧枝,将其余树枝修剪去除,此时在油茶结果的初期,应将花蕾去除,控制幼林的结果数量,保证油茶生长。第五年油茶处于结果期,可将病枝、弱枝和死枝等修剪去除[5]。
3.4.1 垦复管理
油茶在盛果期需要每年8~9月份展开浅锄,深度控制在10 cm。间隔3年在1~3月份重复深挖,深度20 cm。使用精细复垦方式,防止发生水土流失问题,结合油茶栽植地势特点,合理选择复垦方式。
3.4.2 病虫害管理
油茶生长过程病害大致30余种,如软腐病、炭疽病根腐病等,虫害约50余种,如:金龟子和白蚁等。在管理过程,防治软腐病可在4月份使用波尔多液,比例为1∶1∶100进行全树喷洒。在病害初期使用80%的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间隔10 d再喷洒1次,持续3次;对于炭疽病的防治可参照软腐病的治理方式,7月份使用波尔多液,如果不能完全去除,还可使用50%的福美双可500倍液,间隔7 d在叶面喷洒2次。根腐病害威胁植株根系,长发生在4~5月份或者9~10月份,发病时,先侵袭油茶根茎部位,在患病区植株叶片发生白色病斑,逐渐生长,最终致使油茶根系腐烂,病叶脱落,最后死亡。此病害的治理方法为,将病株及时清理,拔出田间,在病穴当中施撒石灰粉,使用退菌特、多菌灵等进行浇灌治理。
对于金龟子的虫害的治理,使用70%的辛硫磷乳油,稀释至500倍液浇灌土壤,还可使用聚酯类药物让病虫身体着药。对于白蚁病虫的危害,可将甘蔗切成75 cm长,片成两片,使用5%的氟铃脲,将甘蔗浸入药液当中12 h之后,取出晾干。在白蚁害发生时,间隔10~50 m,挖规格为30 cm×30 cm×20 cm的坑,将甘蔗放入其中,不可和土壤接触,诱导白蚁取食,消除病害[6]。
油茶的需求量大,利用价值高,为向市场输送更多高品质的油茶,需要进一步发展油茶栽植技术,加强科学种植和管理,保证油茶栽植质量,发展油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