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莹映(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随着现代首饰行业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珐琅作为发展成熟、优势明显的表面装饰材料工艺,在珠宝首饰的艺术设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设计实践中,设计者通过仔细斟酌、不断创新,可充分发挥出珐琅工艺的独特魅力,使首饰效果变得更加完美。
第一,色彩丰富。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多文化的熏陶,珐琅工艺现已形成了成熟、全面的色彩制作体系,甚至可以说,只要是人们肉眼可见的色彩,都能通过珐琅色彩制作工艺的灵活调整得到满足。对于大部分珠宝首饰来说,色彩瑰丽与否是评判首饰质量的重要指标,但由于宝石本身在色彩上具有一定天然局限性,因此需要不同色泽的修饰物进行搭配。此时,若仍采用宝石作为修饰物,不仅会显著提高设计的落实成本,还难以达到准确、可控的色彩配置效果。相比之下,珐琅工艺可有效弥补这一缺憾,与设计者的理想颜色达成高度匹配,并可避免投入成本、宝石颜色等因素对设计落实能力的制约问题[1]。
第二,自由度高。在珠宝首饰的设计当中,各材料、元素的开放性与可控性越强,设计者的创作自由度越高,首饰产品的效果越多样,设计风格也就越强烈。现阶段,现代珠宝首饰的主流制作工艺主要有宝石镶嵌工艺与金属浇筑工艺,这两种工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自由度上的限制。其中,宝石镶嵌工艺的应用程序精细复杂,且材料成本较高,使得设计者更多是围绕材料的现有形态、色彩构建设计思路,导致整体设计活动相对被动;而金属浇筑工艺虽然具有较高的造型可控性,可满足设计者灵活的模具制作理念,但色彩相对单调,故而在色彩表现力上稍逊一筹。相比之下,珐琅工艺虽未达到尽善尽美的高度,但在自由度方面具有较理想的应用优势。一方面,珐琅在上釉时为液体,这为设计者的造型创意提供了极大空间,从而形成“材料为设计服务”的理想状态,使设计实践从被动地位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珐琅在材料、色彩、形态上具有包容性,设计者通过个性化的釉料调配与工艺控制,可使珐琅形成渐变、渗透、晶裂等多种形态与肌理,从而充分迎合设计者的审美观点与艺术想象。
第三,投入较低。从本质上讲,珐琅是一种混合型的涂料材料,其以石英、玻璃、硼砂等矿物材料为主,经过焙烧、研磨、融水等工艺环节,形成可附着于金属表面的彩色釉料。这样的材料成分与制作方法决定了大多数情况下珐琅工艺应用成本的低廉性,因此可在满足设计者材料需求的基础上,显著降低设计方案落实的经济成本。同时,珐琅的低投入并不代表劣质,其与宝石材料相比,同样具备质感细腻、光泽优良、材质耐久等特点,可达到低成本投入、高质量产出的事半功倍效果。
第四,工艺简单。在珠宝首饰的设计领域中,珐琅的应用工艺比较简单,在釉料制作完成后,往往仅需要经过物理塑形、锻压变形等手段即可完成首饰的制作。
第五,耐久性强。首先,珐琅以石英、氧化金属物为主要成分,工艺制品的硬度约为7,与翡翠、水晶等天然宝石的硬度相似。同时,在珐琅上釉填绘的过程中,还需经过800℃以上高温的多次短少,继而与金属附着面相互紧固、融为一体。因此,珐琅制品质地光滑、坚硬,具有一定的耐磨、耐刻性能;其次,珐琅在珠宝首饰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多以液体填充为主,因此不会出现类似宝石镶嵌的缝隙问题。这样一来,珐琅首饰具有较强的结构整体性,大多不会出现藏污纳垢、难以清理的负面情况;最后,珐琅的物理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特点。同时,珐琅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上釉,进一步强化了其结构的环境抵御能力。由以上三个方面可见,在珠宝首饰的设计应用当中,珐琅工艺可表现出良好的耐久特性。
形态造型是珠宝首饰展现设计美感的最基本元素,同时也是设计者时尚理念与设计创意的最直观体现。若珠宝首饰的造型设计质量较高,其对广大消费者的吸引力也相对较强。在设计实践中,大部分设计者会通过多种元素的混用,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珠宝造型,如灵活甚至抽象地进行点、线、面等元素的排列布局,以此达到趣味性的首饰造型效果,或在同一设计空间内堆叠多种几何图案,使珠宝首饰呈现出立体化、复杂化的审美感觉。在此基础上,将珐琅工艺应用到珠宝首饰的形态造型设计当中,能进一步突破传统的要素设计局限,为设计者的艺术想象创造出更大落实空间,从而提升珠宝首饰的造型美感,形成更强的消费市场竞争力[2]。
从当前的行业经验来看,珐琅工艺大多以“面”的元素形式体现在珠宝首饰设计当中,设计者凭借创作思路对“面”进行增删调整,从而赋予珠宝首饰主体部分以高度的立体感与流动感。同时,设计者还可将珐琅工艺视为结构设计的基底,在“面”的上方运用复合材料进一步装饰出“线”与“点”两种元素,从而在保证首饰结构一体化的前提下,创造出自然的沉淀美或反差美。除此之外,有的设计师还会将珐琅釉与金属物结合应用到珠宝首饰的造型设计当中,先利用金属对设计空间进行分割功能,在以内填、掐丝等珐琅工艺手段将珐琅材料填入不同分区,从而完成动感与静态相宜、冲突与融合兼具的珐琅珠宝首饰作品。需要注意的是,珠宝首饰作为一种装饰人体的工艺品,必须具备良好的佩戴舒适性。因此,设计者在应用珐琅工艺进行珠宝首饰造型设计时,应将符合人体工学特点放在首位,切忌盲目追求元素堆叠或设计创新,而导致珠宝首饰华而不实、体验不佳。
色彩是珠宝首饰设计的另一大元素,首饰色彩若搭配得当,不仅会增添首饰直观表现上的时尚感与艺术感,还会对人形成一定的精神作用,引发人们对设计主题、艺术情境的深层联想。据此,将珐琅工艺应用到珠宝首饰的色彩设计中,具有高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一方面,珐琅工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地理区域之下,珐琅制品的色彩与工艺具有很大差异,从古埃及时期的珐琅胸饰、拜占庭时期的珐琅权杖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洛可可饰品,再到日本的七宝烧与我国的景泰蓝,都具有极富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的色彩风格;另一方面,珐琅工艺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多次的工艺改进与釉料改良,进而逐渐形成了紧随时代、配色灵活的技艺体系,为设计者对色彩的精准把控夯实了条件。这样一来,在珠宝首饰的设计实践当中,设计者可充分利用珐琅釉色的可控性,通过调整不同的烧制时间、烧制火候、釉料方案、打磨工艺,产出色彩丰富、色调准确的珐琅制品,并融入到珠宝首饰的色彩结构当中。
此外,受惠于制作工艺的特殊性,珐琅在色彩上还兼具琉璃的绚丽与水晶的通透,进而形成优雅高贵、温润细腻的独特质感。由此,将珐琅工艺应用到珠宝首饰的色彩设计当中,不仅能充分提升珠宝首饰典雅大方的贵气,还能衬托出其他宝石材料的瑰丽色彩,进而强化首饰整体的视觉表现力。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与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追求、精神追求都得到了极大拓展,促使珠宝首饰行业形成了蓬勃的市场状态与发展前景。但随之而来的,基于行业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珠宝首饰设计在发展中出现了明显的“同质化”问题。此时,若想建立起高质量、长效化的珠宝首饰品牌,就必须要提高自身设计产品的创新性与辨识度,以便从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设计者可将珐琅工艺作为建立品牌、脱离俗套的主要突破口[3]。
例如,艺术家顾鼎之将严谨、精细的珐琅古法制作工艺融入到了首饰设计当中,坚持以纯银、纯金制胎,以千万次手工捶打、掐丝成型,以绿松石、青金石、玛瑙石等名贵矿石作料,以白芨、黄芪等中药材料为粘合剂,最终在充斥现代工业色彩的首饰市场中站稳脚跟,将“逸之”工作室与“逸云”系列首饰逐渐由个人定制作坊发展成独立设计品牌,摸索出了特色化的“生存之道”。再如,新锐首饰品牌“Review”将传统珐琅工艺与现代时尚潮流相结合,将双色珐琅彩釉与极简的线条勾勒形式融为一体,打造出了“探秘”系列珐琅耳钉饰品。该系列饰品一经推出,就在短时间内俘获了消费者的眼光,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益与推广质量。
从当前来看,“自然”与“时尚”是珠宝首饰行业创新发展的两大主题,设计者大可从这两个主题角度出发,进行珠宝首饰设计思路上的创新。第一,从自然主题上讲,设计者应保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与写实模仿力,从而将珠宝首饰设计看作是生活美、自然美的还原与表达过程。例如,可将“蝉”这一常见昆虫作为模仿对象,通过调整珐琅材料的色彩、透明度与质地肌理,将蝉尤其是蝉翼的体态结构生动呈现于首饰造型上。这样一来,人们在欣赏、佩戴首饰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共鸣,由透亮的蝉翼联想到夏季、自然等情境概念,获得心灵上的愉悦与抚慰;第二,从时尚主题上讲,设计者可将珐琅与纤维、金属等不同质感、不同颜色的材料进行融合应用,并进行点、线、面等结构元素的大胆组合。这样一来,首饰整体将会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进而带给人们以新颖、独特的时尚感与艺术感[4]。
现阶段,可在传统的珐琅工艺基础上进行如下创新,使珐琅的质地表现、加工效率发生变化:第一,透明珐琅加工法。在手工压制釉料后,利用透明度较高的釉料再次进行胎面点缀,进而显现出浮雕般的透光艺术效果,使珐琅首饰更具个性化;第二,3D打印加工法。在确定设计方案后,将首饰数据输入到电脑的制图程序中,进而建构出精准的模具模型。其后,再以3D打印的方式,进行批量化的首饰制作,随后通过点蓝工艺进行珐琅点缀,最终统一实施烧制打磨。通过这一方法,可实现珐琅首饰的精细化量产,从而提升降低珐琅工艺的加工效率。
总而言之,由于珐琅具有自由度高、色彩丰富、通透性好等优势特点,设计者在结合这一材料工艺进行珠宝首饰设计时,可充分展开艺术想象与个性创造,达成低投入、高质量的首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