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梦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江苏连云港222006)
高等职业教育着力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与教学水平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培训,青年教师能掌握教学领域的前沿知识与技术,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能力,让课堂教学更好地对接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顺应时代的需求。在培训过程中设置优化合理的培训内容,创新青年教师的培训方式,提升培训师资的水平,注重培训效果的过程反馈,有利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获得良好培训效用,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同时也能够充分利用培训资源。笔者针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训现状,构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训效用模型,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和培训反馈四个层面分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完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训效用体系。
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个人的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级别等信息,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部分,分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训效用调研量表和培训获得调研量表。培训效用调研量表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培训反馈四个维度,共计17 个项目,培训获得量表共计3 个项目。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五个选项分别为非常不认同、不认同、一般或不确定、认同和非常认同。其中“1”代表非常不认同,“5”代表非常认同。
调查对象为某高职院校45 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共计150 人,发放问卷150 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问卷有效率90.6%。笔者对回收的样本数据运用SPSS19.0 进行数据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次调研的主体对象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人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培训,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可以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工作。样本的基本统计情况见表1 所示。
表1 被调研对象个人基本信息统计表
2.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文运用SPSS19.0 进行信度分析,并以学者Numnally(1978)提出的最小临界值水平0.7 作为判断信度是否合格的衡量标准。经笔者统计,各量表的Cronbach Alpha 值均达到了0.7 以上,培训效用量表的Cronbach Alpha 达到了0.833,培训获得量表的Cronbach Alpha 达到了0.812,这说明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好,可信度较高,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量表的信度系数
本文针对结构效度的检验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以KMO 值的大小来判定问卷的题项之间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 的值越大时(越接近1 时),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本文运用SPSS19.0,得到KMO 值和Bartlett's 球形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其中KMO 值达到了0.810,Barlett’s 球形检验的卡方值达到2265.361,达到显著水平,显著性概率小于0.01,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3 KMO and Bartlett's 检验结果
3.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度量,可以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以及关系的方向。本文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法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训效用模型的各维度与培训获得变量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以研究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具体如表4 所示。
表4 培训效用量表各个维度和培训获得之间相关关系分析
由表4 可以看出,培训效用调研量表的各个维度与培训获得均为正相关,其中培训内容与培训获得度的相关系数为0.665**(p<0.01),说明培训内容与培训获得度在0.01 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培训方式与培训获得的相关系数为0.650**(p<0.01),说明培训方式与培训获得在0.01 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培训师资水平与培训获得的相关系数为0.640**(p<0.01),说明培训师资水平与培训获得在0.01 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培训反馈与培训获得的相关系数为0.491**(p<0.01),说明培训反馈与培训获得在0.01 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训效用量表中,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师资与教师培训获得具有正相关关系,培训反馈对培训获得也有一定正相关关系。
4.回归分析
为检验培训效用模型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训获得的效用,分析培训效用模型及其各维度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训获得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回归分析。本文用Stepwise 法对培训效用模型的各维度与培训获得进行回归分析,培训效用模型中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和培训反馈四个因素依次进入了回归模型,见表5 所示。
表5 培训效用模型各维度对培训获得的回归模型概述
模型4 中因变量培训获得与自变量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和培训反馈之间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947,显著性概率Sig.=0.000<0.01,说明培训获得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培训反馈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并且模型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0.893,培训效用模型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获得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引入各个变量后,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62、0.588、0.285、0.179,显示贡献突出的是培训方式的影响。多元相关系数R 由0.665 增加到了0.947,说明培训效用维度的引入明显增强了对培训获得的影响,且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培训反馈对培训获得具有正向影响。而且,F 分布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因变量和自变量具有显著线性关系,可建立线性模型,见表6。由培训效用模型各维度对培训获得的回归系数分析可知,培训获得=- 0.344+0.395×培训内容+0.392×培训方式+0.218 培训师资+0.134×培训获得。
表6 培训效用模型各维度对培训获得的回归系数分析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不难发现,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培训反馈对青年教师培训具有积极的效果。因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培训内容是提升培训效用的关键部分,要充分调研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设定培训内容,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训内容的设置要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培训任务的需求以及参训教师个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参训教师的年龄层次、学历背景、职称级别、知识架构等因素,确定与之相匹配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设置与一线教学紧密相关,内容可以广泛涉及职业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专业实践技能以及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热点。通过培训,参训教师能够扎实专业知识,了解专业领域前沿动态,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培训方式的选择对于青年教师的培训具有较为突出的影响,创新培训方式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对于骨干专业青年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可参加长期脱产培训,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而对于大多数青年教师可参加短期培训,以提升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某些方面的实践技能。第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案例相结合。调研中发现,在现有的培训形式中,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对培训方式的选择更加倾向于实践案例的参与与研讨,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的案例分析、实践参观等培训方式能够让参训教师更好地参与其中,促使培训的内容更丰富和立体。第三,传统授课与线上授课相结合。目前,大多数的培训项目还是采用集中面授的形式,参训人数和时间固定,而线上培训项目较少。灵活的线上培训可以保证青年教师的培训不受时间以及教学工作的限制,避免与教学工作产生冲突,能够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培训。第四,被动接受与互动交流相结合。互动交流的培训形式能够调动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参训教师主动思考问题,让他们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推进教学经验的共享,共同探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自由开放的培训氛围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目前,针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训的师资力量主要以本科院校和高水平高职院校的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业务专家为主。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参训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培训师资,也需要具有丰富实践操作技能的行业企业导师,以全方位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培训师资的配备可以是高水平院校的专职教师,也可以是各个行业领域优秀的兼职教师,既有熟悉的教学场景和情境,以激发参训教师的共鸣和学习热情,又有行业企业的实践操作课程,以拓展参训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可以建立一支专业素质优秀,知识结构合理,不同行业领域角色的培训师资队伍,从而提升培训师资水平,丰富培训师资队伍。
培训跟踪与反馈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培训成果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能够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课堂。因此,在培训项目的终端需建立以参训教师为主体的、可量化和操作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训效果评估反馈体系。在培训结束后以参训内容分享、问卷评估、课堂效果反馈等形式,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训反馈进行调研,评估相关培训项目对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全方位评估参训教师的培训效果,实现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互相交流、分享培训成果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发挥培训项目的效益,促进培训成果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