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靳成 唐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宁夏销售分公司
国企政工工作开展路径创新是根据政工工作开展的内容和职工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工作方式创新,进而保证职工对企业新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保持足够的认同度和实践度。综合来看,国企政工工作开展路径创新的必要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面对持续变化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国有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政工工作来稳定内部职工的工作状态,避免职工思想明显波动可能造成的企业发展实力削弱情况的出现。同时,通过政工工作开展路径的创新可以将分散的职工创新力凝聚起来,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创新力,为企业攻克难题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而这也是企业十分重视政工工作路径创新的原因之一。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企业职工开始更加重视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即职工工作除了拿到一定的薪资报酬以外,还希望能够获得企业的肯定和尊重,能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而这就促使职工通过政工工作来将自己的内心需求传递给上级,并争取得到满足。在这个过程中,政工工作所发挥的是连接职工和企业的桥梁。为了更好地适应每个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掌握和传递,就需要对政工工作的开展路径进程创新,以职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接近职工,了解和满足职工需求,使职工愿意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引发新形势下国企政工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首先,工作人员的思想比较慵懒,对于员工来说工作没有压力,且枯燥,所以工作热情不高,导致工作效率低。政工工作人员应该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有“明理、寓情”的理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工作人员的年龄大,工作思想老旧,有些员工工作时间长,虽然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工作方式一直受束缚,缺乏创新力度。其次,社会群众对政工的认识不全面,近几年的国企政工工作缺乏新员工,没有新力量的注入,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种,第一,国企政工工作人员的思想认知越来越落后,致使大多数的员工不愿意从事此项工作。第二,国企政工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得不到大众的肯定,薪资待遇低;最后,国企对政工工作人员的岗位缺乏教育,国企政工在培训员工时,运用的方式单一,使员工对于自己工作岗位的认识过于片面,而且,国企对政工人员的培训缺乏资金的投入,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由于政工工作所面向对象——职工在思想情感等方面表现出的明显差异,政工工作的开展不能够完全采取传统的“一刀切”的模式,而需要根据不听职工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政工工作开展方式,以更好地适应职工的要求。就当前国企政工工作的开展而言,需要通过以下三方面的策略来创新政工工作开展的路径。
政工工作理念是影响政工工作开展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容易忽视的关键点。在当前职工工作思想不稳定性明显增强的情况下,政工部门和人员要在工作理念方面与职工的思想变化保持同步,避免政工工作滞后于职工工作中的思想诉求。为此,除了要经常性地讨论职工工作的状况以外,还要通过与职工的深入交流来掌握政工工作与职工思想政治状况的差距,促使工作理念及时得以更新。
由于职工思想政治状况方面存在的个性化差异,企业在开展政工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工作方式的因人而异。而为了更好地适应政工工作开展的要求,政工部门和人员要结合政工工作经验,积极探索新的政工工作方式,丰富与职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例如,除了使用原有的面对面交谈、小组讨论等方式以外,要积极拓展诸如微信、微博、QQ等社交性的政工工作开展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渗透到职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影响其工作的思想和行为。当然,多元化政工工作方式是就企业整体政工工作开展而言的,对于具体的职工个人,只要确定一种最为适合的工作方式即可。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职工,可以通过微信、QQ等间接性的互动交流方式来对其进行持续性的关注和引导;对于性格外向的职工,则宜选择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方式来直接了解其思想政治状况。
培养政工人员是促进国企政工工作路径优化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提升员工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提高员工的语言写作能力,作为国企政工工作人员在宣传工作时,需要对资料进行整合和编写,所以员工要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其次提高队伍的建设,为了保证国企政工的工作运行和提高国企政工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要对员工进行定期考察,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使员工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稳定员工的思想情绪,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使员工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培养员工的队伍的建设。最后要引进专业的人才,国企政工缺少专业人员,工作人员老龄化严重,在招聘时提高门槛,择优录取。
政工工作作为国企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实力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对国企政工工作开展路径进行创新既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职工发展的客观需要。针对当前政工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企业政工部门要通过更新政工工作理念、打造多元化政工工作方式和注重企业良好政工文化的塑造等策略来推动政工工作开展路径的创新,以适应职工思想政治状况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