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琳玲
(广西建工轨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有限公司,广西 柳州 545000)
在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发展中,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应用较为常见,也是相对普遍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中,除了要进一步凸显其施工优势,确保其能够在时效性以及绿色环保方面发挥积极效益;往往还需要关注于该类建筑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成本控制成为重要管理任务。但是以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状况来看,往往受到了多个因素的影响,成本控制难度较大,需要在未来进一步明确成本控制目标,采取恰当的优化策略,提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经济优势。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的设计要求较高,因为后续构件生产以及现场组装都需要依赖于设计图纸的指导,而设计不仅仅关系项目质量,还和成本密切挂钩。当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设计环节对成本控制存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因为建筑整体规划设计不合理,造成构件需求量增多以及现场工作量增加,也就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资金损失,不利于建筑项目的集约化管理,尤其是规模大小以及形式选择,更是会直接影响后续成本状况;其次,对于各个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是没有进行综合优化,导致相应构件的标准化程度不高,没有能够大量采用统一标准进行构件设计,甚至存在大量异形构件,如此也就必然容易加大后续生产以及安装的麻烦,同样也会影响成本控制效果;另外,设计中没有准确掌握所有构件的需求量,在类型以及数量方面存在混乱性,以此为依据进行后续构件生产制造,必然也就会产生严重资金损耗,材料方面的浪费现象不容忽视,甚至还会耽误工期,进而影响成本控制效果。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成本控制受到的影响还来自技术层面,这也是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发展的重要方向。因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模式的经验并不是特别丰富,相关技术依然处于前期探索阶段,虽然很多技术的应用确实可以较好保障后续项目质量,也在现场组装应用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但是资金损耗和成本失控现象依然存在。比如因为受限于技术水平,当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的PC构件应用效率并不高,存在着严重浪费;此外,因为装配式构件的生产技术不高,在生产中容易出现一些细微偏差,这些细微偏差也就很可能导致后续现场组装无法有序进行,该构件同样也会形成浪费问题;当然,如果现场组装技术不达标,需要进行拆除重建,更是会带来较大资金损失,容易造成成本失控。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成本失控还和管理因素有关,因为现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往往更多地放在质量监管以及现场组装效率的提升上,以求进一步凸显装配式建筑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成本管理,致使较多资金浪费现象出现,本可以解决的一些资源和资金也存在浪费问题。比如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管理中来看,因为管理人员忽视了对于该方面成本的控制,造成构件生产企业方面的开支过大,必然也就会给装配式建筑项目带来较大负担,很可能会出现超预算现象。当然,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来看,如果管理的手段滞后,难以匹配装配式建筑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对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以及应用全过程无法形成实时监管,各类影响因素得不到控制,成本也会失去控制,甚至出现成本数据信息方面的混乱局面。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成本控制在当前受到的影响因素还来自外部环境,尤其是在现场施工操作过程中,因为外界环境条件并不是特别理想,进而也就很可能导致一些严重问题,影响施工操作的有序性,甚至产生较大干扰因素,最终致使工程项目资金受损。比如在现场组装施工处理中,如果天气状况并不是特别理想,并且遭遇较为严重的持续性恶劣天气,必然也就会对于工期产生严重影响,进而造成项目可能面临延误风险,由此带来的资金损失问题不容忽视。当然,在恶劣天气状况或者是其他外界环境不良影响因素作用下,还很容易致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受到干扰,无法满足原有施工质量标准要求,在进行返修处理的过程中,必然也就会因为工作量增加以及材料浪费,出现较为严重的资金损耗,不利于成本控制。虽然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能够关注于恶劣天气状况的积极应对,但是依然很难形成良好的解决和处理办法,很多经济损失问题依然存在,不容忽视。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的优化首先需要明确具体管理目标和对象,为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管理方向,以此指导具体成本控制工作开展。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的资金支出占比上来看,需要重点关注的成本控制对象如下:首先,针对各个预制混凝土构件需要加大管理力度,该方面的资金消耗量较大,需要管理人员重点围绕着构件的需求类型、数量以及性能进行严格把关,尽量规避构件采购和应用混乱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进一步推进构件生产的标准化和统一化也是重要关注点;其次,人工费作为比较关键的组成部分,也应该作为成本控制对象,研究现场安装所需要的人员数量,根据具体工程量进行人员的恰当选拔,同时合理提升工人施工效率,以此实现对于人工费的控制,比如可以优选高素质的专业施工人员,虽然在单人工费用上有所增加,但是伴随着施工效率和准确度的提升,整个项目成本可以形成良好控制;另外,构件生产企业也需要作为重要成本控制对象,尤其是在预制装配式构件的采购费用方面,应该加大管控力度,以求尽量降低该方面支出,避免构件费用上涨,必要的管理和沟通手段在该方面极为必要,尤其是招投标机制的引入,可以实现相应采购费用的降低,有助于项目的成本控制。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成本控制往往需要首先从设计入手,以更为经济可行的设计方案来控制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首先,对于整个建筑项目的选型以及规模确定需要深入分析,了解项目建设要求,在业主的配合下进行优化选型,确保建筑物的造型可以在符合后续用途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节约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应用,在材料方面形成优化控制,降低构件的采购数量。其次,在设计方面进行深化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具体构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运用统一标号的构件,确保尺寸和相关形状较为一致,如此也就可以规避在后续生产中存在的模具大量应用和浪费问题,有助于控制构件采购费用。另外,深化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施工方面的要求,设计人员需要重点把握好所有构件的应用需求,从时间维度入手进行调度,保障构件可以分批次采购和入场,如此也就不仅仅提升了现场组装的流畅性,还规避了构件集中采购带来的资金问题,有助于和配件厂达成一致。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控制还可以依赖于技术手段,伴随着相关技术手段的创新发展,整个项目施工效率必然会明显提升,同时还可以规避质量缺陷或者其它故障问题,降低了不必要的资金损失。基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来看,相关技术手段的创新应该表现在多个层面,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能够从构件模具的应用入手进行创新,以求更好提升模具应用价值,确保其具备更强耐久性和普适性,必然也就能够降低该方面支出,相应模具摊销得到控制,最终可以便于成本控制。从现场构件组装方面来看,技术的创新更是可以实现成本优化控制,拼装以及固定等技术的革新不仅仅可以确保施工质量,避免因为重建和返修带来的经济损失;还能够通过施工效率提升以及施工配件应用量减少等途径,更好控制施工成本,尤其是各类先进固定材料的运用,更是值得深入研究。对于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恶劣天气状况或者是其他外界环境变化因素,也需要引起管理人员高度关注,以求更好实现积极应对,借助于灵活适宜的手段,将该方面损失降到最低。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的复杂性往往较高,尤其是在涉及到大量构件的生产、组装任务时,容易形成混乱局面,为了切实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以便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借助于BIM技术比较有效,可以更好形成各个要素和生产流程的监管把关。据相关研究,在BIM技术的应用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的工程变更数量能够下降40%,项目周期能够减少7%,如此也就实现了建造费用的明显降低,有助于成本控制。为了进一步凸显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中BIM技术的应用效益,往往需要促使其可以贯穿整个项目,尤其是在设计、构件生产以及现场安装中,都可以借助BIM平台进行辅助管理。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成本在当前受到设计、技术以及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了加大成本控制力度,管理人员往往需要首先明确构件、人工以及生产企业等相关管理对象,进而依托先进成本控制手段,不断创新施工技术,最终体现该类项目建设更强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