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艳
(湖北恩施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恩施 445000)
现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贸易交流也比较频繁,想要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就必须培养大量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这对高校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把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创新教育理念、优化师资队伍、强化教学资源共享等方法切实有效地落实教学工作。就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来说,不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实践能力有所欠缺,虽然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基本功比较扎实,但是在专业化领域方面应用性不足,能力单一,综合素质不高,难以很好地在社会上立足,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应加强课程教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当前,学术界对复合型人才的定义还不够清晰,尚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针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来说,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应该是利用基本教材和其他拓展性材料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进入社会以后能够满足“某专业+英语”的要求,能够很好地与其他相关专业相融合,具备较全面的知识、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要引导人才培养走上一条科学、正确的道路,就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是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基础。以往,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对学生的评价,通常是将英语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精准的评价,只能导致学生单纯追求英语考试成绩,导致教师采用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就要将社会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专业人士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起来,这样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为确保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教师需要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第一,要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入手,检查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否达到教学要求,是否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中的英语交流需要。第二,要了解学生对英语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不能局限于课本所学,还应包括在课外生活中拓展而来的知识。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其所面临的工作内容是方方面面的,而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决定其能否游刃有余地应对工作、解决问题。第三,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和提升。英语是一门语言,它的学习是有逻辑可循的,学生学习时不能单纯地背单词、记语法,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和提升。第四,要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在英语比赛活动、英语角对话活动、情境模拟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五,要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做出评价,这样才能判断学生是否做到了全面发展,才能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和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进行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当前,除了文化课程外,德育类课程、艺术类课程也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立体化发展,高校英语教育专业需要加强各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的内涵、意境。就英语课堂教学来说,其所具备的特殊性十分显著,它不是单纯的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而是融合了多种文化内容的集合体,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显得至关重要。
所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需要教师先为学生设置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收集资料,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也被称作PBL 教学法,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应用此教学方法时,教师应将知识点转换成问题,然后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和解答。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先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随后教师给予评论和分析,重点比较学生们的答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简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英语知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用于小组讨论学习和英语情境学习,并且把解决问题作为最终的目标。这一方法已成为现阶段高等院校英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它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外,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要想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就必须设置专业化的课程体系,从根本上为人才培养工作打好基础。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应该结合课程要求,改革和完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部分。首先,必修课程可以分为专业必修课程和公共必修课程两部分。专业必修课程的内容主要是英语专业知识,而公共必修课程则主要负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信息技术水平等。其次,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主要是介绍国外文化、历史、风俗等内容,以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奠定基础。最后,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两个部分。实践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发展需求,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真正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我国对外经济交流、文化交流、技术交流的重要主导力量。想要培养能力强、素质高、水平高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课程评价方式、校内外合作机制等,借助校内外的共同力量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