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丰齐 伍 欣(怀化学院 美术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
每一个地区在发展时都离不开优秀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了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人,将地域文化色彩与地方艺术教育相融合,其具有高度的创新意义,能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弘扬地区文化。这是高等院校在开展艺术教育时不可推卸的责任,高等院校承担了育人的责任,也承担了文化弘扬的责任。
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在开展艺术教育创新中,其优势有以下两点:一,推动“有区隔、有特色、可操作”的设计学专业实践育人模式构建。二,构建以“地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主轴的“融合育人”实践教学机制。作为地方高等学校的领导人员,应该充分的认知到地方高校进行艺术教育创新能够更好地弘扬地域文化,并且提高对地域文化宣传的重视程度。艺术教育本身就与文化密不可分,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样也是我国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院校都已经将艺术教育作为综合素质教育开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艺术教育能够更好地向青少年去传达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维系着各地区不同人们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不同时期给予中国人们不同的力量。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其诞生了非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的形式本身就是组成传统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作为地方高校的教师以及高校的管理人员应该了解到在开展艺术教育时,应突出地方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教育特色,以及该地方所具有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地方高等院校的艺术教师需要理解和掌握,在本区域内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以及民族文化的基本特点,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让学生去挖掘他们日常生活的这个地方独有的艺术资源,了解在该地区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该地区的文化形成以及该地区的艺术来源。只有选择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可操作性的内容,将艺术与生活相融合,做到艺术的生活化、生活的艺术化,才能够让课堂的知识不再枯燥、无味,而是能够通过生活化的艺术色彩让课堂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在学习时学习效率也会逐步增加。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理解艺术所带来的独特美感,艺术教育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学生的审美素养,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也是其他教育不可以取代的。在艺术教育中,善也是经常被表达的一个内容,而让学生树立善的目标,让学生学习善的意义,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通过自身去表达善。艺术教育中与德育教育、智育教育以及体育教育同样重要。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能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为社会主义发展做出贡献,学生的理想、学生的目标也会紧紧的围绕着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在体育教育中,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水平,通过体育运动以及体育锻炼,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并且增强其体质。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中的强,不仅仅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要强,同时也指学生的身体水平要强,如果学生的身体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自身十分软弱,就无法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艺术教育在于美、在于以情感人,让学生通过对美和对情的理解,进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和陶冶,促使其心理更加趋于完美,人格更加健全,能够走向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是艺术教育中的教育重点。
在以往进行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相融合时,其课程设计并没有突出地域文化所占据的内容,很多地方高等院校在开展艺术教育时,仅仅将我国所具有的传统文化一股脑的教育给学生,却忽略了地域文化的重要意义。为此,当前需要改变课程设计的结构调整,课程设计首先要调整的就是显性课程,显性课程主要是只是指明显的课程。也就是说,在课程结构中明确艺术教育所需要占的课时,在课程目标上充分的发挥、挖掘、整理现阶段我国所具有的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融合,在课程结构上应该增加传统文化所占据的比例,特别是增加地域文化所占据的比例,增加我国优秀地域文化的相关选修科目以及课时改变。
将人文社科在大学时选修课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则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不同地区所具有的独特地域文化,需要适当的加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其次,分析隐性教育。隐形教育主要在校园文化的建造上,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通过校园文化带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都应该融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更好的去了解地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教育更应该与隐性教育相融合,隐性教育是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隐藏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需要将隐形教育融入到生活中,比如说常见到的绚丽多彩的古代建筑风格楼台亭阁、形状古老的雕塑、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等,这些都可以是隐性教育中的一部分,其直接增强了学生所在的校园的人文气息,加入色彩元素更能让这些文化更加生动。不仅如此,学校还需要不断去丰富活动课程,比如说,在高等院校内可以定期的组织传统文化的演讲,传统文化的表演。通过广播站、办黑板报、班级、团队等一系列的方式,都可以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质量得到提升,也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意义,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让学生去参观本地所具有的传统文化景点,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于本地文化所具有的独特自豪感和崇敬感。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很多教师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时仅仅是以教师为主,利用教师讲述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前,我国所要求的是重视学生逐步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慕课等一系列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自主学习的效果,或者是让学生制作课件,针对本节课所需要讲的内容进行资料的查阅,由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小组合作让一个组来负责一个课题,在上课时由该组同学来讲一讲,自己通过这一课题的主动探索找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到每个地区所具有的独特地域文化,对地域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并且做好初步的理解。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真正的了解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教师在课前也需要认真的备课,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独特内容,既能够将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也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独特意境。教师应明确自己是学生的引导者、是组织者,教师需要不断去鼓励学生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地域文化,既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更好的分析地域文化对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读不同的文化内容。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该了解到每一个人对文化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听学生的想法,针对学生有问题的地方进行适当的提出点评。
但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沟通时不可以过分严厉,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对艺术教育以及地域文化的兴趣,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时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时代的出现也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模式可以对地域文化进行全新的教育教学,其推动了地域文化传承方式,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某一个地区从事古至今的发展形态,以一种动态变化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该地区的发展经历了什么。这些历史文化在这些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积淀,进而形成了当前我国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种将时光与现代交互的方式,学生能够真正地感知到历史文化在变迁的过程中文化经历了哪些。而这些经历的万千的文化在沉淀后又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教师可以以环境作为布景,让学生了解到随着时间的改变,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文化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有目的性的,利用智能交互技术使得每一副图片都具有意义,让人们能够感受到跌宕起伏的历史以及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通过对故事、对时间的互动,进而能够体会到文化的意义,这种方式也让学生在学习时,其趣味性得到了增强,个性也在逐步增加,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的参与到历史文化的发展、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
综上所述,为地方高等院校在开展艺术教育创新的过程,应了解到艺术教育对于学生学习以及学生个人发展而言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地去建立健全文化教育教学机制以及教学体系。完善我国高地方高等院校在开展艺术文化教育教学时的教学质量,教师也需要立足于本土、面向基层,弘扬本地所具有的独特文化,而不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身就是假大空的。教师应在立足于地方发展的情况下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重视教学环节的评价、改革,为教师制定一个全方位的测评方案,公平公正的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所讲述的内容,真正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