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鹏
中交四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1700
我国地域辽阔,很多的公路线路都经过了较广的区域,因此公路线路具有面广线长的特点;同时穿越多个区域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地点具有不同的地质环境特点,而且伴随着施工的进行,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施工过程,这就需要实际施工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施工进行与确保施工质量,由此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
公路项目开展时会划分成各个路段进行施工,不同路段具有不同的环境特点,相应的施工重点和难点问题、施工任务、施工工作量等也不同。以上关系到施工过程的因素,会提高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使得管理实施变得更多样化[1]。
公路建设质量不仅关系到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还与后期运行的安全、人们出行的安全等息息相关。由此,公路施工中需要依托水平高、专业性强、整体素质过硬的团队进行施工,同时通过有力的监督来强化质量达标。
公路项目建设中,质量是核心也是灵魂。但是,实际公路项目的施工条件复杂,建设周期长,所以质量管理常由于落实不到位而产生许多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①施工技术的专业性还有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继续强化技术应用水平,提高各工序的质量把控;②个别施工单位由于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忽略了工程材料质量保证的重要性,从而给整体质量留下了一些隐患;③部分公路工程企业在工程施工之前,没有编制好工程的施工计划,最终出现工期延误、为抢进度忽视工程质量,导致出现质量低下等现象;第四,部分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施工时,没有在施工准备阶段编制相应的质量计划、未完善和执行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未做好相应的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造成工程方案落实不到位,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缺陷,不利于保证质量、提升效率。
(1)具体实施中,相关人员没有意识到安全培训的重要性,缺乏安全技术交底与安全教育,造成一些施工人员缺少安全责任感和意识;(2)相应的安全施工条例与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实际施工无法保障科学性;(3)对工程的定期安全检查落实不彻底,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4)对施工设备的性能状态管理力度还有待加强,使得部分施工设备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5)安全生产专项费用投入不足,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备存在不及时和遗漏情况,安全警示标志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等情况,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困难[2]。
公路工程在正式施工之前通常情况下成本都已经确定,因此,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前要和业主进行沟通,从而完善施工计划,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然后实际运行却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有:①部分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之前没有对工程成本进行科学规划,使得工程资金的运用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工期正常完工;②部分相关管理人员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主要材料、施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反应不够迅速,无法及时应对突发状况,导致工程成本增加;③虽然一些单位具有成本控制的意识,然而在实际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对于资金的管控不到位,进而导致施工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难以实现整体的成本管控目标。
(1)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要想实现良好的质量管理成效,需要坚持坚定的质量控制和保证目标,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严格把控,项目经理作为主导,全体成员都要参与其中,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与体系。首先,要对组织机构内各部门、各职员的工作任务进行明确,落实工作责任和目标,建立质量控制与保证体系的实施计划;其次,根据实施计划,加强对过程的管控,制定问题检查、问题处理的各项流程和机制。
(2)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施工前,质量管理人员要深入了解图纸内容,掌握各项技术的规范和标准,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核和技术交底;进而结合项目特点和实际状况,编制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的组织方案和专项方案,还应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原始坐标点、水准点、基准线进行复核,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做好施工材料采购、进场质量验收关,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为施工阶段做好质量准备。
(3)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正式进入施工时,落实全面的技术交底,有效传达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目标和实施计划;做好工序实施效果控制以及事前、事中、事后动态质量控制,及时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工序实施效果进行中间检测,当存在质量隐患和安全风险时,务必停止施工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问题处理方案,保证施工质量。
安全管理保障体系能够帮助公路项目提升施工管理成效,为此,公路施工管理中可以构建项目经理为首要责任人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施工安全目标,制订安全经费专款专用使用计划;完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的各项制度条例,包括生产责任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检查制度等;建立安全风险识别与控制机制;在安全控制中采取动态化管控模式,加强现场控制力度,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做好记录,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1)目标成本与成本计划。①项目确定后,需要落实详细的现场调查工作,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及进度计划,然后据此对项目成本进行预测,最后结合成本预测结果和施工合同中标价格,确定目标成本。②建立项目财务制度、成本管理责任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等,增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根据目标成本制订各阶段的成本计划。
(2)施工成本的动态管理。施工过程中,根据进度报告、工程变更、索赔事件等,做好以下施工成本控制过程的动态管理。①根据成本计划目标对施工中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控制,包括人、机、料等生产要素。并且提高各项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施工成本超出预算范围。②依据进度计划定期检查实际成本情况,对比计划成本,找出成本偏差问题,且要进一步探寻发生偏差的原因,制定有效的纠偏措施。③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工程变更和索赔事件的跟踪管理,确定其与项目成本的利弊关系,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3]。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能够帮助项目管理更高效、规范的实施。为此施工企业需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引导管理人员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在培训教育过程中渗透精细化、规范化理念,从而创新公路施工管理模式,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例如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征、施工条件,细化施工管理标准,明确施工人员责任,切实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还应当构建可操作性较强的激励机制,将其贯穿在施工管理中,增强各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并且,实际运行中持续改进激励机制,施工单位还要强化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施工单位可以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定期审查、考核,有效运用绩效考评结果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针对项目管理中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可以进行相应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增强他们的积极主动性;针对违反规定的施工人员以及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管理人员,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这样能够规范人员行为,提高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
纵观公路项目施工工作,其施工环境复杂、工序多、周期长。随着信息技术给各领域带来了重大变革,可以融合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特别是BIM技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具体而言:①项目前期,融合BIM技术与CAD技术,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并实施施工方案设计的优化,为后期施工成本、质量目标的有效实现奠定基础;②施工进行中,采用BIM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化监控,实现高效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项目运行水平,充分保证工程整体施工效益目标的达成(实现)。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项目关系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全,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把控就是对生产质量和安全的负责。因此,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体系,构建符合工程实际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施工安全、成本的有效控制;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还需加大管理队伍建设、引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