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琴
(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江苏 吴江 215200)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在美术课堂上对同一个物体进行写生时,有的学生善于用笔,大胆洒脱,有的学生则表现出工整细腻,一丝不苟,有的学生草率,有的学生拘谨,有的学生喜欢追求客观的真实,有的学生则偏爱主观的表现。这就是学生个性在美术学习中的差异表现。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发现当很多学生已经完成构图,放开手脚投入到创作中时,有的学生只画了一两个不确定的线条,或者是一笔未动。还有的学生反复比较教师提供的范画不知所措或者翻看教材上的学生作品踌躇不前。这些学生在遇到有一定难度的美术学习任务时,过于谨慎或略带胆怯的心理表现得会更为明显。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正好相反,多数时候他们总是第一批就完成了作业,随意、凌乱的线条在缺少美感的构图中堆叠,连自己也说不清楚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对绘画内容的喜好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如女生喜欢画房子、洋娃娃或鲜花等,画得非常传神,男生则喜欢画怪兽、机器人或汽车等,这种定型化的学生似乎很多。这种陷入定型化的画,叫作“概念性的画”。随着学生的社会性或语言的发展,以及与同伴交流的增多,学生进入到了样式化阶段,而这种概念性的画则是学生意识到他人表征的一种表现。有时,一幅画看起来形状匀整端正,但不能从概念性的画法中脱离出来,因而不能表现出个性。教师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脱离概念性的画法,为学生创设随心所欲的创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做画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记住所见、所闻、所体验的事物,引发学生新的感受,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意愿。
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学生树立美术学习的自信心,肯定学生的表现,称赞、鼓励学生的建议,培养学生创造力。
(1)悦纳、称赞、鼓励。绘画是学生的另一种语言,是一种通过画笔等美术工具传达的个人信息。然而,有的学生却不知道应该画什么或者无法从画作上看出想表达的思想。教师要“蹲下来”,甚至“拿一个放大镜”认真聆听学生的解释,仔细研究并帮助学生“挖掘”和补充画作。其实,学生的美术创作可以看作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活动,正如他们以语言或表情来传达自己的情绪一般,学生只是想以绘画或泥塑等形式来表达心情或意志。但是,有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却常常会有“这张画得很好”或者“你画的是什么内容”等评价语。这种评价方式不明确,没有指向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学生通过一条线或乱涂乱画的色彩与形状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内容?教师要侧耳细听,用心解读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充分发挥个性。
(2)尊重、亲近、保护。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对美术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准备蜡笔、画纸等美术用品,鼓励学生涂鸦。而不论学生涂鸦的质量如何,教师都不要贬低他,而是要给予赞赏,从学生的涂鸦中发现可以探讨的话题,让学生实现更进一步的个性发展。“这个我不会画呀!”这是在课堂教学或美术创作中,低年级学生经常讲的一句话。由于不知道绘画的方法,所以不会画画的学生很多,也有的学生不敢画,有的学生即使有创作愿望或创作想法也不敢表现。当然,也有的学生胆量比较大,表现欲望较强,会自告奋勇走上讲台动手画画。对于自告奋勇的学生,教师应该加以鼓励,不论这个学生的画作质量如何,至少他勇于表现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就很值得称赞。教师要鼓励学生“只要会拿画笔的人就会画画,不单可以用笔,有时候用肢体或其他方式也可以进行创作,只要他能成功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念和想法,就是创作。”因此,美术教师具备丰富的阅历和广阔的心胸显得尤为重要。
个性是人的客观存在,它既有正面的个性,也有负面的个性;既有外显的个性,也有内向的个性。而每个人的个性发展都需要引导和培养,让个性的正面因素得以发挥。(1)突出难点,加强示范的针对性。例如:在教学《伙伴》时,有的学生说:“我不会画。”“那你试着画一些‘圈圈’怎么样?”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画了几个圈圈。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圈圈会不会变成人呢?”学生通过思考,真的就让圈圈长出了手和脚,一个人的形象跃然纸面。加强示范的针对性是一种有效的指导方法。有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困惑,会在黑板上(或作业本上)给学生“示范”画一个“完整的样子”,或使用简笔画范本,让学生临摹,这种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2)突出童趣,提升评价的激励性。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轻松的学生氛围,对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多加赞同,让学生充满自信。如在一次美术教学中画螃蟹时,一个学生只给螃蟹画了一只蟹钳,他的解释听起来也很有道理:在一次战斗中,它失败了,失去了一个钳子。这能说明学生画得不正确吗?不,他画得非常好,这样的学生不应被批评而应加以表扬和鼓励,在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其实,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并与众不同,这都是学生个性化的一种体现,教师要把学生的这些独特的宝藏都挖掘出来,使之熠熠生辉。
其实,学生不乏创造的潜力,但太多的人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个性”和“创造力”是居高临下的,要如货物一般装进学生的头脑中。而当教师用“发现”和“欣赏”的眼光看待美术教育时,会发现用装载的办法塞进学生头脑中的世界太小、太窄。学生是有差异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样的。在一个均衡发展的教育系统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均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