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元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现代医院管理要求公立医院在2020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于实现以上目标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医院现有的管理理念,进一步规范各项经济活动。以防范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有效防止出现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等违法违规及舞弊行为,对各职能及业务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漏洞,防止对医院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就能有效地提升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保障医院的物资财产安全,保证医院健康持续发展,以更好的适应当今的医疗体制改革,为人民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我国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起步晚,就目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来看,仍然有部分公立医院暂未真正启动内部控制工作。已经实施内部控制的公立医院,也存在内部控制规范宣传贯彻不到位,医院管理层、职能部门员工和临床医护人员参与性不足,对内部控制相关流程、方法和体系建设等内容缺乏认知,未能将内部控制融入到所有经济活动中。因此,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环境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随着我国政府层面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持续推进,公立医院在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措施得到了部分执行。而全面预算控制管理、专业内部控制队伍建设、内部控制信息化集成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也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由于其出台时间较短,缺少实践经验,只是在宏观方面进行了指导,在对公立医院的具体操作指导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少专门针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管理及内部规章制度。比如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实践当中,不相容的岗位相分离的要求是必须贯彻落实的,如果医院做不到,对不相容岗位的牵制与制约就会很弱,造成舞弊的现象时有发生,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比较差。
医院的内部监督机构主要是内部审计部门。从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来看,公立医院内审机构力量还比较弱,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也不够重视,其次审计人员配置和业务管理水平还参差不齐,达不到相关要求,有部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还是由财务部门牵头,没有体现出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目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内部控制检查的监督作用不强,对降低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效果有限。
公立医院要优化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公立医院的院班子成员以及中层管理要足够重视,具备明确的内部控制意识,将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抓手,推动内部控制向标准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其次,公立医院还要加大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宣传和培训,建立内部控制人才培养制度,大力培养现有内部控制人员,必要时也要引进专业人才;再次,还要组织内部控制经验交流,建立起内部控制专业团队,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从而真正提高全院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营造出良好的内部控制运行环境。
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制度建设是基础。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要具备全面性,不留死角,要贯穿医院经济工作的各个层次、各个流程。在制度建设中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根据内部控制的特点及具体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各个岗位职责,使其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发挥其指引和监督职能,比如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收支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等。公立医院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该以制度为中心,出台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违反制度的部门、人员予以必要的惩戒,在全院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氛围。
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医院不仅要成立专门的内控审计部门,还要保证其监督和评价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具体为根据医院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和流程,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然后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审计中发现的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的高风险业务,要及时向医院管理层报告,为解决与降低风险提供可行性参考。同时还应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多方位、多角度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阐述内部控制在公立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发现目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优化相关制度和流程,从而提升公立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