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南》指出,到2021年,明确人工智能标准化顶层设计,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研制的总体规则,明确标准之间的关系,指导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完成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等20项以上重点标准的预研工作。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家居、养老、环保、教育、医疗健康、司法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推进。(工信部网站)
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强调,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政策》提出,为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深化产业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制定出台了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政策》明确,凡在我国境内设立的集成电路企业和软件企业,不分所有制性质,均可按规定享受相关政策。《政策》要求,各部门、各地方要尽快制定具体配套政策,加快政策落地,确保取得实效,以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务院网站)
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制定出台了《江西省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5)》。《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重点瞄准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引进共建约150家高端研发机构,使江西省逐步发展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实力雄厚的高端创新基地集聚区和高端创新人才向往地。
在政策支持方面,江西省将统筹安排省级科技专项资金,根据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的类别,实行差异化支持。另外,江西省还将在建立联合支持机制、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人才引进培养、强化金融支持、落实财税优惠、享受进口优惠、共享创新资源等7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科技部网站)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了《先进动力联合研发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了联合创新中心。依据《协议》,双方将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基础理论、固体推进剂、先进材料、先进制造工艺、新型动力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基础研究成果转化。
通过联合创新,双方将瞄准国际前沿,携手突破先进动力、含能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瓶颈与难题,不断满足国家未来型号装备对先进固体动力技术的迫切需求;相互学习借鉴创新经验和管理模式,提高产学研合作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加速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应用与市场化转化。(国资委网站)
印度国防部(MoD)发布了《2020国防生产和出口促进政策》草案,以支持该国国防制造业和军事出口的发展。《政策》草案概述了支持国防工业发展的若干战略,例如,发展小型企业、鼓励创新、增加外来对印投资、加强国有机构及优化资源分配等。在销售方面,《政策》草案还为印度国内工业制定了一个目标,即在未来5年内将航空航天和国防产品的销售额增加1倍以上。
《政策》草案旨在将印度定位为“在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此外,《政策》草案被设想为印度国防部的总体指导文件,旨在为国防生产能力提供集中、结构化和重要的推动力,以实现自力更生和出口。(国防科技信息网)
英国正在最终确定一项商业航天发射法规,该法规以英国2018年发布的《航天工业法》为基础,将规范英国境内太空港运营商和发射运营商的所有发射活动,内容涵盖运载火箭的许可和监督、环境考量、责任和保险要求、安全性及事故调查流程。英国政府正在与美国开展合作,后者在商业发射法规方面拥有数十年的经验,近期一直致力于简化发射许可规定。英国维珍轨道公司将有望成为首个执行该发射法规的公司。(国防科技信息网)
美国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与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联合发布备忘录,旨在为政府部门制定2022财年预算提案提供优先事项的参考。2020年版备忘录与2019年一样,把太空列为五大优先事项之一,主要变化是将“在低地球轨道(LEO)平台上进行生物和物理科学微重力研究”列为研发重点。此举表明,美国越来越重视发展太空商业设施,而这些设施最终将取代国际空间站。此外,新备忘录还确定了其他研发重点,如公共卫生与安全、人工智能、5G无线通信、安全、能源和环境等。(国防科技信息网)
日本防卫省表示,面对日益增长的战略威胁和新冠疫情的蔓延,防卫省正在进行一系列内部审查来完善与合同、供应链、进口有关的国防工业政策,以加强国防工业基础。此外,日本将提高本土工业为国外进口军事平台提供维护和升级服务的能力。同时,防卫省正在鼓励更多的本土工业参与到一些项目中去,例如,为美国洛马公司的F-35战斗机、美国贝尔和波音公司联合研制的V-22B“鱼鹰”倾转旋翼机,以及其他主要系统的平台提供维护和升级服务。(国防科技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