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雪贞
作者单位:淄博化建医院手术室,山东 淄博 255438
在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并发症之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说是较常见的一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一般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温度通常高于正常体温[1-4]。如不能及时治疗,血栓脱落造成血管堵塞,进一步可导致肺栓塞、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后果,有极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5-6]。而术后形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一般与长期卧床、静脉曲张、血液的高凝状态及手术刺激有一定关系,若在手术中对患者做好预防性护理,减少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刺激,则可有效降低患者该种并发症的发生率[7-9]。本研究对120 例手术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方式(分别含有与不含预防性措施),并对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9 月于我院就诊的并进行手术的患者120 例,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0 例,男患者32 例,女患者28 例,年龄39 ~72 岁,平均年龄为(48.2±2.1)岁,住院时间平均为(17.7±5.1)天;观察组患者60 例,男患者31 例,女患者29 例,年龄37 ~75 岁,平均年龄为(49.3±2.7)岁。住院时间平均为(17.8±4.9)天。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进行比较。
在手术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与预防性护理。
对照组:在手术前,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对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解答患者的疑问,告知术前的注意事项,请患者做好准备。在手术过程中,将手术室的温度、湿度调节至适宜状态,温度21℃~25℃,湿度50﹪~60﹪。对患者的骨突部位、受压部位均使用体位垫,做好保暖工作。提高与手术医师的配合度,完成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各事项。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采取预防性护理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询问患者是否出现肢体肿胀的情况,如果出现肢体肿胀,则需要对患者进行重点关注与护理。告知患者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沟通缓解患者的术前不良情绪(紧张、恐惧等),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在手术过程中,穿刺时尽量不要在下肢静脉进行,防止影响下肢正常活动,可以选取上肢静脉进行穿刺,力求一次即穿刺成功;手术中如患者失血过多,致凝血-纤溶系统失去平衡,血液黏度增加,持续处于高凝状态,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要及时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增加有效血容量;如果患者在术中采取的是仰卧位,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将患者的腿部适当抬高约15°左右,屈曲膝关节,巡回护士为患者实施腿部按摩,从腿部前、后、内侧与外侧各个方向进行按摩,重点按摩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每次按摩时间为2 min,双下肢按摩12 min,以促进血液循环;在手术结束搬运患者的过程中,要保持动作轻柔,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术后体位,在转换体位后要实时监测血压、脉搏、心率等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
对两组患者各自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以及凝血指标进行记录,其中凝血指标包括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为:观察组1 例,发生率为1.67%,对照组9 例,发生率为15.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P<0.05)。
两组患者术后5 d 的凝血指标对比如表1 所示,可以看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往往产生许多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肺不张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会给患者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果发生血栓脱落,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血管各处,一旦发生阻塞,如脑梗、心梗、肺栓塞等,都具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10-12]。若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则要从引起其发生的因素处入手,因此预防是很关键的。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言,有效的预防侧重于手术室护理的措施,在手术前以及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都需要采取预防并发症的种种措施,包括术前掌握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减少手术的刺激,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并做出相应护理以及术后对患者的健康宣教等。本次研究针对的便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了观察通过预防性护理是否可以降低其发生率,选定了两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采取了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和预防性护理,在术后的观察中,本次研究发现,不论是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以及患者的凝血指标,观察组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性护理中,我们通过掌握患者病情,从而在手术中做好了预防措施,降低了手术对患者下肢静脉的刺激,通过抬高下肢及按摩腿部等措施,促进了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降低了患者下肢静脉的凝血指标。因此,可以看出,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表1 两组患者术后5 d 的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5 d 的指标对比(±s)
组名 D-D(μg/L) Fbg(g/L) FDP(mg/L) PT(s)观察组(n=60) 264.5±18.6 2.5±0.6 2.6±0.7 30.4±2.3对照组(n=60) 382.3±17.4 3.1±0.8 3.2±1.9 32.9±3.6 t 值 -35.826 -4.648 -2.295 -4.533 P 值 <0.05 <0.05 <0.05 <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中对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