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双,武汉大学2017级MPA研究生
时代的快速发展,让互联网进入了人类社会。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互联网无疑是最方便最快捷的联系渠道之一。从以往的管理经历来看,在社会基层的管理中往往是由当地的政府部门做主导,只有少部分或者是固定的一些市民,才能直接或间接地对政府工作进行了解或提出参考意见。“互联网+”的到来,让政府可以利用其开放性,快速且全面地了解和整合到更多基层的信息,有助于人民群众积极地、广泛地和政府部门进行意见交流,也有利于政府对工作反馈结果的收集。让更多人的市民有机会可以参与基层建设,帮助政府部门了解到更加全面的民意,有助于真正意义上的群众和政府交流平台的建立。政府部门只有清楚地知道基层人民想要什么,想改变什么,才能让基层社会治理向着正确的、更好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可以为群众反馈意见提供良好的发表平台,让群众对社会基层治理有了参与感,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基层社会管理的热情,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如此以来,在政府发布相关治理政策时,群众们能更加理解政策发布的原因,理解政府的工作并做到积极配合,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极大的便捷。“互联网+”让基层治理不再只是政府部门的事,它让基层治理变成了一个全民关注的话题,帮助群众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和自身素质修养,同时也能增强基层民众的凝聚力,让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地具有人情味。让科技技术与社会管理相结合,也是“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变革之一,也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灵感来源。
“互联网+”在社会基层管理中的运用和创新依旧是一个新鲜的议题,它的实际运用到现如今依然处于发展和探索时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基层治理也面临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和困难。在现阶段的互联网背景下,可以进行网上交流的大多都是中青年人,老年人对待如互联网等新鲜事物的接收度较弱,还有部分残障人士不能进行正常的互联网交流,这就让治理和服务需求得不到全面的反馈。治理和服务的内容无法完善,让基层治理工作有了缺陷,容易导致弱势群体得不到社会和政府足够高的重视和关注,容易出现管理重心的偏移,从而增加了后期治理的工作量。
用互联网技术帮助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是一个新提出的理念,许多地区的政府对此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只能靠自己的摸索进行发展进步,因此成效缓慢。有些地方政府对“互联网+”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只是单纯的进行了技术革新,忽略了社会治理中的人性化、开放性等因素,因此治理的效果并不显著。有些地方“互联网+”社会治理没有得到彻底落实,上下机构信息衔接有误差,各个部门配合不协调办事逻辑混乱,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继而让社会治理措施实施进度缓慢,人民需求得不到满足。
互联网时代之下,个人的言论会被更多的人看到,也因此会带来更大的影响。网络舆论的管理,一直是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之下,群众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碎片化。但在网络上人们的学识层次高低不一,辩证思考能力强弱不同,怎样让群众学会合理分辨真假信息并抵制谣言,多参与和配合政府的真实工作,提供有用的、积极的建议,也是“互联网+”基层治理的难题之一。
伴随着互联网在现代人生活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和社会大环境对“互联网+”计划的重视,我国各个省市和地区都相继对“互联网+”计划做出过大胆的实践和尝试。政府部门可以根据“互联网+”治理反馈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例如,对上网不方便的群体,政府可以对养老院、残障人士关怀中心等有关机构开发针对性的交流平台,让相关机构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定期的做走访调查,然后代替他们在平台上和政府进行交流和意见反馈。当地政府可以组织专员,专门负责拉近群众和政府的关系,可以利用节假日多多举行一些亲民的活动,在广场上放映免费的露天电影,利用随处可见的广告牌或LED 灯为群众送祝福和叮咛,在群众面前树立一个亲切的政府形象,借此可以鼓励市民多多参与和配合政府的相关工作,积极反馈有用的建议和感受,帮助政府一起建设和谐美丽的基层社会。对于网络舆论的管理,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公关部门和举报网站,及时的澄清一些影响较大的不实言论,鼓励民众在有疑问和困惑时拨打官方发布的工作人员联系号码进行查实,或者去举报网站进行检举。严厉打击造谣违法者,对积极揭发谣言的市民实行奖励制度。“互联网+”背景下,让社会基层治理更加的现代化,更加的符合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科技服务于社会,社会也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互联网+”让政府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民群众,也让人民群众更加理解政府的行为,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