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永善医院(461300)何华
缺铁性贫血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主要是由于婴幼儿的铁元素摄入不足,其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性影响,可延缓婴幼儿生长发育以及智力发育,降低免疫功能等[1][2]。临床筛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方式为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可有效判断贫血程度[3]。部分学者认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和喂养方式以及未能及时添加辅食等有密切关系[4]。因此针对此种观点予以研究。诱发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众多,排除其它影响因素,本研究选取婴幼儿109例,旨在探讨不当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联性,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婴幼儿109例予以研究,予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其中男婴54例,女婴55例,年龄为6个月~3岁,平均(1.76±0.60)岁,其中6个月~1岁婴幼儿37例,>1岁~2岁婴幼儿35例,>2岁对婴幼儿37例,喂养方式为人工喂养38例、混合喂养37例、母乳喂养34例,及时添加辅食72例,过晚添加辅食37例。
1.2 选取标准 (1)纳入:①均属于健康婴幼儿;②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协议书;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均属于足月、单胎。(2)排除:①合并其它免疫性疾病者;②合并其它原因所致贫血者。
1.3 方法 ①调查方式:在婴幼儿出生予以定期健康体检,并对其日常饮食、母乳喂养、辅食(菜泥、米糊、蛋黄等)添加等具体状况予以统一收集、记录和分析。②实验室检查:取无名指末梢血液20μl,利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予以血常规指标检测。③诊断标准:正常外周血Hb≥110g·L-1,若Hb<110g·L-1时,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其中Hb为90~110g·L-1为轻度贫血,60~89g·L-1为中度贫血,<60 g·L-1为重度贫血。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缺铁性贫血发生率。②对比不同年龄段缺铁性贫血发生率。③对比不同喂养方式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④对比不同添加辅食时间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采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缺铁性贫血发生率 109例婴幼儿中缺铁性贫血发生26例,发生率为23.85%,其中轻度16例,中度7例,重度3例。
2.2 不同年龄段缺铁性贫血发生率 6个月~1岁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43.24%高于>1岁~2岁25.71%、>2岁~3岁2.70%,且>1岁~2岁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于>2岁~3岁(P<0.05),具体见附表1。
2.3 不同喂养方式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 母乳喂养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44.12%高于人工喂养5.26%、混合喂养24.32%,而混合喂养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于人工喂养(P<0.05),具体见附表2。
2.4 不同辅食添加时间缺铁性贫血发生率 及时添加辅食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11.11%,低于过晚添加辅食48.65%(P<0.05),具体见附表3。
2.5 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分析,不当饮食方式、年龄<1岁、添加辅食过晚皆为缺铁性贫血发生分独立危险因素(P<0.05),具体见附表4。
缺铁性贫血属于婴幼儿时期的多发性以及常见性营养类疾病,属于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四大疾病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儿童的保健和临床护理的工作重点[5]。相关研究显示,婴幼儿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最高,且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尤其是正处在脑发育的关键期婴幼儿,其除对体格发育产生直接影响外,对于智力发育存在不可逆的损害,甚至死亡[6]。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全世界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概率约为50%,其中部分的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约为60%~70%[7]。因此需对缺铁性贫血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予以探究,来减少缺血性贫血的发生概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23.85%,其中6个月~1岁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43.24%高于>1岁~2岁25.71%、>2岁~3岁2.70%,母乳喂养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44.12%高于人工喂养5.26%、混合喂养24.32%,及时添加辅食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11.11%低于过晚添加辅食48.65%(P<0.05),说明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逐渐降低,且单纯的母乳喂养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提高,以及未及时予以辅食添加也可增加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风险。经Logistic分析,不当饮食方式、年龄<1岁、添加辅食过晚皆为缺铁性贫血发生分独立危险因素(P<0.05),说明年龄较小、不当饮食方式以及添加辅食过晚为发生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附表1 对比不同年龄段缺铁性贫血发生率[n(%)]
附表2 对比不同喂养方式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n(%)]
附表3 对比不同辅食添加时间缺铁性贫血发生率[n(%)]
附表4 多因素分析
母乳是婴幼儿最佳食物,尤其是<6个月婴幼儿,此时的婴幼儿对于母乳内的铁元素的吸收率高于人工喂养、混合喂养,且吸收母乳中的铁元素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确保对铁元素的吸收,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生,此外,母乳中与其它两种喂养方式相比,其富含多种的免疫细胞、特异性的免疫物质、抗体和特有低聚糖,能起到吞噬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婴幼儿由于细菌或并苏感染所致呼吸以及消化系统的疾病,确保对铁元素的吸收率,从而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生风险,而<6个月婴幼儿时期予以纯母乳喂养可提供基本足够机体对于铁元素的需求,但足月分娩的婴幼儿在出生后6个月,已基本将体内所储存的铁元素消耗完毕,但此时婴幼儿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对于铁元素的需求量较大,而母乳以及牛乳中的铁含量相对较低,已无法完全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铁需求量,增加缺铁性贫血发生几率。对于>6个月婴幼儿对于铁元素需求较多,需添加辅食来补充婴幼儿生长所需的铁元素,而过晚添加辅食,婴幼儿铁元素摄入不足,增加缺铁性贫血发生几率,且婴幼儿的辅食添加属于较为复杂且渐进的过程,其需要科学指导,而正确、有效辅食添加,可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概率,此外,对于4~6个月的婴幼儿及时予以辅食添加,而食物的种类多样化、质量优化和合适喂养密度等均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的重要因素[8]。
综上所述,年龄较小、喂养方式不当以及添加辅食过晚均可增加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概率,属于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及早予以干预以降低缺铁性贫血发生风险,确保婴幼儿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