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体医融合”教学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2020-11-27 09:48胡海洋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关键词:体医融合教学服务体医

胡海洋(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胡启良(湖北经济学院 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承载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和使命,他们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2020 年1 月《2020 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发布了大学生的总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状态、健康诉求的全方位调查报告。 根据《报告》,我国大学生健康的期望值极高,总体健康状况良好,生活方式需要改进。86%的大学生表示出现过皮肤状态不好、睡眠不足和情绪问题等健康困扰;77%的大学生表示丰富的社交生活和各种电子产品是导致睡眠不足的主要因素;67%的大学生表示会采取行动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64%的大学生认为健康要从年轻时做起,并有意识主动维持身体健康[1]。 这些数据显示,大学生无规律的作息生活导致的健康困扰已经成为健康校园建设的一道屏障。

随着“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的推进、高校校园体育的蓬勃发展,大学生不仅对科学锻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运动改善健康困扰给予了高度关注。 在医学治疗和科学健身都能有效促进人体健康的共识下,充分发挥医务人员与体育指导人员、医疗处方与运动处方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健康水平、运动内容、运动强度与量的协同指导,让大学生各群体从中增强体质、强化免疫力,关系到大学生健康健身的可持续发展。 借力健康中国建设中“体医融合”健康干预“治未病”这个主要抓手,建立高校体育“体医融合”教学服务平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健康观、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素养成了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和生命领域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背景与依据

(一)高校体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理应为大学生健康教育贡献力量

2016 年5 月《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与我国未来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2],10 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构建多元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把健康教育作为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3]。 大学生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体育教育是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强健体魄、传授运动原理与技能、培养科学运动方式的最后阶段,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与时俱进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通过体育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安全性、科学性、终身性的体育运动意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预防健康风险、防御慢性病的发生。结合我国现阶段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加强体育、校医院、教务跨部门合作,整合高校体育与校医院教育医疗资源, 改变高校传统医疗体系,构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势在必行。

(二)预防为主的“体医融合”健康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健康困扰

2016 年7 月《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促进“体医融合”发展,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4];10 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和不同健康状况的运动处方库,以预防为主要途径, 推动体育与医疗深度融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3],表明了“体医融合”已经成为全民健身及全民健康领域一个新趋势。充分发挥高校蕴藏的科技服务优势,以改善学生健康困扰为导向,以体测体检数据为依据,以运动风险管控为目的,以运动健康方案为抓手,建立为学生提供体质测试、运动能力评估、运动处方等服务的“体医融合”教学平台,使学生获得自己健康决策所需的基本信息和服务类型, 形成高校服务学生科学健身指导的常态化机制, 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三、高校体育“体医结合”教学服务平台的现状与趋势

(一)国家相关政策与地方实践支持现状

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指出要持续提升青年体质健康水平,要“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体质健康指标的硬约束”,让更多青年“培养体育运动爱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5]《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等政策都强调“体医结合”非医疗手段健康干预促进全民健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强调的同时也提出“实施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 推进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人才聚集的高校师生积极践行“体医结合”锻炼模式,形成了良好的校园健身氛围。 同时,集体检、体测、健身于一体的北京郡王府阳光康曼俱乐部(2004)和苏州医保卡购买健身服务的地方成功实践也给高校体育“体医融合”服务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借鉴与帮助[6]。

(二)高校体育“体医结合”教学服务模式的现状

我国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平台是学校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平台,是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信息资源协同共建共享的云体系, 它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便捷教育教学服务为终极目标。 主要包括:系统、学籍、教学计划、排课、选课、成绩、考务、教学评价、毕业、师资等管理功能模块。 新时期为迎合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客观需要,我国高校都在尝试整合体育学科与医学教育资源,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构建“体医结合”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我省7 所高校700 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我省高校体育教学一直在探索运用体育手段和方法, 配合医学的思路和路径,用“体育+医疗”的方式去保护和促进大学生“未病者”的健康。 主要表现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训后恢复、教学准备部分的热身及结束部分的整理、 运动损伤的简单预防、体质测试的医疗护理、体育特殊群体的保健康复等。 这些零散的“体医结合”线下教学措施很难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也很难改善大学生当下的健康困扰。 主要表现在:(1)高校教育教学缺乏“健康第一”理念指导下“服务与大健康”视角的思考;(2)教学平台功能仅局限选课、上课、评价等,缺少师生健康教育沟通互动功能;(3)平台建设注重培养智育教学资源,缺乏体育医疗健康资源的开发;(4)平台资源的推送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等。 随着 “互联网+”的应用,以“运动处方”教学为主导,以体育生活方式为重点,以兴趣爱好为方向,以身体素质为前提,以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体医融合”线上和线下教学服务平台正积极的探索推进当中。

(三)高校体育“体医融合”教学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服务和健康理念的不断变化,运用物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IT 信息化手段和传统体育教学平台结合,构建指导学生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7],将朝着更加有效地促进学习和管理的方向前进。 《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 显示,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健康意识,并懂得利用各种方法促进身体健康。随着国家健康政策的支持,大学生们可通过医学消除或预防疾病,再利用营养、体育等方式改善个体,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时,借助医学保护,让体育锻炼真正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高校体育与医学协同发展无疑是大学生最有效改善健康困扰的方法与手段。 在传统高校学生教务管理平台基础上,高校体育“体医融合” 教学服务平台将通过手机App 实现体测体检数据采集、体育场馆及医院保健床位的预定, 根据体育保健医生大数据分析查询教学和课外锻炼运动处方及注意事项, 努力实现高水平运动员“体医结合+科学锻炼与恢复”、普通学生“体医结合+运动处方”、体育特殊学生“体医结合+运动保健康复与传统保健康复结合”的分类健身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控制运动风险科学锻炼”的突破性进展[8]。

四、高校体育“体医融合”教学服务平台构建探究

(一)构建平台原则

1. 需求实用性

响应“健康中国”建设的号召、落实“健康教育纳入国民高校教育体系”,在及时了解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场馆资源和医疗资源、运动项目需求及心理需求现状基础上,以改善大学生健康困扰、增强体质为出发点,深入调查研究湖北省高校健康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情况。根据学生的健康需求,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增加健康教学模块,构建一个开放互联、多层分布、共建共享、协同服务的“体医融合”服务教学平台,满足大学生便捷、实用的健康需求[9]。

2. 服务协同性

教育即服务,高校体育教育必须服务学生身心健康。高校体育“体医融合”教学服务平台主要是为了便于大学生运动风险评估、科学锻炼、合理营养、理疗康复和舒缓压力等指导信息的获取。平台的构建要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服务功能,遵循服务协同性原则, 它不仅包括高校体育场馆和健身等相关资源,也需要校医院医疗、卫生资源,通过校医院入学时的体检报告及相关咨询,加上体育部门的体质检测,搭建教务管理平台下大学生体育、医疗各方面大数据的综合整理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健康信息和下阶段的运动处方。[10](图1)

图1 高校体育“体医融合”构建模式图

(二)构建平台框架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的精神,依据高校体育“体医结合”构建模式,建立大学生“体医结合”智慧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思路:每个学生在教务教学系统注册时输入高中和入校时的体检信息、 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个人健康状况和每次运动后身体感受;校医院保健医生预估潜在的运动风险等,体育保健教师提出运动处方等;学生通过体医教师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场馆设施及运动方案进行科学锻炼。 从而实现大学生智能化、便捷化的咨询与指导,加快高校体育“互联网+体医结合”进程[11]。

图2 高校“体医融合”教学平台框架

(三)实践平台功能

1. 信息查询功能

学生和体育保健人员输入学号、 工号和密码登录查询相应的信息。学生首次注册登录时要输入自己健康体检、体测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数据,以便对体育保健人员有针对性的分析。再次登录时可以看到体育指导员、场馆资源、保健医生、医疗资源等相关信息。

2. 智能分析功能

在数据信息主要包括4 个方面:大学生身体数据信息(体检体测信息、运动后身体感受信息、疾病史、风险评估信息、运动和体疗处方信息);高校体育场馆和医源设施信息;体育和医疗专业人员信息;学生教学时段信息。把数据库的这些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智能转换整合,形成便捷的资源信息,学生根据平台资讯,选择适合自身、个性化的运动健身方案。

3. 资源共享功能

通过大学生身体数据信息、场馆和医源设施信息的共享,体育和医疗人员根据教学时段动态分析身体数据的变化,为学生提供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营养的运动处方, 对体医融合助力校园健身进行全面宣传。

(四)平台服务流程

高校体育“体医融合”教学平台主要是为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其服务模式主要包含如下三个环节[12]。 (图3)

图3 高校“体医融合”教学平台服务流程

1. 大学生健康档案的存储

档案主要存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评价(体检、体测、身体机能等);适合参加的运功项目、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全面了解体医保健人员、资源信息;初步拟定课堂和课后的运动方案。

2. 课堂和课后实施拟定运动方案

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与教师沟通; 记录课中课后身体机能变化;课后锻炼严格实施体疗处方;注意运动防护与风险。

3. 实施运动、体疗处方后的健康评价

主要包括体能恢复、健康评价和信息反馈。学生在课内外一体化实施“体医融合”运动处方后,反馈身体机能、心率、疲劳程度,运动强度、量是否适宜,根据反馈,体育保健人员及时调整运动和体疗方案,为下一次练习做准备。

高校体育 “体医融合” 教学服务平台是新时代高校教育“以生为本”理论的具体落实。 “体医融合”平台服务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信息资源整合、运动处方的制定、健身效果评价、过程监控和信息反馈组成的有机整体,需要推动高校行政、教务部门、体医管理部门(保健教师和医生)和大学生群体共同参与协作,加大宣传推广、复合型人才培养、行政支持力度, 健全教务组织管理, 推动体育和医院两大部门的融合创新,才能实现终身体育、健康教育、生活教育、增强体质、疾病预防等多种教育诉求。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教学服务体医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来华留学生对全英文授课教学服务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
关于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探析
“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体医融合背景下社区医疗与体育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体医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