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11-28 10:08陈维佳
现代交际 2020年24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精神

陈维佳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工匠精神,可为培养经济型人才提供思路,并为储备专业人才奠定基础。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既需要加强学校人才培养力度,还应帮助学生实现奋斗目标。因此,有必要探究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合途径,进而为促进大学生发展成长、提升其认同感、培育并践行工匠精神提供实践支持。

一、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意义

(一)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高校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校园文化,明确高校育人的理念和宗旨,对学生思想文化的积累发挥指导作用,借助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感染并影响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加入工匠精神,能够吸引学生、激励学生,丰富学校的育人内容,在全体学生心中树立工匠精神。

(二)丰富学生精神文化

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和校园环境,能够加深学生对工匠的了解。学校将工匠精神作为文化宣传的主题,能使学生在该氛围中受到良好的熏陶,丰富其自身精神文化,对其产生正向引导作用,将工匠精神化为榜样精神,鼓励学生主动进步并勇于克服困难,对高校育人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三)树立正确价值观

当前,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大学生拥护党和国家领导、遵循社会主义制度、坚定理想信念、个性鲜明、思维灵敏。[1]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加入工匠精神内容,能使学生具备创新敬业、勤奋求实的精神,使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同时,工匠精神中敬业是个人价值准则,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进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优化大学生就业能力

目前,部分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倾向舒适轻松的工作环境,缺少身体力行、奋斗拼搏的恒心,容易出现消极懈怠的工作态度,进而产生就业难问题。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能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自身专业知识和内容,摆正职业心态,热爱自身专业,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为以后进入社会工作奠定基础,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在高校大学生群体内产生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形态,使其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确保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认清自身价值,树立职业认同感和专业自信心。

(五)突出思政课程高效性

高校教育育人的重点是发挥思政课程的高效性,使工匠精神充分融入思政理论课。[2]由于思政教育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优化学生思想道德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工匠精神中包含了爱岗敬业、勤奋踏实、遵守纪律、尊师重道、执着追求等要素,与思政教育的内核相契合;因此二者具有高度融合性。同时,工匠技术主要通过躬行传授、心传身授的方式传承,实践性较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与社会活动息息相关,思政课程是大部分高校的必修课程,若未引起重视会降低教学效果,甚至使学生出现抵触心理。借助社会劳动活动实现工匠精神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水平、磨炼意志、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实现思政教育具体化和生动化,使大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现实性,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二、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原则

(一)加强创新

工匠精神和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能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供动力;因此,在融合过程中有必要围绕“持续传承”的原则,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传播氛围,确保大学生可以从工匠精神中增强体验性,优化自身专业能力和技艺。以工匠精神为价值内核,借助创新原则,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积极作用,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

(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中的“知”是指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意识,“行”是人的行为和行动。在哲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均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作用。因此,将工匠精神引入高校思政教学中,需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增加实践项目,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将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借助工匠精神达到高校育人目标。

(三)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原则,实际上是高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开展工作并解决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满足其现实需要的原则。[3]将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可以在文化传承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以人为本的原则发挥思政的积极作用。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工匠精神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彰显其个人价值;关注其个性,进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三、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

(一)实现高校组织建设

在校园内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并将其与思政教育充分结合的复杂性较高,需要循序渐进,实现多主体的合作。学校不仅要在文化、课程方面加强教育,还要调整、完善自身组织建设体系。具体内容如下:第一,保障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和领导权利。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构建党委集中领导,多部门合作的管理监督体系。高校应为教师培训、资料更新、课程实践等模块提供经费支持,促进工匠精神在思政工作中的渗透。第二,制定工匠精神教育协同体系,在思政教育阶段建议高校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会,制定融合计划和发展规划,突出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确保学工部、教务处、宣传部、组织部的密切配合及分工合作,进而构建可行的融合教学计划和考核模式,在校内针对工匠精神完成正向舆论引导。第三,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建设,突出校内思政教育的规范性,发挥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通过多部门的相互合作在思政教育中弘扬工匠精神。[4]

(二)加强高校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培养其健康积极的精神状态,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工匠精神包含着各行各业人员的职业追求,在学生心中树立工匠精神,对于达成高校教学任务意义重大,以下探究具体优化途径:

1.工匠精神与课程设计结合

教师应在课前准备时,结合在校大学生的专业特点、个人性格、行业性质等内容,创新职业课程,使专注、精益、敬业、创新等工匠精神和学校教育内容相融合,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和职业素养,增加实践机会,实现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的双重融合。学校可以组织专家讲坛、学术讲座,邀请行业内专家学者讲述自己职业生涯,为学生解答疑问,从而发挥榜样领导作用,对学生完成思想教育。同时,教师可以针对本专业实际情况组织报告会、研讨会、辩论赛,激励大学生主动了解工匠精神,发挥其课堂的主体作用。

2.在思政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

课程教学中,建议教师在课前将工匠精神内容和课程内容充分融合。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让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等纪录片,体会工匠对于技艺的追求,感受劳动者对职业的热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岗敬业”相契合,进而帮助学生内化思政理论知识,达成教育目的。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环境,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明确工匠精神的价值和内涵。在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其中包含道德观、价值观、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律基础等部分。[5]在职业道德规范部分,教师可以融入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尚巧等内容,并以相关案例讲解大国工匠的事迹。例如,组装钳工顾秋亮以“精益求精”精神,确保国家载人潜水器组装精确度和密封性。

在讲授《近代史纲要》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我国“工匠精神”的实际发展规律,剖析工匠精神和民族振兴、国家发展之间的关联性。教师可以讲解爱岗敬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对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提升能力。

又如,在讲解《形势与政策》时,带领学生学习国家战略、党的会议精神、政治经济形势等内容后,可以向大家讲解中国制造2025,将工匠精神和国家强国战略、制造业发展充分结合,通过创新思政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帮助其加强对该精神的认知。[6]

3.完善校本课程

高校可以结合区域发展趋势、自身办学特点、专业优势等内容,增设校本课程,为学生增加实践机会。当前,中国制造在向中国质造转变,因此,以技术为办学特色的高校有必要创新培养手段,依托学生、社会情况,针对工匠精神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使学生重视社会实践,并通过思政教育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优化学生职业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借助校园文化宣传工匠精神

1.创设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发展的核心是追求卓越、尊重学术,其中包含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借助工匠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正向熏陶。比如,利用文化活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弘扬工匠精神中的爱岗敬业内涵;借助创新创业和师生互动活动,向学生渗透创新发展、积极改革的精神。联系实际情况,通过“独具匠心”的思政教育模式,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发挥个性;借助典型示范、评优争先,积极发挥工匠精神中的奉献、坚持精神。此外,教师应结合“四有教师”要求,在校园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脚踏实地地以遵循工匠精神完成育人目标,做出榜样,并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提供支持。

2.加强校内文化宣传

高校属于小型社会组织,可以有计划、有次序、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劳动技能文化知识、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政治观点,将其塑造成合格的中国公民。建议高校将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明确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时代价值,在校园内构建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氛围。建议学校组织挖掘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组织学生观看《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国工匠》等纪录片,使大家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核。同时,借助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网站、官方微博等平台收听或阅读国宝级大师的匠心故事,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此外,定期开展演讲比赛、职业技能竞赛,或组织学生参观展览馆、博物馆,弘扬工匠精神,与校园思政教育充分融合。

3.组织社团活动

借助社团活动举办校外和校内的职业竞赛,可以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真实的比赛中展示技术,在比较中总结经验和不足。还能开阔学生视野,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在心中树立工匠精神。借助竞赛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进取心和竞争积极性,培养其精益求精、不断增进技艺的态度。学生社团属于学生自主管理组织,能为其今后进入职场和社会做准备;因此,学校可以在社团成立前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家体会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进而在后续活动实践中加强认识。此外,高校可以考核人才和社团建设,并表彰表现优异的社团,通过激励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不足,在心中根植工匠精神、贯彻工匠精神。

(四)完成校企合作

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培养主体不仅包含学校,还有社会的支持,高校可以与企业达成合作,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做到知行合一,使其将专业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累积经验,提升自身技艺。因此,企业可以提供实训基地,供大学生分批、长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模拟真实的生产工作环境,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感知度,为今后进入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四、结语

高校在融合工匠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应用工匠精神理论成果,围绕“以生为本”的原则,在思政教育中实现知行合一,确保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通过创新思政教学模式,将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为学生在日后进入社会,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态度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精神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