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涛 梅加林 殷德福 杨正雁
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
心胸外科为医院重点科室,收治病种主要包括:肺部、胸腔大血管以及食管位置疾病,和机体呼吸以及循环系关系密切相关。有调查研究认为,近年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几率逐步呈提升趋势,主要为呼吸道感染,有病症严重以及预后相关差的问题。不仅延缓患者疾病恢复,同时也可提升患者家庭负担,严重情况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主要目的为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同时提出有效防控措施,结果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2018年2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78例心胸外科住院患者,男92例,女86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62.34±4.19)岁,心脏疾病19例、食管癌25例、肺癌133例。
纳入标准:①患者满足手术适应症,②年龄超过20岁,③入院时并未出现感染;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疾病患者,②血液疾病患者,③住院期间死亡患者。
患者入院之后进行数据收集,其中主要收集患者临床症状、细菌培养结果,之后由医院感染部门核实是否感染。其中主要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性疾病、手术方式、吸烟史和手术持续时间以及侵入性操作等状况。
SPSS23.0软件,以X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x±s),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是否感染和性别、年龄并无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基础患者、有吸烟史患者、手术持续时间超过4h患者、侵入性操作患者出现感染几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1 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分析(n,%)
通过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有较高院内感染机率,因此需充分引起医务人员重视。本次研究认为患者是否会出现感染和性别之间并无较大关系。其中年龄大于60岁且合并2种之上基础性疾病患者感染几率更高,此种情况和患者机体功能减退,自身免疫力降低,合并基础性疾病较多,因此住院时间较长,术后恢复较慢因此极易出现感染[2-3]。侵入性检查操作时,主要包括胸腔穿刺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引流等,此种检查操作均会使得患者黏膜受到损伤,进而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侵入机会[4-5]。有吸烟史患者多数状况肺部功能较差,术后呼吸会受到抑制,需采用通气等操作,加之自身机体素质较差也会提升感染几率。手术时间较长患者也会出现感染,出现此种问题则和手术暴露时间长可提升感染几率有关,因此随着手术时间延长会使得感染几率逐步提升[6]。为提升手术安全性,主要干预措施为,做好术前预防,同时尽可能减少侵入操作,控制手术时间,优化手术室环境,通过此种方式提升手术治疗安全性。同时也可为患者做好基础性知识讲解,叮嘱其术后自我管理和感染预防重要性,进而降低感染几率。
综上所述,年龄、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等均为影响心胸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需做好术前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