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电视舆论监督

2020-11-26 05:41史飞龙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电视媒体舆论监督新媒体

史飞龙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多媒体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微信、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形势。信息平台的创建方便了信息交流,但也使得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一直以来,舆论监督是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重要职能,独占舆论监督的阵地。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媒体开始占据更发重要的地位,在某些方面甚至充当了舆论的急先锋。它不仅改变着传播形式,更改变着舆论监督的格局。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时代电视的舆论监督进行分析,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舆论监督;电视媒体

一、新媒体对舆论监督的强大影响力

(一)移动硬件设备升级,舆论监督的话语权下沉

随着网络技术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诉求的途径和方式均得到极大丰富。只要拥有智能移动终端,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觀点,每个人无形中就变成了信息的接受者、传输者、发布者。每个人都能成为“新闻人”,成为舆论的监督者,一旦人们都关注某个观点或者事件时,就会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不断地转发、评论,逐渐形成舆论浪潮,有可能对整个舆论导向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改变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阵地上一家独大的格局。

(二)话语权下沉,舆论监督趋于透明化

传统媒体时代,人们要想在传统媒体上发表言论往往需要层层筛选、过滤,有时候为了顾忌方方面面的压力,就会舍弃激烈的言辞,采用稍显温和的词句,缺少了一针见血的酣畅,有的则需要等待发布的适当时机。大众作为受众,也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并不掌握舆论的话语权,他们无法影响舆论如何发布、何时发布、是否发布等。然而,随着网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微信、抖音等信息平台的大量创建,以此为代表的新媒体则悄悄改变着舆论中涉事双方的对话方式和监督形式。由于互联网具有匿名性、隐蔽性、自由性,信息发布者就可以将社会舆情自由、及时、不间断地传递出来,而且事件一旦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更能推进信息的进一步透明化、公开化。

(三)政府对舆论环境的态度日益柔和

随着新媒体的日渐壮大,传统媒体已经不再是舆论发布的唯一渠道,社会舆论能从互联网等信息平台中传播出来,政府部门迫于这种形势,逐渐认清了舆情堵不如疏的现实,从而将传统媒体严格审查的监管方式逐渐改变为柔和、宽松的形式。这又无形中助推了新媒体的井喷式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新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力量。

二、电视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不足

(一)电视舆论监督不如新媒体及时、迅速

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借助即时通讯的网络信息平台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观点、传播信息。如今,很多突发性的事件几乎都是由人们于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通过互联网发布出去的,并经过大众的关注、评论、转发,迅速转化为舆论热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舆论导向。反观电视媒体,则需要进行新闻采写、调查核实,经过筛选、过滤、审查、发布等一系列严格的流程,在传播及时性上就会落后于新媒体。

(二)电视在舆论监督中逐渐式微

不可否认,传统媒体在发挥舆论监督职能时,确实有过傲人的成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视新闻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时受到越来越多的羁绊。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电视媒体在一些舆论监督问题上蜻蜓点水、欲言又止,对大众迫切关心的问题可能避而不谈,或者避重就轻,舆论监督效果大打折扣。而新媒体则显得游刃有余,因为网络存在匿名性、隐蔽性的特征,人们就少了很多顾虑和担忧,能够积极地对事件发声,敢于大胆、真实地发表意见、观点,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舆论的磁场,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反而利于还原事实的真相。长此以往,电视媒体舆论监督的领头羊地位将会动摇,有被新媒体取而代之的风险。

(三)舆论监督采访困难

从本质上来看,舆论监督是基层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政府权利的监督。所以说,新闻舆论监督从形式上来看,主要表现就是从群众中来,自下而上对政府部门的监督。由于舆论监督会不可避免地揭露一些政府工作的短处,某些干部领导可能会因此被问责追责,情节严重的还可能受到法律的惩罚。这种形式就导致了舆论监督比其他新闻采访难度更大。在舆论监督中,新闻媒体记者最常听到的就是需要先经过宣传部门的批准或者上级许可,否则,被监督者就会以此作为借口,干扰、阻挠新闻媒体记者的正常采访,甚至于记者采访时遇到袭击的事件也有发生。

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平台的使用者拥有了舆论监督的话语权,舆论监督一般都是由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的目击人第一时间发出在网络平台上,关注此事的人们则居于“幕后”,在网络信息平台就此事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断地评论,转发,也相应地保护了发起舆论监督的人们。

(四)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传播时间固化不如新媒体灵活

电视媒体的最大缺点就是传播方式的单一,只是简单地播放已经选好的舆论监督内容,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既无法实现人们及时参与互动的要求,又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不仅如此,即使是制作精良的舆论监督报道,也需要在固定的栏目、固定的时间点,受众才能通过电视或者广播收看收听,否则就要错过,只能从其他渠道获取这些舆论监督报道的信息。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平台的创建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更新、完善,使手机和电脑等新的媒介成为了人们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人们随时随地就可以查看新闻,关注舆论,再也不需要为了观看某个舆论报道而刻意地安排时间收看。

三、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该

如何发挥舆论监督

(一)去伪存真,苛求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电视新闻以及舆论监督始终要坚持的根本原则和最高准则。即使在舆论监督传播速度上有所欠缺,仍不能放弃事件的真实性,要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坚持以真为本的原则,树立和提升自身的权威性。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隐蔽性等特征,大众缺少现实社会中的顾虑和约束,导致虚假新闻丛出不断,这是新媒体的弱点。电视媒体应以强克弱,恪守真实性,探究事件的本质,引导舆论,赢得舆论的话语权。

(二)增强时效性,转变制作流程

时效性差一直是电视媒体的一大缺点,对于一则舆论监督报道的形成,从收集线索、核实线索到采访、整理,再到发布,中间会经过种种过程,这就使得电视舆论监督的时效性大大降低。为了保障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一般情况下,舆论监督报道大都会选择在晚间的黄金时段播出,以达到最好的收视率,这也大大影响了舆论监督报道的时效性。不仅如此,一旦在舆论监督采訪时,出现“跑冒滴漏”的情况,涉及舆论监督的部门就会对电视媒体施压、游说,可能导致舆论监督报道被强行取消播出,或者监督报道未播出,问题已经整改到位,失去了舆论监督报道本来的意义和目的。因此,电视媒体要在加强新闻记者保密性的同时,也要加强时间观念,注重时效性,尽量压缩节目制作周期。同时,为了弥补舆论监督报道时效性差的问题,也可以借助于新媒体的力量,增加电视媒体的时效性。

(三)整合资源,取长补短

新媒体在传播方式、时效性上具有电视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地与大众沟通、交流,保证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一致。同时,电视媒体也应当加强媒体融合,以实现自身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并谋求与新媒体信息平台合作,通过多次传播,提升自身影响力。

(四)电视媒体主动打造专业的新媒体运行团队

电视媒体属于传统媒体,传播平台比较狭窄、单一。一般情况下,传统媒体会通过电视、广播等途径进行传播,受众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拥有合适的终端才能够看到或者听到各类新闻,一旦错过,就可能会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并且受众缺少主动查询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不利于信息的广泛传播。新媒体时代的魅力在于大数据信息的共享、融合,因此电视媒体则需要向新媒体学习,创建自己的新媒体运行团队,加强自身的数据整合能力。当然,电视媒体还可以加快各类传播平台之间的布局,借助抖音、微视等短视频类或者直播类传播平台创建自身的官方账号,传播自身的新闻信息,增加自身的传播渠道或者方式。

(五)深挖电视媒体自身潜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高,善于深度报道。在新媒体抢占时效性的形势下,电视媒体应对重大事件进行专题报道、深度报道,引发社会更深层次的思考,引导大众看到事件的本质。电视媒体可以深挖自身的先天优势,从新闻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增强舆论监督的效果,并引导新媒体的舆论走向,真正形成媒体融合,实现电视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的良性局面。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瞬时传播、交互,客观上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冲击,但反过来,新媒体的冲击也促进了电视媒体相关技术的提升。电视媒体加强与新媒体尤其是一些社交平台的媒体融合是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为此,电视媒体需要借鉴新媒体的传媒技术,和自己的传播渠道结合,实现新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电视媒体舆论监督新媒体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真正让舆论监督有力量
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
“难点”也是“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