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如何在教改中创新发展*

2020-11-28 15:13:50陈柏林李卉张宏伟罗雪萍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3期
关键词:基础课职校技能

陈柏林,李卉,张宏伟,罗雪萍

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如何在教改中创新发展*

陈柏林1,李卉1,张宏伟2,罗雪萍3

(1.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2.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3.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100)

职校文化基础课不仅指语文、数学、英语,还包括计算机应用、社交礼仪、就业指导、法律常识、心理健康等课程。当前,根据就业市场的导向,职校教育大力压缩文化基础课,一再强化扩展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比例,那么面对种种新形式,职校文化基础课该如何破冰当下,到底要给学生教什么,到底要怎么教?从“重技能并非要轻文化”的格局意识、“实施网络化综合教学”的授课方法、“让文化基础课技能化”的实践应用、“转变作业考评模式”的目标内化、“学业创业共成长”的教育形式这五方面给出了有力的策略建议,也促使职校的文化基础课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自我发展的空间。

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发展契机;教学方法

职校文化基础课在传统意义上主要指语文、数学、英语,然后扩大到政治、体育。近年来,文化基础课的内涵外延也悄然发生变化,计算机应用、社交礼仪、就业指导、法律常识、心理健康等课程也逐渐纳入了文化基础课的范畴。当前,职业教育大规模技术技能人才能力不断增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一线从业要求都看重的是人才的专业化、技能化。所以职校文化基础课在教学安排方面一再被压缩,在学生眼里也变得并不重要,那么职校文化基础课如何破冰当下局势,找到自己发展的新契机?

2019-09,平凉职业技术学院试行学业水平评价实施办法,对高职新生分别进行语文、数学、英语、政治、计算机5门基础课程合格性考试(100分标准卷),并以此作为评价高职院校学生文化水平的重要依据。但数据结果表明,学生总成绩差异较大,最低64分,最高486分,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知识素养落差巨大。而且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上有一定困难,学习兴趣低下,积极主动性差,自我调控能力较弱,缺乏良好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不好,习得性无力感倾向普遍,这让文化基础课的课堂陷入了一种尴尬又无奈的困境,直接给教学一线带来了极大的难题。

纵观现状,一方面,社会期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加大文化基础课的比例和考核力度,增强职校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又期望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要为目的,培养优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让学生都能体面就业、满意就业。

那么,职业教育是该重技能还是文化基础?文化基础课和技能专业课该如何分配比例?人才的培养是重专业还是重素养?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又要怎么区别对待?给学生怎么教,教什么?文化基础课在职校教育中该如何找到发展的春天?

1 大格局,重技能并非要轻文化

技能和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缺一不可,两者相辅相成。学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文化基础课就是一个人的格局底板,如果底板太小太差,就不可能绘制出一幅好画。目前职校学生学科测试成绩普遍不高,这就更需要文化基础课为学生未来发展构建框架,在满足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同时,可以根据不同行业技术领域、不同职教培养机制需求,设定文化课标准;可以在教学安排上与专业对接,为学习专业技术提供扎实的基础。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学习时间、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培养方向,按需选学。另外,对一些希望通过专接本、专升本考试对接继续深造的职校生来说,文化基础课还至关重要。所以,要上好文化基础课的每一节课,还要服务于学生专业学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打好坚实的根基。职业院校必须履行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的教育职责,“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将是职校教育中人才成长的双翅,缺一不可。

2 变方法,实施网络化综合教学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认为“未来是‘人机共教’的时代”,教师做到“人机共教”,课堂做到“趣味横生”,才能从容应对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也给职校课堂带来了挑战。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多样化教学平台,积极引入线上资源,努力把手机从学生的“玩具”变成学习的“工具”。

调查发现,28.7%的学生曾经使用手机来学习,87.1%的学生经常使用手机查找资料,67.4%的学生参与过微课、慕课、直播课的听讲,94.5%的学生认为手机资讯和网络资源对自己的学习大有帮助。所以,文化基础课也要与时俱进,实行线上线下的联动融合,比如在教学中建立课程微信公众号,推送一些适合移动学习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学习资料,或者利用美篇、抖音、秒拍、趣剪辑等APP,充分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活化和动态化,高效实现教、学、练、测、评。如此以来,不仅能扩大学生知识的受益面,保持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合理使用手机、自主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3 重应用,让文化基础课技能化

文化基础课作为人文素养的基础,个体差异性表现不明显,再加上政治、语文、英语、数学、心理等课程的动手操作性又不强,往往会让很多学生觉得沉闷、没意思,所以课堂上玩手机、睡觉、说闲话的现象普遍存在。

“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文化基础课的课堂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满堂灌”,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有趣有味,深化课堂内涵,打造高质量课堂,充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教师既要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制作更好更优的多元化现代教学课件,提升自身授课水平,还要尽可能地多让学生动脑动手,要让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只有加强课堂的自主性、内驱力、互动性、意趣味、才艺性和技能化,让平淡无味的知识学习变成可操作的技能应用,让可有可无的“水课”变成独具风格的“金课”,让学生有兴而来尽兴而去,才能从根本上改观文化基础课被轻视、被挤压的尴尬境遇,从职教改革的浪潮里找到自我发展的生机。

比如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融入书法国画的欣赏和学习方法,开展“同文书画展”,制作“朗诵抖音专辑”,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积淀文学素养,比如在计算机课堂学习文档编辑知识后,开展打字比赛、电子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一比高下中增强匠心精神和竞争意识;比如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花体英文书写赛、英文短话剧趣拍,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提升综合素养和表达能力;比如数学课可融入数独游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严谨的做事风格、优秀的概括能力及公平公正评价的品质,从而为高职院校培养文化素质高、操作能力强、专业技术好的技能型出色人才夯实基础。

4 明任务,转变作业考评模式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当今时代,背诵书写式的纸质作业和“一张试卷考天下”的测评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职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也已不再受职校生欢迎。那么文化基础课如何做才能保住一席之地,才能让学生满意,才能圆满完成学校育人育心的教学任务?

对于文化基础课来说,积极布局线上业务,如开设在线直播、录播课、在线答疑、在线作业改评、在线考试等更为精细化的教学服务,已刻不容缓。而教师的在线课堂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念PPT,更是要加入多人连麦、音视频动画、积分奖励、在线答疑、随堂测试等多样教学作业方式和趣味互动形式,让教学体验更加灵动内化。

另外,学生的课外作业形式和终结性课程考试也要灵活合理,比如要求学生制作音视频作品、调查访谈、网络资料汇编、原创创作、影视艺术赏析、网络直播观看心得体会、博客发文等,将知识、技能、素养全面融入课堂教学,实行创新型信息互动化的实践作业和多元化考评模式,充分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5 知行一,学业创业共成长

教书育人,必须要一再追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而高等职业院校的答案是主要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合格的职场人,其中引导学生就业创业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高职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长远发展,关键在于学生职业理念与社会需求的贴切度、就业市场对学生能力的认同度、学生认知对就业市场的适应度。从这三个标准度来说,文化基础课则必须做好学生的修身立志、成功成才、就业创业三大主题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自信,强大学生的心理适应力,为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拓展做好根基式的服务,充分实现“文化基础+专业实训”支持互促,把学生培养成素养高、技术好、能力强、人品优的就业市场的“宠儿”。

目前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已实行了“1+”能力培养模式,要求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专业技能资格证的同时还必须取得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资格证书。“1+”能力培养模式,既培养了学生今后发展中的基本文化能力,又强化了学生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同时还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任意选取演讲、普通话、软硬笔书法、应用文写作其中一个项目考取技能证书。同时,指导学生就业实践也是文化基础课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比如在高校学生创业就业中,引领学生在校园内开创“小明同学文印工作室”,有偿为学生进行打字复印等服务;开创“零点电商杂货铺”,尝试生活小商品送货上门;开创“小哥跑腿服务站”,为全校师生进行跑腿取件送件等服务,这些创业型校园社团带动了部分学生“动手做、做中学、学会用”,从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课堂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强强对接,也为大学生科技创业就业提供了崭新视角,同时也体现了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独特办学特色。

“高楼万丈还须根基牢靠”,文化基础课的确是学校教育的坚实基础和脊梁,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素养,它从灵魂深处担负着德育文明、思维习惯、人格塑造等重大使命,不容忽视。同时文化基础课也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用心制作精品课程,全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切实为学生专业提升和终身发展提供服务,才能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找到自我发展的春天。

G712

A

10.15913/j.cnki.kjycx.2020.13.031

2095-6835(2020)13-0082-02

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基于职业技能的‘企业课堂’的实施与探究”(编号:2019B-313)

〔编辑:王霞〕

猜你喜欢
基础课职校技能
高级技能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我的职校我的梦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人民音乐(2016年3期)2016-11-07 10:03:23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亚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20:54:40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