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公园参与性景观设计研究
——以绵阳小枧生态湿地公园为例

2020-11-28 18:07赵宇琪李光跃
绿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参与性绵阳游人

赵宇琪,李光跃

(四川旅游学院 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1 引言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以自然文化教育、生态环境保护、休闲游憩、旅游观赏为主要功能的公园,强调城市湿地系统的生态特征和基本功能的保护与展示,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方式。在生态体验旅游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强调“人本主义”思想,重视精神的享受和参与后的满足感。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也逐渐向参与性景观方向发展,其效果与参与者的参与度息息相关。但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过度商业化、景观单一化、忽略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缺少对人类需求分析等问题的出现,如何在避免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设计方式的同时,满足人类在景观中的参与需求,成为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亟需研究的问题。

2 城市湿地公园参与性景观设计

2.1 城市湿地公园参与性景观设计原则

2.1.1 生态保护性原则

与其他公园不同,城市湿地公园的特殊性在于将生态保护作为公园建设的首要条件,一切参与性景观的设计研究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进行。在公园建设前期,需对公园所在区域的环境状况、生态条件、生态过程以及生物种类等情况进行全面详尽的了解,力求将人类对原有环境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的积极意义在于将生态学与园林设计紧密相连,强调人与自然的沟通,人类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当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合理保护时,它才能发挥自身的重大价值,为人类提供有效的生态系统服务。

2.1.2 多功能性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生命的摇篮,有着许多重要的功能,如净化环境功能、资源功能、经济功能、休闲娱乐功能以及科普教育功能。在城市湿地公园参与性景观的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湿地的各种功能,将湿地的每种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协调,以此丰富湿地景观的内容,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打造一个多功能的湿地参与性景观。

2.1.3 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是以人群为主体,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人类在城市中占主导地位,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城市湿地公园参与性景观的建设中,首先,要充分考虑人类的主体性,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设置公园的服务半径。其次,需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方式供不同人群选择,以满足他们在景观参与方面的不同认知及需求。除此之外,还要对湿地公园进行人性化的参与性设计,提供给游人最舒适的参与体验,在湿地景观中找到稳定的归属感,得到身心的放松。遵循人人都是设计师,每个人都要参与到景观的设计过程中的理念。

2.1.4 多感官设计原则

一个好的设计的检验标准在于是否能够激发人们的美好感受,是否能够吸引人们前往。而人类对于景观的直接感受表现在多种感官相互影响下,如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甚至是直觉,所产生的影响。如今,相比单一的视觉欣赏,人们更倾向于不同的感官元素相互结合下所产生的参与模式。这种模式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设计将感官体验与景观相结合,使人在景观中获得更高、更丰富的参与感,最终将参与感上升到精神与心灵层面上[1]。

2.1.5 重视趣味性,提高参与度原则

兴趣能够激发人对景观参与的积极性。在城市湿地公园参与性景观的设计中,需要打破传统公园景观设计的束缚,通过构建丰富的湿地景观类型、增设捕鱼、观鸟等活动、设计趣味标识系统、修剪风格各异的绿篱造型等不同的形式来增添景观的趣味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城市湿地公园科普教育这一区别于其他公园的特性,启发人们开始学习与思考。达到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乐趣的目标,使城市湿地公园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观赏,相反能够传达出更多精彩丰富的内容,形成一种探索式的新型湿地公园模式。

2.1.6 重视景观氛围营造,提高参与满意度原则

不同景观氛围的打造会影响人类参与的积极性。景观氛围的营造可充分利用区域内已有的景观要素,如农田、湖泊、植被等,通过空间形式的选择、植物高度的处理、色彩搭配等措施进行打造[2]。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是不同的,如老年人向往安静舒适的环境氛围,而儿童则向往欢快、色彩鲜明的环境氛围。因此,要能够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重现湿地空间的场所精神。同时也要注意环境中有关细节的打磨,通过运用光线、水体、植物等元素来营造一个富有变化的景观氛围。

2.2 城市湿地公园参与性景观设计要素分析

2.2.1 水体

景由水而兴,水因景而活。水体是区分城市湿地公园和其他城市公园的重要元素。人类天生就具有亲水性,通过水体营造,可拉近人与环境的距离,让人感受生命的活力[3]。具体表现在:首先,动态水可活跃空间氛围,缓缓的水流声会使人心情得到放松,给人心理上的亲近感。其次,水岸线的设计应尽量自然弯曲,再配以水生植物,便可营造出一种自然的环境氛围,给人们舒适自然的亲水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当水体深度超过一定数值时,需要布设围栏等安全措施,保证游人的安全。

2.2.2 建筑设施

建筑所在地是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人们可在此进行休憩、交谈、观赏、娱乐等活动[4]。一般设置在湿地公园重要节点处,既表现了地域特点,也点缀了周边环境。其设计要点可从建筑内外两个方面来体现。首先,在建筑内部的设计上,要根据公园游人容量及人的行为习性,合理规划建筑内部空间及道路系统,避免造成拥挤和游览序列混乱的现象;其次,在建筑外观设计上,要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不能片面追求宏伟大气的建筑体量,而忽略了地域特色,要力求建筑与环境相统一,包括建筑的选材、体量、风格等方面都要与湿地景观环境密切相连。

2.2.3 园林植物

植物是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其所呈现的季相变化及各种搭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使湿地景观富有动态变化。植物景观在公园中的具体体现有:首先,植物与山石、水体、建筑的融合,使整个湿地景观变得柔软、亲近,让人们从身心上得到根本的放松。其次,诸如荷花、芦苇等植物还具有象征意义,游人可与植物产生情感上的交流。植物在参与性景观的具体应用有:在配置方面,通过空间大小对比与明暗过渡,营造出不同的空间层次,给人不同的感受。同时也可通过植物的合理栽植来引导游览方向。在造景方面:首先,要注意水生植物与水面的比例,水生植物面积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一般不超过水体面积的1/3,其次,在竖向设计上要有高低起伏,打造动态空间。

3 绵阳小枧生态湿地公园参与性景观设计分析

3.1 公园概况

绵阳小枧生态湿地公园坐落于四川省绵阳市小枧片区绵盐路以西、涪江以东,是三江交汇后的重要生态滨水绿地,总用地面积约87 hm2,其中水域面积约23 hm2。

3.2 公园现存问题

3.2.1 缺乏湿地公园特色

与其他类型的公园相比,没有发挥出湿地公园应有的特色,未对具有湿地特色的水元素进行重点打造。纵观全园,只有大片随意栽植的树林和零散的服务设施。在设计方面也毫无创新点,仅仅参照以往传统园林来进行修建,将园内现有景观要素进行简单组合,没有进行特色化的设计。

3.2.2 功能分区不明显

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建立在以保护为主、利用为辅的原则上进行。应该大致划分出湿地保护区、湿地活动区、湿地展示区、管理服务区等区域,来对游人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绵阳小枧生态湿地公园内功能分区很模糊,甚至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区域对游人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与限制,致使整个公园内部混乱无序,湿地核心资源遭到人为的破坏,违背了公园设计的初衷。

3.2.3 缺乏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整个公园面积虽大,可却存在大片的闲置土地,空地上杂草丛生,破坏了公园的美观性,公园毫无生机活力可言。公园内的闲置土地亟需注入新兴元素,以改善公园的整体面貌,使所有土地的使用价值发挥到最大。

3.2.4 忽略功能、片面追求美观

公园内一些设施过分重视视觉层面的享受,缺乏功能性。如公园内具有代表性的曲线型拱桥,虽从整体外形上看十分宏伟壮观,实际上桥的坡度设计不合理,尤其对于残障人士来讲,使用十分不便。此外,一些小品设施的功能也不符合游人的使用要求,导致无人使用,最终成为一种摆设。最为重要的一点,公园未能展现出湿地最具特色的科普功能以及没有开发相应的科普活动,来往的人群没有机会了解湿地的相关知识。

3.2.5 参与性活动单一

目前绵阳小枧生态湿地公园内参与性活动并不多,陆地活动只有环湖骑行项目,但由于活动费用较贵,对游人的吸引力较小。水上活动只有乘坐游船项目,但由于水体周围的景观长期未得到管理,导致水质退化、水环境遭受污染等问题出现,因此选择乘坐游船的人也很稀少。

4 绵阳小枧生态湿地公园参与性景观设计策略

4.1 塑造地标性湿地公园

绵阳小枧生态湿地公园作为涪江与城区之间的过渡带,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区别于其他湿地公园的形象和风格,以自然为创意源泉,结合绵阳宜居城市的名片,加以现代创新元素,将公园打造成为一个健康休闲的城市生活福祉,即服务于绵阳人民的“乐活湾”。同时,在公园内输入绵阳三江历史文化,将历史渊源与人类活动有机结合,构建出一个文化的精神场所和富有生活乐趣的互动空间。

4.2 合理划分功能区

根据绵阳小枧生态湿地公园的场地特性,结合保护优先的规划理念,可将公园大致分为湿地体验区、滨水休憩区、水岸保护区、服务管理区这4个主要区域。各个功能分区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又要整体协调、相互贯通。对于水岸保护区这类核心区域,要禁止游客出入。但可以通过设立观鸟亭、环湖绿道等方式,帮助人们认识湿地。与此同时,也有效避免了人类对湿地的干扰破坏行为。另外,人们可通过湿地体验区、滨水休闲区来满足自身基本活动的需要。

4.3 融入科技元素

绵阳有“中国科技之城”的称号。在规划小枧生态湿地公园内的闲置土地时,可与绵阳本地特色结合,通过VR技术、AR技术、体感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为人们提供一种新型的景观参与模式[5]。科技元素在公园闲置土地中的具体应用有:首先,模拟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区内场景,弥补人们不能进入其中游赏的遗憾;其次,构建水下长廊。通过构建不同的观察视角,提供给人们了解整个湿地系统结构、探索水底世界奥妙的机会;除此之外,展示植物群落季相变化。通过科技手段预先构建出不同季节下的公园场景,使人们能够切身体会到四季变换所带来的迷人景象。

4.4 完善相应功能设施

4.4.1 打造人性化景观设施

根据相应的设计标准和原理,在保证游人需求的前提下,再进行艺术增添。对于公园内标志性曲线型拱桥的改造策略如下:首先,桥面较陡处应采用防滑材料。其次,应考虑残障人士的需求,在坡道处设置扶手,防止滑行事故发生。此外,应在桥上适当位置设立休息平台,起到一定的坡道缓冲作用。

4.4.2 增设参与性景观设施

要打造能够吸引游客使用的小品设施,如景观廊道的打造。具体可通过构建花语廊道、视线廊道等不同类型的廊道,引发游人与小品设施之间的互动。其中花语廊道主要通过植物搭配,带给游人不同的感官体验,增添湿地公园的艺术气息;视线廊道主要根据公园内地形起伏,通过借景、障景等艺术手法,打造变幻无穷的湿地空间。

4.4.3 建立科普长廊

以绵阳三江历史文化为主线,长廊游览路径的形式包括观赏、参与、探索、实践。在人们游览的过程中,通过播放潺潺流水声、虫鸣鸟叫声来营造环境氛围。并且在游览途中,将湿地污水处理的过程外在化,让人近距离地学习湿地净化处理污水的原理,以此方式充分展现湿地公园的科普价值。

4.5 打造创意活动

依托绵阳小枧生态湿地公园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围绕园内最大的湖面景象展开系列活动,使游人体会戏水的乐趣和绵阳新城生活的情怀。

4.5.1 绿野寻鹭

游人既可选择泛舟湖上,也可选择寻迹“田野”。利用各类植物营造不同的层次空间来设置视线障碍,让游人带着好奇心去发现生活在湿地内的各种动物。在寻找过程中,通过播放一些自然的声响,使人身处一种未见踪影、却闻莺啼的野趣画面。

4.5.2 流觞曲水

借鉴古时习俗并加以改造,具体表现为:游人可结队坐在岸边进行猜字谜等活动,以公园内的鸳鸯为参考,当鸳鸯游至哪位游客的位置,这位游客就作答。此种活动通过将人文情怀与自然之美相结合,带动整个湿地的氛围,产生了一种文化互动。

4.5.3 植物编织

游客在园内专人指导下,合理利用收集到的处于枯萎状态的植物材料,如芦苇、灯心草等水生植物进行创意手作,制作一份独一无二的纪念品。此活动使游人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还能顺便了解湿地公园内植物的相关知识。

5 结语

通过对绵阳小枧生态湿地公园参与性景观设计分析可知,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考虑人在景观中的感受与参与需求,实现人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处。这种将景观设计和人类参与有效结合的构建城市湿地公园的模式,使城市湿地公园成为了具有活性的精神场所,是目前激发城市湿地公园与人类形成良性互动的有效方式。

猜你喜欢
参与性绵阳游人
地铁上的九座城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四川绵阳卷
登神农顶
绵阳召开谢宗年新作座谈会
绵阳举办中青年作家培训班
在感性消费时代的创意包装设计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参与性对中职旅行社计调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记忆深处的绵阳(绵阳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