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艳
绥棱县上集镇人民政府 黑龙江绥化 152235
由于软基具有较好的渗透性、高压缩性和较差的透水性等特点,水闸施工时当地基达不到要求的稳固性时,则会出现坍塌问题。因此在实际水闸施工过程中,针对软基需要合理运用软基处理技术,有效的改善水闸施工条件,确保其基础具有较好的负荷承载能力和抗沉降能力从而为水闸投入运行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软基土质较为松软,而且具有较大的含水量,压缩性和承载重力能力都较差,不具备抗冲能力,细砂易液化。在实际水闸施工时,一旦遇到软基,在水闸自身重力及外来压力作用下,地基易坍塌或是沉降,从而使闸室倾斜,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水闸在使用过程中泄流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功能,虽然泄流时水流速度不快,但仍具有一定的冲击力,而软基自身抗冲刷能力较差,泄流过程中会对水闸底部带来较大的冲击力,同时水闸两岸冲刷力度也较大,这必然会对水闸地基的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水闸地基在渗水流影响下也易出现变形,在水流作用下甚至会出现断裂或是坍塌等问题[1]。
在软基基础上进行水闸施工,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则需要合理选择水闸建设的位置,具体要能过具体的探测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地基条件和水闸室之间要具有较好的匹配度,并针对结构模式进行完善,以此来保证水闸室和水闸地基的稳定性。在实际水闸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防水渗透的规划设计工作,特别是水闸上游与两岸建筑物与连接物的部分,宜尽量设计一个完整的防水渗透系统。而且水闸施工设计还要能够对水流冲击力度具有较好的抵抗性,降低水流对水闸及水闸两岸的冲击力度。另外,还要重视软基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保证水闸施工环境的安全性,为水库高效、高质量的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2]。
在水闸软基施工过程中,采用抗冲击及抗腐蚀的低压缩性材料将软土层从水闸软基中替换出来,具体可以使用大颗粒的砂石、碎石或是卵石等,换填完成后再进行加压加固处理,使换填的材料能够与地基中的土层紧密结合,减少换填材料与土层之间的缝隙,进一步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使其能够满足水闸施工要求。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用换填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施工环境因素,特别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确保施工的经济性。
水闸软基主要以淤泥和淤泥土壤为主,而且土质中含水量较大,在针对软基处理时,可以应用排水预压法,尽量排出软基土质中的水分,增强软基的坚固性。具体采用的方法以堆载、真空和降水等,通过压缩排出软基土质中的水分,增强地基的抗压能力,降低水闸沉降或是变形发生的几率。针对于软土地基土层渗透性不大的情况,宜在地基土层内部挖竖向排水通道,竖向排水时宜采用袋装非砂井及塑料排水板等方式。针对于软粘土、杂填土等地基,适宜应用加载预压法。
水闸软基加固时可以采用化学凝固法来增强软基的坚固性。这其中以灌浆法作为代表。在具体水闸施工开始之前,需要选择水泥和石料等材料进行充分混合,并搅拌均匀,将其灌注到水闸地基软基的底层,使其与地基周围的土体充分的混合,凝固后形成为一个整体,即复合地基,从而达到硬化软基土层的目的,进一步增强水闸地基的承载能力[3]。
在处理水闸软基时,粉体喷射搅拌法是最为常用的一项处理技术,其具有安全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在具体水闸施工开始之前,需要检测水闸地基软土层的厚度,根据具体标准,要求土层厚度要在10m以内,底层土层能够承受的重量要与标准要求相符。同时在具体安全柱底之前,还需要明确深层卧硬土层的含水量和强度,针对柱基进行测试,施工时桩体内部材料要确保搅拌均匀性,使硬土和搅拌材料之间能够充分接触,增强桩体的坚固性。在具体进行桩身施工时,施工材料要确保混合和搅拌均匀,桩体整体要具有较好的均匀程度。而且为了确保桩体混合物搅拌效果,宜采用全程搅拌工艺桩进行复搅,以此来增强桩体的坚固性和承载力,实现对桩身质量的有效控制。在实际桩基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桩尖的成桩质量,宜将钻桩钻至水闸地基最底部,钻机需要在原地旋转两分钟左右,再打开灰罐。在具体喷粉时还要对喷粉从钻口到喷嘴的时间进行掌握,确保粉体水泥从喷嘴中喷出粉,以此来提升桩体的稳定性。由于粉喷桩体属于双重地基,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增加桩体的坚固性,在具体加固处理时,不宜仅局限在基础轮廓线范围进行施工,宜在桩体周围实施整体护桩操作。特别是针对于引堤的岸边到岸墙之间连接,宜合理布置护桩,确保引堤具有较强的负荷承受能力,同时还能够对水闸岸墙变形进行有效控制,进一步实现对桩体的有效保护。
在水利工程水闸施工过程中,软基对水闸施工质量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针对软基进行有效的处理,确保与施工要求相符。针对于水闸施工中软基处理的方法较多,具体要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适宜的软基处理技术,以此来保证整体施工质量。而且为了确保水闸软基基础的稳定性,还需要结合施工现场土质特征来制定施工方案,掌握软基处理技术的要点,以此来保证软基处理的效果,为水闸施工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