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0-11-26 08:51勾丽红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儿化普通话民族

陈 炜 勾丽红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3)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际工具,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位列第二。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界定:“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1]其实,早在195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向全国推广普通话。1994年我国各级学校开始普通话水平测试,2016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强调:“加快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进一步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作用。”[2]新疆地区普通话学习的重大意义及提高普通话教学的实效性更显紧迫。基于此,文章统计了2017年-2019三年间新疆L高职学院学生普通话考试及入级情况,同时结合42位民族学生普通话学习情况的调查,对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一、新疆L高职学院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情况描述(2017-2019)与调查

为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整体情况,笔者对新疆L高职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站2017-2019年三年间学生5次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同时,为进一步调查学生普通话学习的情况,笔者选取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预科教育学院的42名民族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田野调查,了解问题的原因。

(一)2017-2019年新疆L高职学院普通话测试成绩描述

三年间,新疆L高职学院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学生共计有1474人次,其中汉族学生为256人次,民族学生为1199人次。普通话获证情况:1名汉族学生获得一级乙等普通话等级证书,民族学生未获得此等级的普通话证书;在184名获得二级甲等普通话等级证书的学生中民族学生有15人,占总人数的1.02%,占民族学生总人数的1.25%;在203名获得二级乙等普通话等级证书的学生中民族学生有99人,占总人数的6.72%,占民族学生总人数的8.25%;在61名获得三级甲等普通话等级证书的学生中民族学生有60人,占总人数的4.07%,占民族学生总人数的5%;获得三级乙等普通话等级证书的学生有236人,均为民族学生,占总人数的16%,占民族学生总人数的19.7%;789名不入及学生均为民族学生,占总人数的53.5%,占民族学生总人数的65.8%(详见表1)。

表1: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7-2019年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情况

(二)有关普通话学习情况调查

根据普通话考试成绩,抽样选取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预科教育学院的42名民族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女生22名,男生20名,维吾尔族30名、哈萨克族学生4名,其他民族学生8人,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详见表2。

表2: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1.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根据新疆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和学生普通话学习的实际情况编制。问卷内容:(1)学生对普通话的认识,以及对普通话课程的意见和看法;(2)学生普通话学习的情况。普通话的辨音测试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中选取单双音节字词各50个。测试内容包括:声母(21个)、韵母(39个)、声调(4个)、轻声(5个)和儿化音(4个)的辨音辨调。

调查以录音方法为主,在安静的语音室,以一台低噪音联想电脑和SAMSON C03U专业录音话筒为录音设备,辅之以人工记录,进行语音录制,并从声韵母、声调、轻声和儿化音五个维度对录音文本进行整理和分析;

(3)学生普通话应用情况。主要调查了环境对学生普通话使用情况的影响。

2.调查结果

(1)学生不经常使用普通话。发放问卷42份,收回问卷42份,有效问卷42份。

调查“你觉得自己的普通话怎么样?”12.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标准,56.7%认为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30.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或者只能勉强说一点。多数学生用普通话不标准或不算标准评价自己。

调查“课外你用普通话交流吗?”高达90.4%学生选择不使用普通话交流,9.6%的学生选择使用普通话交流。课外了解获悉:学生使用普通话交流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如:处于商场、酒店、超市、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环境时,较多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而处于宿舍、家庭和同学聚会的环境时,较少或不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调查“你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是什么?”63.3%的学生选择的是为了通过考试,8.2%的学生选择的是教育教学的需要,28.5%的学生选择的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结果表明,普通话等级证书的获取是多数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要目的和动力。

(2)学生普通话基础偏低,语调和发音成突出问题,语音面貌不容乐观。

声母方面 声母发音上,学生的问题集中在将唇齿音f[f]发成母语中的唇齿音[v],将双唇音b[p](不送气)发成双唇音p[ph](送气),将舌尖前后音 z[ts]与 zh[tʂ]、c[tsh]与 ch[tʂh]、s[s]与 sh[ʂ]混淆,其他声母的发音未出现普遍性偏误。

韵母方面 韵母发音上,学生的问题集中在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的发音上,其中复元音韵母的主要问题是将元音错读或改变元音的发音,如:将 ɑ[a]发成 ia[ia],o[o]发成 ou[ou];带鼻音韵母的问题出在鼻韵母和非鼻韵母不分,如:ing[iŋ]和 in[in]、eng[əŋ]和 en[ən]混淆。

声调方面声调发音上,学生单音节字词的声调问题主要出现在阳平调上;双音节词语的声调问题主要出现上声调和阴平调上,而阳平调和去声调的发音偏误率较低。

轻声和儿化音方面 学生轻声上的偏误主要表现为:轻声音和非轻声音不分,或将轻声读成母语中的重音,或将非轻声音读成轻声音,或将轻声都读成一个语调(通常念的又轻又短),没有根据双音节词语中前一个字的调值的不同发生相应的变化。

学生儿化音的问题主要出在混淆儿化音和非儿化音,或将儿化音读成非儿化音,如:“花瓶”中的儿化音“瓶”,误读成 [phin],应读 [phər];或将儿化音分开念,如:“聊天儿”中的儿化音“天儿”,误读成[thiε nɣ],应读[thiɐ r];“;或是不能准确地发韵母er[ɚ]音,有时将韵母 er[ɚ]发成母语中的颤音[r],如:“耳朵”误读成[rtuo],应读[ɚ tuo],有时发成韵母 e[ɣ]音,如:“这儿”误读成[tʂ ɣ],应读[tʂ ɣ r]。

二、新疆高职院校普通话教育教学中问题成因分析

文章以“民族地区普通话教学”、“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为主题搜索了中国知网 2012—2020年的相关文献,通过分类筛选,与本研究范围相符的文献有62篇,以这些已有的对普通话教学的研究成果为论述基础,并结合对乌鲁木齐市及周边三所职业院校的实地调研,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梳理了当前新疆高职院校普通话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校层面问题因素

1.学校缺乏中长期普通话教学规划和指导方案

多数的高职院校开设的普通话课程主要以预科学院及各专业学院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综合课”的形式呈现,教学指导方案侧重于听说读写的提高,与普通话课程的特点和课程性质有差距。因此,急需制定学校中长期的普通话教学规划和指导方案,修订和完善现有普通话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普通话课程标准以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简称”民族汉考”,缩写为MHK,以下简称为“MHK”考试)的考试内容和评价体系为参照,没有专门的全校统一的普通话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MHK考试的重点在考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上,而普通话测试重点在语音面貌、字词的掌握及发音的标准上,二者从考试内容到评价体系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的要求不同。如:MHK考试在语音和词汇上的要求要低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具体来讲,3000到5000个词汇是MHK考试中高等级词汇量的标准,而普通话水平测试对词语的要求却高达17055个词语,单从需要掌握的词汇量看,普通话水平测试词汇量的要求比MHK考试多出3倍之多。从表1的调查结果看,学生普通话不入级率高达53.5%,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种将MHK考试的教学目标和普通话教学目标混杂在一起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不科学性。

2.学校适应普通话教学要求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匮乏

普通话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其最鲜明的教学特点是单项言语技能的训练,而多数高职院校现有的普通话课程训练仅靠教师的一张嘴,学生的一本书,已无法满足普通话教学的要求,建设普通话多元训练网络资源库、完善普通话模拟试题库、健全普通话学习资源库,打造普通话教学、训练、自学“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才能适应和解决当前普通话教学、学习资源匮乏的问题。此外,关于普通话教学和教研的活动也相对滞后,有关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未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这也严重制约了普通话的教学质量,加强普通话的教育教学研究,特别是有关普通话训练、网上培训等方面的研究是实现以科研促教学的有效手段。

(二)教师层面的问题因素

1.教师缺少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意识和担当

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语言素养及综合素质是普通话课程的培养目标,根据这一目标,普通话教学就不能仅限于语言技能的训练,要上升到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层面,但不容乐观的是多数授课教师对普通话课程的重视程度和认识尚未提升到普通话学习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进民族团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高度[3],较多共识是突出强调普通话课程的技能性,教学重点侧重于语言技能的训练。

2.普通话师资水平较低

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方法和技巧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而调研学校的大部分普通话教师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主要表现在教学中普通话训练方法机械,课堂教学单一,缺少趣味性,取得普通话测试员资质的教师较少。师资水平高低是影响普通话教学质量、学生普通话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已达成共识,而在所调研的其中一所高职院校中,在职的28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授课教师具有国家级或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质的教师只有8人,其余授课教师均未取得普通话测试员的资质,这一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却较为普遍。

(三)学生层面的问题因素

1.学生普通话学习动机不够端正

在学校,部分学生认为普通话不是专业课程,可学可不学。在本次的调查中,按照理想目的、学业成就目的、归属目的、职业目的和学业任务目的五种动机类型,笔者调查了民族学生普通话学习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学生表示自己学习普通话没有明确的目的,抱着学校开了普通话课程,只好被动接受的态度,应付普通话学习;76.2%的学生属于“为了将来有个好前途”这一目的学习普通话,这部分学生试图学好普通话寻求好工作和好职业,学习普通话的动机比较现实;选择“学好、说好普通话”是提高自身素质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学生仅占6.5%。这一结果表明,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动机较为现实,不是为了达到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的毕业要求,就是为了毕业后能寻求更好的工作。笔者认为,在普通话教学中,教师要在端正学生普通话学习动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中华文化、汉字故事、汉字鉴赏能力的浸润,力争实现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与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双提升的目标。

2.学生普通话基础薄弱

42位民族学生普通话的测试结果,突显出学生语言理论知识缺乏,普通话语音知识不成体系,声韵母发音不准确,民族腔调明显,前后鼻韵母混淆,轻声和儿化音发音技巧不熟识,上声变调理论不清晰等多种语音知识的薄弱问题[4]。

3.普通话教学实效性不显著

普通话教学实践课训练内容单一,实践课的语言实践性不强,机械循环的重复性的朗读、说话和正音训练方式,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和长远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三、高职院校民族学生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学校及时制定普通话切实可行的教学指导方案

根据普通话课程特点,设置科学的普通话教学指导方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解决普通话课程教学目标仅限于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教学现状。

普通话课程最终目标是为人才培养服务,所以教学指导方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等环节中要体现和突出普通话测试达标的目标,但不能仅局限于此,更多的是应该突破这一局限将普通话教学内容、知识及训练等与中华文化、汉字的鉴赏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要更多突显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与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密切融合。

(二)提升普通话授课教师整体素质

高质量的普通话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是普通话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普通话专业团队要从提升普通话授课教师整体的专业素质入手。从狭义的角度看,普通话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具有规范的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表述等语言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策略知识,包括教材把握得当、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评价方式多元化等教学策略的选择能力。因此,加强普通话教师语音理论、发音训练技巧、短文和篇章朗读技巧、口语表达和语言组织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是提高普通话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拓宽普通话实践课程教学环节多元化的设计

统一的普通话教学模式不能突出普通话课程应用性的特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多元化的设计是提升普通话实践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关键[5]。

一是打破以正音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体系,将普通话不同项目的训练目标和整体实践教学目标统筹考虑,制定可操作的多元化的训练项目,改变现行单一形式的训练模式。如:篇章朗读,可加入复述、讲述、主题演讲、模拟主持等教学设计;说话训练,可加入即席讲话、话题辩论、主题演讲等教学活动;

二是拓宽学习模式,多渠道地学习普通话。教师除沿袭课堂教学、模拟普通话测试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好电影、广播、社交平台、QQ、微信、智能手机等载体,自觉开展普通话学习;

三是从课外学习个性化着手,创造有效的普通话实践教学课堂。如:开展诗歌朗诵、播音员和主持人模仿秀、话剧表演、电影配音等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编排个性化的语言类活动,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四是拓展普通话学习成果展示平台,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普通话学习成果提供机会,如讲故事、“好声音”秀、辩论会等形式多样的语言类实践活动,提振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信心;

五是研制普通话课程网上平台学习互动系统,给予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普通话的平台。学生可通过线上普通话学习获得普通话进度、学习效果、学习失误等信息,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普通话学习情况,并制定、完善自己普通话学习的方案和目标。线上学习是对普通话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普通话的效果。

(四)建立学生普通话学习档案,分层次、分类别精准指导

教师要对学生的普通话程度做一个细致摸底,了解学生普通话已有的等级和水平,在此基础上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普通话学习档案,记录学生普通话学习的成长历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普通话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精准指导,这样一是能够加强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重视程度,提高学习普通话的自觉性;二是通过老师的精准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好普通话的信心,唤醒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意识;三是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普通话学习的目标,督促学生坚持学好普通话,提高普通话学习的效果。

总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六十多年的普通话推广在促进区域间交流、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维护祖国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上成绩斐然。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普通话课程要在服务于人才培养的大目标下,在不断创新普通话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和探寻提升普通话课程有效途径的基础上,将学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提升到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这一政治高度,积极助力普通话的深入推广和普及。

猜你喜欢
儿化普通话民族
我们的民族
有趣的“儿化”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北京话(36)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