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双
象州县林场 广西象州 545800
国有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工艺、种植技术、设备和科学性的管理方式才能够确保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展开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林业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有林业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助力。只有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让其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才是最为重要的。
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森林资源的总体质量和覆盖面积还是较少的,并且部分国有林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林地的实际产出情况也并不高,林业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森林的综合效益也有待提升。尤其是林业产品结构单一是目前最为关注的情况,林业产品存在着品牌少、附加值较低且规模性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等一些列问题[1]。面对这样的市场发展情况,林业资源自身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另外我国初级加工的林产品较多,缺少中高端的产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国有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与产业升级。
前期投资成本较大、生产周期长等等,这些都是林业生产过程中的特单。目前我国林业企业在展开林业产品生产、流通入市场的过程中,多数的生产资金都是来源于国家的投入。面对这种单一性的投资环境,我国林业企业在投资资产上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并且会让企业的资产逐渐封闭化,面对这样的情况林业资源也很难再出现转让、买卖等情况,因此无法提高市场占比和经济效益,也无法使林业资产持续增殖。也就是因为投资人和投资形式都极为单一的情况下,我国林业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速度都进展的十分缓慢。
并且在以往我国林业都是遵循着重采伐、轻培育的理念,因此导致对林业产业的人才、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并不足,导致国有林业产业和多数林业企业都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社会、市场的强烈竞争。国有林业产业的发展速度也相对放缓,整体经济效益的增长也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甚至有部分林业企业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除此之外并没有在国有林业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一定规模性的林业龙头项目,这也是令整体林业产业发展进度滞后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制约了国有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作为国有林业经营管理、生产的主要物质对象,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经营模式,都必须要根据森林资源的实际生长状态来作为基础,并且严格遵守“以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节约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好自然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通过植树造林等行为,来加强林业工程造林和天然林保护工作力度[2]。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森林资源源源不断的增长,并从提升资源数量和森林覆盖面积等方面来提高国有林业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目前由于国有林业的特殊性,森林资源的权属问题也较为复杂,部分地区有着林地面积、质量记录不清晰的问题,并且集体林区制度的改革也较为粗放。这种问题逐渐演变成了是谁占有的林地,那么那片林地就归属于谁之类的情况。另外由于林地资源所属权分化不清的问题,导致时常出现林地纠纷。林地的开发和利用也经常出现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对林地资源过度采伐、对国有林地私自砍伐、浪费森林资源等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森林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情况加剧、林地生产能力降低、生态恢复缓慢等等,直接限制了国有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发展形势和林政政策调整的过程中,国有林业产业的发展和生存都迎来了新的挑战,林业产业的经济来源受到了影响,使国有林业产业的发展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在以往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未形成第二产业,其它业务的收入较少,导致多数林场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保障。面对这一情况可以通过对林地产权制度进行创新来改善,这也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林地产权制度能够明确划分林地的占有权、收益权、使用权等等。只有明确林地的产权,才能保证国有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也能够让林农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保障,进而达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3]。目前我国林业企业被划分为国有林业企业、私营集体企业、集体制林业企业等等。在国有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加强相关责任体系的建设。让林业管理工作具体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并且通过责任到人,让管理工作落实到护林员的身上。
通过建立林业产权制度,完善机制、加强责任落实等方式,让国有林业能够构建出合理的奖惩措施,调用各个地区的植树造林、护林等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国有林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让国有林业产业逐渐达到森林资源增长、生态效益提升的状态。
在林业产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通过多样化的林业活动来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的水平。首先需要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设立多样化的培训班来对群众和林业工作人员展开基础知识讲座,让基层林业人员能够了解科学的造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相关的知识[4]。传统的林业技术目前还无法较好的适应林业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对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这也是改善目前国有林业产业的关键之一。通过更为高端的信息技术来对林业生产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确保林木的成活率能够得到提升。
由于社会发展阶段中对林业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只有控制采伐情况才能够有效保护林业产业的持续性发展。首先需要提高运输人员的知识,并且通过定期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监管能力。其次需要加强林区内对自然灾害的预测能力,根据季节的转变来展开各类的普查活动,从而减少一切森林灾害的出现。其次要全面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森林防火意识,将火灾预防检测、林火阻隔等防范工作做到位,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调动周边的居民和工作人员加入到应急预案中,从全方面减少火灾所带来的林业损失。最后则是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通过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来防治一切不法行为的发生。
人才培养是国有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要想全面实现国有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力度。我国专业性的林业人才仍然处于较为缺乏的状态,因此在要重视专业性人才培养,建设能够满足林业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队伍。目前多数林业技术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专业性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因此需要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教育[5]。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交流会等方式来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林业知识,从而更好的适应林业工作。
除此之外国有林业企业还应当加强与各个高校之间的合作,林业部门为高校人才提供实验资源,而高校为林业部门和企业提供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只有为国有林业产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专业型的人才,才能推动林业产业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国有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森林资源的持续性利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之外,还需要考虑林业所引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群众对物质的需求等等,要从多方面展开协调才能全面突显出林业产业的综合效益,从而达到让国有林业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