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清海
(甘肃省镇原县殷家城乡北岔小学,甘肃 镇原744513)
新课标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数学能力、数学素养的提高。对此,教师应当发挥学科优势,立足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革新教学理念,分析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何为创新?具体来说,作为生产生活的主体,人在生产、生活期间所形成的各种新思想、作出的新行为等都属于创新,创新的本质是变革、进步、突破。由人类文明发展路径可知,创新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特征,可以充分体现人类文明的深厚力量,为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创新指的是学生个人的思想创新,也就是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形成新的思想和理念,创造出新的事物。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体现在其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理解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属于一种知识创新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延伸训练,探索更多的学习、思考模式,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学科是一个主阵地,所以,教师应在各个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理念,在教学期间通过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创新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合理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数学专业能力,从而激发创新思维。但在实践中,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依然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视为判断学生学习成果的基本依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仅是作为一句空喊的口号,并未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在教学中,这些教师仍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教学内容非常局限,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受教师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也将追求更高的考试成绩作为学习目标,这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对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对待新课改的要求,明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情况,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教师自身首先需要形成创新思想,并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有正确认识,要以传授知识为立足点,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多个方面进行突破,树立创新指导理念。新课标指出,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引导,扮演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一直以来,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的情感被禁锢,严重限制了思维发展,自然也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当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关心和认可,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对教师多一些信任,从而愿意和教师分享自己学习上的问题和疑惑,真正将教师当成学习上的朋友和伙伴。由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能够积极发言、提问,表达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进行实践和探索。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应尽量多地用一些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增加学生信心,营造和谐的创新氛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更多地感受成功的乐趣。
有问题才有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说,“疑”是学习的驱动力。学生的自主思维是建立在疑惑的基础上的,正所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要让学生产生疑问并进行思考。同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出疑问是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主观意识,不盲目相信权威,而是养成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探寻问题答案的习惯。由此,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都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内在能力,并进行灵活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有学生会问,“是否可以结合曾经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动手实践的方式探寻公式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直观的理解和认识。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带着问题相互交流和探索,并以动手实践的方式推导、求证,能涉及课本知识以外的内容,使思维得到延伸扩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教师不能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进入到情绪振奋、思想高亢的状态就开始进行知识的传授,则学生会以冷漠的态度对待整个知识传授的过程,没有情感投入的脑力劳动会使人疲倦。所以,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置问题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的大脑保持积极、活跃的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动力。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在教学“面积含义”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两张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卡纸,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将这两张长方形卡纸比作猴王要分配给大、小两只猴子的两块菜地。大猴子着急先挑了一块长、宽分别为5米和1米的菜地,而小猴子只能分到剩下一块长、宽分别为3米和2米的菜地。教师请学生思考、计算两只猴子谁的菜地面积更大。学生结合故事情境进行思考,对长方形面积有了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从而能够灵活地运用公式快迅计算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比较出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持续优化教学策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发掘教材中有价值的因素,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如在完成“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解答这样的数学题:小月家最近三年的用水量分别是210吨、180吨、240吨。那么,小月家平均每年用水多少吨?本题的解法是将每年的用水量相加,再除以3,得出小月家平均每年用水量是210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换一种思考方式,即把握关键因素“3年”和三年中每年的用水量,首先忽略用水量处于中间的一年,即210吨,然后用最高用水量240吨来补足最低一年的180吨,刚好得到两年用水量都是210吨,与处于中间年份的用水量相同,同样可以得出平均每年用水210吨的结果。教师通过发掘和创造关键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认真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