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冰(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历史性的发展,教育总体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特别在高等教育方面,即将从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这对于建设教育强国、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事业中传播知识与输送人才的核心载体,具有极端重要性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指出教师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在党的十九大中,点明了建设教育强国是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建强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前提。这也标志着教师队伍建设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机遇。在高等教育中,教师作为传播知识与社会服务的中枢纽带,必须不断提升师德的修养和专业技能的素养,为国家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新技术专业型人才。
艺术设计类学科是由我国教育部于1997年设立的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来自于英译Art and Design,它的综合性非常强,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市场、建筑、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并非一成不变的,其审美标准会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产生改变。
艺术设计类学科成立至今已发展了22年,其研究方向随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而不断进化,现在主要分为视觉传播与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建筑室内与园林景观类设计专业、影视剪辑与游戏动画制作设计专业等,现在新兴发展起来的VR虚拟现实技术和AR虚拟交互式技术也并属于该专业研究对象,其衍生行业有平面设计师、网页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原画插画师、美术编辑、室内设计师、园林景观设计师、建筑设计师、游戏设计师、摄影师、特效师等。艺术设计已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这类学科将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在高等院校中,艺术设计类学科已成为绝大部分院校的必备专业,通常设有视觉传达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商业摄影与后期制作专业、游戏动画专业等,在学历学位上分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从专科的角度来说,艺术设计类专业侧重于软件技术的操作,而不重视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学习,所以导致学生缺少创新意识和审美高度,在社会市场竞争中处于普通“美工”的地位。
从本科的角度来说,艺术设计类专业偏向于理论的学习,软件实操的比例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学生空有一番想法却难以实现出来,在进入社会工作后,常会遇到“眼高手低”的问题。
从硕士研究生的角度来说,艺术设计类专业从横向学习变为纵向学习,针对某一方向做专项研究,其优点是因其专业的深度和意识层面的见识,而能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其缺点是,由于专注于某一点上而导致专业视角被固定,很难跳出思维定式进行全视角考虑问题。
从博士研究生的角度来看,已脱离对技术层面的追求,而向人类社会文明精神建设上寻求发展,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与突破,但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很难在大众市场上进行产品化、量产化,很难达到直接的市场经济产值。从知识传播的角度来说,可以激发受众的灵感,扩宽其眼界与思路,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软实力增长。
综上所述,目前高等教育中的艺术设计类学科仍处于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中,其门类专业方向是活态流变的,具有深远的学术前沿探索价值和广阔多元的社会实践价值。
每个高等院校都有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培养方案,就艺术设计类教育教学来看,院校招聘专任教师的职业素养、招生对象的美术基础、院校本身的实践设备、院校与社会企业间的实践合作等各有不同,所以导致学生毕业后在社会工作中面临各样境遇。
从招聘艺术设计类教师的来源来说,院校考虑更多的是其学历的高低,就2019年高校招聘现状而言,大部分院校门槛从硕士研究生提高至博士研究生,而且设置了年龄段,硕士研究生要求在30岁以下,博士研究生放宽至40岁。这意味着高等院校潜移默化中招聘到的教师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后进入教师岗位,而跳过了在该行业的企业中从普通职员成长为资深设计总监的过程,所以这其中存在许多漏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书本主义。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所以教师的知识储备大多来源于书本知识,按照已被规划限制的步骤,亦步亦趋地重复操作。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甲方和市场的需求千变万化,所涉及的方面远超过书本可以提供的知识,设计师必须按双方的条件不断打磨,建立甲方与市场和谐交流的通道和具有社会市场经济价值的产品,而这其中所要用到的艺术设计类概念型知识必须现实化,技术层面上必须做到控制成本、保障质量、方便流通,这些是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的知识,无法通过书本直接获得。
二是有效沟通。沟通不仅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存在于学生与社会之间。由于大多数教师缺乏完整的行业经验,对设计师的角色停留于学生阶段,所以对怎么与企业领导沟通、与团队组员沟通、与甲方协商沟通、与销售人员沟通、与消费者不同渠道沟通等缺乏应对手段,而这样情况教育出来的学生,将很难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三是职业道德和自我保护意识。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在于有效帮助客户完成自己的产品及实现其市场经济价值,并主动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但目前社会中存在“骗稿”“吞尾款”等恶劣现象,严重侵害了设计师的合法权益,这类问题在我国的劳动法和版权法中有详细记载,但普遍课堂上很少被提及。
四是社会市场环境对设计行业的畸形认知。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上各类技术指导型知识流通,导致从事设计专业的人数激增,设计类门槛下降,由于从职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艺术熏陶和设计思维的构建,导致审美的严重缺失,进一步引发市场对设计行业的不满与偏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市场对设计的认知等同于产品的附属品,这严重损害了从事设计行业者的权益。
教师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令人敬重的职业,代表着国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国力强盛的标志,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时刻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扩展艺术情趣,为学生树立三观正直的楷模形象。同时不断拓展自身的专业素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时刻深化和优化,追寻时代前沿的学术成果和科学技术,并反哺于自身的教学体系中,为学生设计更科学实用的教学知识,达到更高标准的教学效果。
书本知识是最基础的教育方式,但社会市场更需要的是实践型人才,所以需要深化发展校企合作,让师生直接参与社会工作实践中,以项目作业的形式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体,让知识与技能与个人特征、市场需求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提高了标准,从“书本”教师提升为理论学科知识与社会工作实践经济“双师”型人才。
信息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单靠一门技术很难争取到足够的发展空间,所以交叉型学科学习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拿艺术设计类专业来说,可以与心理学形成交叉学科,成立设计心理学、色彩心理学等科目,不但能丰满教育教学体系,还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多元化综合素质的人才。
中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在中共中央的鼎力支持下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高等院校一直为国家输送着大量高端人才。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国际市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变化,每一个新兴信息的引爆点都可能引发一个新专业学科的诞生,在此时代大势下的高等教育艺术设计方向的专业,必须时刻跟上时代潮流的步伐,保持其科学技术的前沿性与人文思想的引领性,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作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必须在党的指导下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大量优秀的高端人才。从艺术设计的专业角度来说,专任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习设计行业的前沿知识,如新兴的VR虚拟现实技术、AI智能制图等,时刻保证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行业上层诉求接轨;必须在精神建设方面不断沉淀,融合古今中外的艺术文化遗产,将创意思维与设计手段不断锤炼;必须有强烈的行业危机感才能激发更多维的创新之路,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更好地报效祖国。
作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明白自己的根在中国,明白自己振兴中华,文化复兴的光荣使命。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上,不能局限于技术上的模仿,更重要的是从思想精神上形成真我的认知,从人类文明艺术的起源到现代科技信息的发展,沉淀下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从事艺术设计在一定意义上也肩负着传承与发展人类精神文明的使命。所以跨专业的学习是一名优秀的设计者必不可少的品质,如建筑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就与人体生物工程学息息相关,从人体的视觉效应、生理安全性、心理舒适度和健康环境等进行交融性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